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2011年国际金融形势评论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3日 09: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环球财经》杂志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年美国经济的四个关键词是:“扭曲操作”、债务危机、“占领华尔街”、经济复苏。

  一是货币政策方面,QE2效果不彰,推出“扭曲操作”替代QE3。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自美国内部,百年一遇,美国救助手段有限,货币政策成为最可倚重的政策工具,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已持续3年。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启动QE2,在8个月时间内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尽管经济有所起色,但通胀效应也开始显现,2011年5、6月份CPI同比涨幅均达3.6%,创近3年最高水平,11月份核心CPI也达到2.2%的高点。

  在此背景下,虽社会各界对QE3的呼声不断,但美联储却终难下此决心,只能在9月推出以维持QE2为核心的“扭曲操作”:“延长所持债券资产的平均到期时间。FOMC计划在2012年6月底以前买入4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在6年到30年之间;同时出售等量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为3年或以下。”

  不同于量化宽松的通过印刷钞票购买美国国债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扭曲操作”更为温和,其通过增持长期债券压低长期债券利率和其他长期投资品利率,如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利率,可使企业和消费者以更低成本借贷,从而激活再融资和房屋销售,并促使投资者转向股票和公司债券。但是,由于目前美国家庭负债已经较高,对利率已经不再敏感,该措施刺激消费者消费的效果尚未显现。

  除了实施“扭曲操作”以维持QE2以外,美联储还推出另外两项新举措:一是将利率政策执行期限明确化。美联储2008年12月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在此基础上,2011年8月又宣布将该利率水平维持至2013年中期。通过将执行期限明确化,美联储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预期信号以提升政策效力;二是启动新闻发布会制度。今年4月,伯南克宣布将在每两次议息会议后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以此作为美联储提高透明度以及与市场加强沟通的重要举措。

  总体看,已经持续近3年的宽松货币政策显现出一定的政策效应,对短期经济复苏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长期看,美国经济的内在矛盾无法通过货币政策消除,宽松货币政策必然带来的通胀压力将为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恶果,下一轮金融危机的种子也必然由此而生。

  二是财政政策方面,债务问题束缚美国政府手脚,民主、共和两党以此进行政治拉锯,掣肘经济复苏。

  美国债务总额已逾15万亿美元,陷入高福利政策与低经济增长的矛盾之中。选举政治导致高福利刚性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已成其财政支出中最大项目。加之美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7.4%,未来的福利开支还将继续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一直复苏乏力,财富创造能力下降,税基减小,只能通过扩大财政赤字维持政府和社会运转。

  虽然债务问题严重,美国两党却将其作为2012年总统大选的筹码进行政治拉锯战,党争已成为美国政治制度中的顽疾。奥巴马也承认:“我们这个国家没有问题,是我们的政治有问题”。美国的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在赋予其自由的同时,也附带了决策效率的低下。虽然债务上限议案在8月2日获得通过,但两党的殊死搏斗终于导致标普对其降级:8月5日,标普将维持了近百年的美国“AAA”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贬为“AA+”,全球金融资产失去重心,从而激发了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恐慌性心理,余波至今未平。即使如此,双方也毫不妥协:两党议员组成的减赤“超级委员会”在11月的谈判中毫无成果,换来了穆迪与惠誉对其的负面展望。

  虽然债务危机暴露了美国经济、政治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但美国仍是世界最强大的金融帝国,只要美元霸权继续存在,美国就不用担心因为没钱而无法还债,这从降级后美国国债价格不降反升中得到印证。尽管如此,债务危机仍可以看作是美国盛极而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各国定会大力推行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霸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失去它的光环。

  三是社会矛盾方面,“占领华尔街”运动暴露出美国的深层次矛盾。

  9月17日,“占领华尔街”运动打响第一枪,并以祖科蒂公园为原点逐渐演变为“占领华盛顿”,此后进一步蔓延至美国上千座城市乃至欧洲、澳洲,出现“占领伦敦”、“占领墨尔本”,抗议内容也从最初的抗议华尔街发展到对数种社会问题的抗议。进入11月后,美国政府逐渐失去耐心,警察与抗议者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占领华尔街”运动与欧元区债务国家反对紧缩措施的大罢工和英国的大骚乱遥相呼应,使得表面平静的西方世界不再安宁。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近些年累积的社会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从经济层面上来说,根本原因是贫富两极分化、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社会矛盾的激化。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说,美国的现状是“属于1%,由1%所掌握,为了1%”。两极分化最终导致民众走上街头,剑指华尔街的金融家,他们认为正是华尔街金融家凌驾于政治体制之上,才导致了社会制度的不公正;从政治层面上来说,奥巴马上台后,酝酿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在共和党的阻挠下失掉精髓,希望依靠增税挽救赤字的想法被共和党坚决驳回,导致自身处境尴尬,2012年大选形势堪忧。“占领华尔街”运动开始后,奥巴马表示出同情,与共和党称其为“暴徒”的态度大相径庭,可一窥奥巴马欲借此打击共和党、挽救自己人气的心理。

  四是经济增长方面,整体经济处于缓慢复苏轨道,年底终于出现一波加速回暖的“小高潮” 。

  生产总值方面,一二三季度美国GDP环比增速分别为0.4%、1.3%和2.0%,虽然低迷但整体呈上升态势;就业方面,失业率始终在9%左右高位徘徊,最高达9.2%,但下半年有所改善,11月降至8.6%,创下2009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消费方面,整体仍处于下降通道,但年末有所上升,密歇根大学和汤森路透集团联合发布的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67.7,虽仍明显低于2010年12月的74.5,却是今年6月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外,美国10月新屋销售折合年量达30.7万套,环比增长1.32%,成屋销售折合年量为497万套,环比增长1.43%,表明房屋市场开始企稳回升;11月ISM制造业PMI为52.7,也已经回归良性循环,并创下5个月以来最高水平。

  总体来看,美国经济经历3年多的自我修复,并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已经开始缓慢复苏,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整体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意义重大,是2012年全球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欧洲金融形势评论

  2011年欧洲经济的四个关键词是:欧债危机、救助机制、欧洲央行、统一财政。

  一是欧债危机向着多层面蔓延,救助时间紧迫。

  1,希腊财政状况迅速恶化。2011年希腊依然是欧债危机的风暴眼,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均将其主权信用评级调降至垃圾级。而其前任总理帕潘德里欧针对“债务减记”救助方案反复无常的表态,也为欧债救助增添了戏剧性的一幕。希腊危机的不断深入引领欧洲领导人开始公开讨论其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甚至德国执政党基民盟投票通过允许欧元区成员国退出机制议案。

  2,危机向金融业与政界横向蔓延。金融业方面,10月4日,法国与比利时合资银行德克夏银行集团被拆分,成为在欧债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家银行。德克夏银行集团持有希腊、葡萄牙和意大利等问题国家债券风险敞口超过200亿欧元,急需短期流动性规模960亿欧元。

  10月底,美国证券公司MF Global控股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史上第七大破产案。MF高估了欧元区领导人解决危机的能力,在过去一年中购买了欧洲国家发行的价值6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期望高风险债券能带来高收益,可惜事与愿违。

  12月9日,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发布文件显示,依据新引入的应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措施,欧洲银行业需筹集1147亿欧元的新资本,较两个月前的估计值增加8.2%,与10月份相比,欧洲银行业需要再多筹集87亿欧元。

  政界方面,“欧猪国家”全部因欧债危机完成“换帅”。

  3月,上任仅两年的爱尔兰前总理布赖恩·考恩(Brian Cowen)黯然离去,恩达·肯尼(Enda Kenny)接替。6月,葡萄牙前总理若泽·苏格拉底(Jose Socrates)下台,科埃略(Pedro Passos Coelho)执政。10月底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为自己的政治投机付出代价,不得不提出辞职。随后,金融家卢卡斯·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担任总理。11月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众叛亲离的窘境下离开总理宝座,由经济学家马里奥·蒙蒂(Mario Monti)接替。几乎同一时间,西班牙执政党工人社会党被选民抛弃,大选提前举行,马里亚诺·拉霍伊(Mariano Rajoy)当选。

  3,危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纵向蔓延。

  法国方面,其“AAA”评级岌岌可危。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法国银行业持有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债券风险敞口分别为4102亿美元、557.4亿美元、1461亿美元、283亿美元、301亿美元。11月17日,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扩大8个基点至3.79%,与德国同期国债收益率价差突破200个基点,成为欧元区创立以来首次。11月21日与23日,穆迪与惠誉相继警告法国其“AAA”评级前景堪忧。

  德国方面,《金融时报》数据显示,6月中旬至8月,德国债收益率走势在86%的市场交易时间内与意大利国债收益率走势相反,但9月以来,这一比例已降至69%。11月23日,德国拍卖60亿欧元10年期国债,2%的收益率未能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者,德国央行不得不买进其余39%,远高于德国央行17.83%的国债持有平均份额。

热词:

  • 杠杆化
  • QE
  • PMI
  • 国债持有
  • 国际金融危机
  • 人民币国际化
  • 国际金融中心
  • 日元升值
  • 操纵汇率
  • 占领华尔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