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你知道,关于伊利股份和双汇发展的投资,已经成为一个陈旧的话题。所有在公开场合谈起这两只股票的投资人,不是在谈黑天鹅,就是在谈不能投资无良企业。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真实的数据是,这两只股票一直都是机构投资者们最爱的股票,受追捧程度远超所谓蓝筹股。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双汇发展最高峰吸引了217家基金,伊利股份达到了242家。
你知道同期有多少基金持有工商银行吗?92家!
不仅如此,这两只股票还是QFII和社保的最爱。在过去的几个季度中,美林国际、花旗银行、耶鲁大学共同力挺这两只股票。而华夏、鹏华、博时管理的社保组合也始终不离不弃。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两只惊人相似的股票: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计划争议极大,管理层与机构投资者缺乏沟通,不断爆出产品质量问题,业绩一直稳定增长,在A股几乎都是本行业唯一白马标的,主要竞争对手都在H股,而这些竞争对手拥有同样的问题。
关于他们的投资,已经超越了价值投资乃至社会责任的话题,你不可能讲,这个市场有超过200家机构,都看不到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产品销售的影响。
你也不可能将这一问题粗暴归结为:中美机构投资者联合起来,支持两家公司生产不合格产品。
更令人绝望的是,你甚至不可能认为,短视的机构投资者不重视公司治理。几乎同样结构的一些QFII和基金,几周前在格力电器的股东会上集体抗衡大股东。而双汇和伊利一直是机构投资者占比最高的股票之一。最高峰时,基金持股超过双汇流通股的30%、伊利超过50%。从投票的角度来说,机构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只是,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对于自己的投资行为三缄其口。如果一定要讲食品饮料,他们宁可谈谈茅台和洋河。
曾经有基金经理向我解释说,如果要配置食品饮料板块,几乎不可能绕过这两只股票,机构别无选择。
也有人说,业绩稳定就很好。如果他们每一年都能兑现业绩承诺,那我们何苦深究。
也有人说,出点负面好,连续几个跌停他们自己也紧张,季末好把业绩释放出来。
如你所知,一年前,这两只股票先后爆出重大负面跌停。当时双汇背后是兴业全球基金,伊利背后是华夏基金。这两家公司都选择了坚守。后来,他们各自成为了这两家公司2011年赚钱最多的股票。
2011年第四季度,正是在这两只负面新闻缠身的股票将释放业绩的预期下,超过150家基金买入了他们。
成功或失败、道德或不道德,这就是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