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股票入门:确立上涨之前 不要盲目追涨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08: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和讯股票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投资陷阱

  购买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

  由于短期市场利率飙升,银行近期热衷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在这类产品热销的背后,调查发现,与客户期盼的高收益初衷不同,拉长的申购期限,使得这类产品的实际利率并不如想象中高。

  超短期产品的申购期“陷阱”

  投资者赵越称,他于2011年4月到银行办手续时,客户经理向他推荐一款超短期理财产品,8天的年化收益率4.1%。考虑到4.1%的年化收益十分诱人,赵越于4月21日向银行账户存入70万元现金,用于购买“博·弈”稳健增值期限可变人民币债券型产品。

  赵越表示,他后来确实拿到了8天4.1%的利率,但他左思右想发现,4天的申购期实际上使8天4.1%的年化收益去掉了1/3。

  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申购期内按照0.5%的活期存款计算利率。经计算,赵越本次购买超短期产品的实际收益仅为2.79%,低于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3.25%。

  超短期产品未必保本保收益

  “存款准备金上调后,银行可放贷的资金不多,各家银行都在拉存款、抓头寸。”华东某银行客户经理表示。“但银行不能凭空拉存款,得有一些有吸引的东西做"噱头",吸引客户来银行开户。”上述人士表示,“为迎合一些人"来快钱"的心理,一些超短期高收益产品在季末、月末应运而生。”

  上述人士还表示,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对于超短期理财产品,银行一般设计成最后一种,即既不保本也不保证收益。

热词:

  • 理财产品
  • 股票
  • 陷阱
  • 申购
  • 赵越
  • 收益类
  • 入门
  • 头寸
  • 投资者
  • 活期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