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据Wind统计,截至2月22日,已有8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1年分配预案,与往年相比,分红规模飙升、送转方案优厚成为显著特征,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大幅提高。其中,现金分红预计总额为57.45亿元,剔除不可比公司后,同比增幅518.81%;有望“每10股送转10股”的公司多达32家,可比公司数较2010年年报时同比增逾六成。
分红少融资多格局依旧
在A股市场中,“分的少、融的多”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2011年利润分配露出了分红规模大幅提升的苗头,不过这依然无法改变扩容“东风”压倒回报“西风”的现状。与拟派现57.45亿元相比,在2011年以来,87家公司首发或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335.45亿元,如果算上推出增发预案的公司,融资需求达到了645.91亿元。分红与融资规模之间的比值达到了1:11。
统计显示,在披露分配预案的公司中,27家为2011年之后上市的公司,它们首发募集资金总额为230.27亿元。而在“老股”方面,2011年以来实施过增发融资的公司共有8家,累计募集资金105.18亿元。此外,还有21家公司未来存在再融资的需求,目前已经提出了增发预案,预计募资总额为310.46亿元;其中,三安光电(600703)、营口港(600317)的拟增发规模均超过了60亿元。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过去一年中有过融资或拟融资的公司数量达到了56家,占到了公布分配预案公司家数的64%。显然,融资需求是推动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利润分配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再融资的条件增加了分红比例的门槛,一些有融资意愿的公司希望在年报分配中达到三年派现占期间利润总额30%的标准。统计显示,21家推出增发预案的公司2011年拟现金分红合计16.98亿元,占当年净利润总额的29.36%。其中,2010年没有进行分红的昆明制药(600422)、三安光电,增加了2011年分配的力度,拟分红金额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8.29%和46.27%。
其次,2011年股市表现疲软,许多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出现了破发现象,参与配售的股东、机构投资者纷纷套牢。上市公司借助年报披露的时机,利用丰厚的利润分配可以实现多赢的局面。在2011年以来实施增发的8家公司中,分配预案披露之前,处于破发状态的有5家。
其中,得润电子(002055)的配售机构持股即将于3月初到期解禁,不过目前仍然处于套牢的窘境。2010年未实施分配的得润电子,2月20日发布公告,2011年拟每10股转增10股、派现1元。受到高送转消息的刺激,得润电子近三日股价累计上涨了10.16%,相对于增发价的破发幅度缩小至4.52%。
高送转方案大幅增加
高送转概念无疑是近几年年报行情中的热点,基于对填权效应的憧憬,高送转分配计划一经推出,往往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从2011年年报的情况来看,“每10股送转10股”的分配预案不再是稀罕物,高送转概念扎堆出现,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统计显示,在87家公司中,2010年年报时推出送转分配方案的公司有32家,其中“10送转10”以上的高送转公司有16家,占比为50%。而在2011年的分配预案中,推出送转分配预案的公司有50家,其中高送转公司多达32家,占比为64%,可比公司家数同比增逾六成。
高送转概念的增多与2009年以来中小企业快速扩容关系密切。在今年公布高送转预案的32家公司中,中小板公司占17家,创业板公司11家,主板公司只有4家。由于存在股价高、股本低的特点,中小板、创业板企业的送转意愿较为强烈。
如今优厚的分配方案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高送转概念带来的炒作效应却丝毫没有降温。华业地产(600240)是较早披露分配预案,并且送转比例很高的一家公司。根据公告的预案内容,拟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8-12股。“10转12”,这份目前送转比例最高的分配预案将华业地产打造成为了近期的“牛股”,自1月17日公告之后,华业地产股价涨幅达到了31.77%。
荣之联(002642)的涨势更加猛烈,2月10日该公司披露业绩快报,2011年预计实现净利润7151.89万元,同比增长39.24%。在利润分配方面,荣之联拟每10股派息3元、转增10股。借助着高送转概念的推动,荣之联的股价如同火箭般蹿升,在短短9个交易日内,涨幅高达45.99%。
总体来看,在推出高送转预案的32家公司中,股价平均涨幅为13.93%,远好于同期上证指数的表现。其中,公告之后股价出现下跌的只有1家公司,显然除权填权的预期给股价带来了明显的支撑。
现金分红成“家常菜”
以往年报披露过程中,上市公司推出现金分配方案的积极性不高。不过,通过设定再融资门槛,以及2011年下半年监管部门表态鼓励现金回报股东,如今分红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分配方案中的一道“家常菜”。
统计显示,在目前已披露分配预案的87家公司中(包含5家已进入实施阶段的公司),83家公司有现金分红的计划,占已披露分配预案公司家数的95.40%。而上一年度,在可比样本中,仅8家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占比只有9.20%。从9%到95%,仅仅一年的时间,现金分红方案的覆盖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上市公司在利用分红方式与股东分享经营成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从规模情况来看,83家拟现金分红的公司预计派发现金红利57.45亿元,剔除2011年7月之后上市的公司,可比公司较2010年的8.19亿元,同比增长了518.81%。恒逸石化(000703)、荣盛石化(002493)成为派发“红包”的“排头兵”,分配预案中的每股派息分别为1元、0.5元,参考当前股本,预计分红总额分别为5.77亿元和5.56亿元,位列已披露分配预案公司的前两位。
之所以分红规模能够大幅增加,除了上市公司回报股东意识提升之外,良好的经营业绩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1年以来,尽管受到通胀水平上升和欧债危机蔓延等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拟实施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却保持了稳健的增长。统计显示,87家公司2011年实现净利润合计193.93亿元(未披露年报的公司按照三季报数据年化推算),较2010年的133.17亿元,同比增长了45.62%。
总体来看,87家公司预计现金分红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为29.62%,也就是说,约三成的经营收益被用于了股东的现金回报,这与监管部门设定的再融资门槛基本相符。其中,有一些公司进行了超常规的分红,例如长江投资(600119)2011年实现净利润1861.04万元,拟每股派息0.6元,预计分红金额为1844.40万元,几乎所有营业利润均用来现金分配;还有紫光华宇(300271),该公司预计2011年实现净利润8050万元-8650万元,而在年度分配预案中,拟每股派息1.5元,分红金额约为1.11亿元,远高出当年实现的盈利水平。
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规模的增加体现出了观念上的进步,不过并不是分红越多越好,需要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结合公司自身现金流和生产投资状况统筹考虑。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分红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是考量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要警惕一些公司为了实现未来融资的计划,进行突击性、一次性的高额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