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年特别报道 >

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幸福汕头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6日 07: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30年开拓进取,30年风雨兼程。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5倍,年均递增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9.6倍,年均递增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4%,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综合发展,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的汕头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特区要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必须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经济特区坚持以“建设幸福汕头”为目标,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

  建设幸福汕头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建设幸福汕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汕头经济特区要率先闯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使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成为全体人民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

  建设幸福汕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当前,汕头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既大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又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各类组织的创造活力,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建设幸福汕头是汕头经济特区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汕头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受传统发展路径的影响,在发展理念上还存在“见物不见人”的问题,人民的幸福指数还不高。同时,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体制机制、工作作风、法制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建设幸福汕头的目标,要求我们立足现实、正视问题,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大力弘扬“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经济特区精神,跳出汕头看汕头,立足广东看汕头,面向全国看汕头,放眼世界看汕头;要求我们擦亮特区牌子,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提升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发展措施,真正在思想上具备特区城市的境界,在工作上树立特区城市的标准,在作风上符合特区城市的要求,在发展上体现特区城市的水平,增创汕头经济特区新优势,再创汕头经济特区新辉煌。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建设幸福汕头的全过程

  建设幸福汕头,就是要为广大市民提供生活宽裕、精神富足、文化多彩、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城市环境,使生活在汕头的所有群众心情舒畅、快乐幸福。相关调查表明,物质生活的富有程度不等于幸福的程度。物质基础是衡量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汕头经济特区把建设幸福汕头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发挥特区、侨乡、人文、环境、自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升城市品质,让生活在汕头的群众对发展状况感到满意,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感到满意,对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感到满意,对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感到满意,对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感到满意,努力实现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

  建设幸福汕头,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和切实改善民生,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建立健全包括物质基础、文化内涵、生活品位、公平正义、制度保障、人文关怀等指标在内的幸福汕头评价体系,围绕改善民生来谋划、推进、考核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住房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增加财政对公共教育、卫生、文化、交通、住房、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底线均等”,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保障体系。高水平打造宜居环境,认真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治安管理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建设幸福汕头的有效途径  

  建设幸福汕头,既是汕头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汕头经济特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建设幸福汕头的有效途径,真正把建设幸福汕头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建设幸福汕头的目标。

  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现代城市经济活动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呈现主体多元化、投资社会化和运作市场化的特征,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建设幸福汕头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潜力,努力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应进一步强化前瞻意识,高标准规划建设特区城市,以高水平的城市系统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集聚优质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强化竞争优势,对城市空间和功能进行战略性优化,用科学发展理念重塑城市形象;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整合盘活城市各种优质资源,积极构建投融资平台,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建设资金问题,实现城市建设良性发展,积极破解有限的财政收入和城市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实施“引大扶小”发展策略,在着力引进大的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参与城市各项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本地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专,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充分涌入,让大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充分迸发;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借助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着力谋划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统筹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力争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典范。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幸福汕头奠定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汕头作为经济特区,理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建设幸福汕头的重要抓手。为此,应注重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端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从增量和存量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与周边城市形成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和优势互补。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生物医药、环保、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构建企业共享的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汕头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特点,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教育医疗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形成区域物流中心、金融保险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商务会展中心和教育、医疗、文化中心,促进现代服务业成为汕头经济特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增强特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调整优化产业园区功能布局,理顺各个园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定位和管理机制,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促进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构筑若干个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加大应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为建设幸福汕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灵魂,也是推动经济特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建设幸福汕头,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开放来推动。应进一步用好特区试验权和立法权,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新模式,努力将汕头经济特区打造成为全国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区域之一;积极创新工作运行机制,理顺各种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形成一整套畅通、高效运行的工作流程,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配套性和实效性,围绕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力求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以扩大开放促改革,紧紧抓住汕头被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挖掘侨资侨力资源,扩大对台海上直航,主动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作,把汕头建设成为扩大对台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和重要通道。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在干事创业中考察、选拔、使用干部,关心、爱护、保护勇于改革创新、一心为公的干部,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以更加开放、更加创新、更加务实的精神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为建设幸福汕头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以“正”为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增强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建立健全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长效机制,创建优质的投资软环境。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为建设幸福汕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人才是经济特区发展的第一资源。现代城市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有创新型人才,才有自主创新能力,才会形成强大的城市竞争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是建设幸福汕头的关键所在。应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以完善政策、打造载体、提供平台、强化服务为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以高端人才的集聚加快幸福汕头建设。一方面从办实事入手留住现有人才,另一方面采取有效办法吸引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来汕投资创业,并建立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制定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来汕创办研发机构、专业技术人才来汕设立技术服务平台的优惠政策措施,创造鼓励、支持、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积极借助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谋和智力支撑,为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汕头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