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财经评论员 叶檀(资料图)
银行本应为实体经济服务,近年来在某种程度上实体经济疲软,各方努力促其转型,而银行凭借资金紧张大获利市,颇有发“企业灾难财”的味道。因此,与此前声称利润高不同,全国“两会”期间各大银行高管开始集体哭穷。有羞耻心是好事,但不顾证据胡说八道则有失诚信。
3月1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所谓银行“暴利”有些过分。他承认去年银行系统利润不错,但认为是周期现象,而今年银行业仍然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应该说,总体而言,周小川的话比较折中,而一些银行行长的话却有强词夺理之嫌。如果按照目前的金融模式,不仅实体企业生存艰难,连银行的厚利也难以为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月10日,在全国政协经济组小组讨论会上,银行高管否认暴利,认为目前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张,其实总体资产回报率并不高。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认为,“银行每年新增贷款7万亿元,要按12.5%资本充足率,银行一年的利润才1万亿元,8000亿元补充资本金,剩下的要有分红、成本等,大头都给政府拿走了!”而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表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大体是2.5%左右,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银行的利差偏低。3月9日,在深发展的2011年业绩发布会上,深发展银行董事长肖遂宁回应称,“银行业既非暴利,也非高利,目前银行业资产收益率只有1%,而一般制造业这个指标能达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