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1000万套——权威部门公布了2011年中国保障房建设目标。这是一个超出许多人预期的数据,2010年59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规模已经创历年之最。从“十二五”规划建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有关部门年度工作会议到各省市的工作通报,都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2011年将开启保障房建设的井喷时代,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将担当起主力军的重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宣布,今年我国将开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0%,面积大体相当于2010年全年商品房的供应量,创历年之最。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开建,建房资金从哪里来?建成后,如何保证公平公正地分配?百姓入住后,如何住得起,住得好?人们盼望着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0年的调查中,其中一项问卷为“您家的主要困难?”,有46%的受访者选择了住房;而当问到“未来五年您最期待改善?”时,37%的受访者选择了最希望改善的是房价。
“居者有其屋”梦想不再遥远 “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从“胶囊公寓”“集装箱公寓”的走红;从房价帖子在各大网络论坛上的置顶,到住房空置率、闲置地块等屡屡占去媒体头条,这些事件背后,潜藏着中国人对保障房的巨大期盼。
““我做正教授已超十年,做副厅也已过五年,但我依然买不起一套商品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袁古洁诉说房价高企之下,她全家买不起房、住得心酸的情况,她一家现在住在华南师大75平方米的房改房里,“我的儿子高二了,还跟我妈睡上下铺”。谈起79岁的母亲还与17岁的儿子挤在一张上下铺时,袁古洁直言“一阵心酸”。
近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表示,目前的制度解决不了一大批青年人、新上海人的住房难题。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感同身受他们的紧迫感和渴求,不去解决他们“蜗居”、“房奴”的问题,上海就没有未来。各地“两会”都在如火如荼地召开,住房问题作为民生之重,在地方“两会”上几乎都无一例外地被代表、委员所论及。
2010年12月27日,刚刚来到江苏常州就业半个月的小伙子谢运,在支付了不到250元的月租金后,租到了一间当地政府提供的50平方米的廉租房。租金仅不到他月薪的十分之一。九洲花园是常州市采取“批量收购”方式解决保障性住房房源的项目之一。政府在这个小区集中收购了133套房源,均是小户型,面积为四五十平方米,主要用于解决低收入家庭、夹心层家庭和新就业人员的住房问题。
新建新购20万套保障房 旧城严控新开发住宅——1月24日上午,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上表示,今年北京将新建和新购20万套保障性住房,争取竣工10万套,北京旧城区从今年起将严格控制新增住宅开发项目。
近400亿银团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海加快推进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和旧区改造项目建设,其中在已启动的13个社区项目建设,由上海多家银行采取“总银团+子银团”相结合的银团贷款合作模式发放了这笔贷款。
“移民城”编织安家梦——作为国内最大的移民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让深圳备感压力。针对外来人口多、“夹心层”大的特点,2010年5月,深圳正式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同年7月颁布保障性住房条例。
奏响保障房建设“多重奏”——从初期的仅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进一步涵盖至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各类危改房,初步形成“八房并举”的保障房建设体系。
将新增保障性住房40万套同比增20%——天津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未来5年,天津将新增保障性住房40万套,比“十一五”增加20%;累计享受住房补贴的家庭14.5万户。
将制定民生发展规划 2011年建5万套保障性住房——《武汉市民生发展规划》,2011年具体举措包括建设保障性住房5万套共200万平方米。
为解决中国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形成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呈加速趋势。
据统计,仅2010年1-9月,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520万套,占年度计划580万套的90%,截至目前,这部分保障房已经建成370万套。一般住房需要一年左右的建设周期,可以预见,2011年保障房将大量落成。
近月来,为抑制房价的迅速攀升和应对部分城市房价过高,中国政府已加大对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关注,并将之作为弥补房地产投资预期放缓的一个手段。今年建设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官方目标,已经由地方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协议,国家高级领导人对此坚定地予以肯定。
2011年全国保障房建设目标大幅提高到1000万套,为督促地方政府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将与各省级政府签订“军令状”,任务完成情况将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2011年年初适当时候,应该会在3月份之前,住建部要代表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地方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
财政部门还要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放大财政政策效能,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政府资本金注入、税费优惠等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2011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将会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意味着住房体系双轨制日趋明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关于房地产的问题列在第四项,即“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住房政策在世界各国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政策,住房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世界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它们的住房政策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手段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水平。
保障性住房建设直接关系到中低收入群体的切身利益,是大局,是政治。保民生,就要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在落实中央政策过程中不走样不“跑偏”。
对目前保障性住房开工率过低的地区,监察部与住建部约谈地方分管负责人。2010年年底,有关部门还对各地进行考核,对没有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直至问责。这意味着,保障性住房问题已经关系到“乌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