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最新的券商测算数据显示,上周基金仓位明显提升。这或许意味着,基金对于短周期的市场相对乐观起来。然而,随着经济基本面和基金投资模式的变化,基金仓位对于投资者的参考意义正在逐步下降。
笔者今年在与一些基金经理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现在很少谈及仓位策略,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行业以及个股的选择上。观察上半年业绩领先的基金重仓行业及重仓股,亦发现集中持有地产、医药等板块是这些基金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同时,这些绩优基金中既有仓位超过90%的,也有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这说明仓位对业绩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一方面,仓位策略的重要性下降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随着转型的艰难推进,经济增速下滑已成定局,反映到股市中就是系统性机会缺失。而仓位策略只有在市场发生系统性上涨或下跌时才能奏效,因此基金经理淡化仓位就在情理之中。未来股市像2007、2008年那样暴涨暴跌的可能性很小,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行业此起彼伏却是大概率事件,很多基金经理对此也认同,因此与其把精力放在调整仓位上,不如精选个股和行业。
另一方面,基金仓位的参考意义下降,也和股市及基金业的变化有关。以往基金仓位之所以有标杆作用,是由于基金在单边市下代表着市场上的多头,基金仓位过高通常意味着做多资金到顶,如果没有外围的大量新增资金入场,市场就很可能掉头向下,这也产生了所谓的基金仓位“88魔咒”。但是,随着股指期货推出,A股市场正逐步摆脱单边市。社保、保险、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也使基金的“带头大哥”地位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股市的资金主体也和几年前明显变化:以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和以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之间,在估值体系、利益诉求等方面差异明显,基金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总之,过分关注基金仓位的高低实际上意义有限。海外市场上很少有人将基金的仓位水平作为投资参考,主要原因就在于海外的共同基金本身就很少进行择时操作调整仓位。当然,投资者情绪仍然是进行投资决策时的参考指标。仓位作为其中一个分类指标,只有和其他反映投资者情绪的指标综合使用,才能发挥投资参考的作用。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