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经济台滚动新闻 >

[科技苑]拯救红领绿鹦鹉(2010.8.16)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6日 20:1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科技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进入[科技苑]>>


濒危的红领绿鹦鹉。

    红领绿鹦鹉又叫粉红领鹦鹉,为中型鸟类,主要栖息于山麓开阔的疏林地带以及村庄、农田和乡镇庭园等地区,以榕果、木棉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谷物和其他灌木浆果。最常见的是绿色,同时也有黄色、白色等变种。

    红领绿鹦鹉对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的生长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采食常绿阔叶林里的坚果,浆果等植物种子之后,把种子带到远方,让其在更多的地方繁衍生息。同时,鹦鹉在食物链中还发挥着另外一个作用,它们是蜥蜴、肉食性鸟类等等的捕食对象。如果鹦鹉的数量减少,就会让这些动物的食物短缺,森林的整个生物链就会受到影响。

    然而,如今的红领绿鹦鹉的生存环境却在日益恶化。由于它们毛色艳丽,能模仿人说话,招人喜欢,有人冲着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违法捕猎走私,谋取利益。除此,红领绿鹦鹉喜欢把家安在森林的树洞里,随着森林面积的逐年减少和被分割,可供它们安家的地方越来越少,造成这种曾经在广州上空飞翔的鸟如今已经变得非常罕见。从小爱鸟的陈仕焯感到非常痛心,于是他毅然决定承担起拯救这个濒危鸟种的社会责任,开始了红领绿鹦鹉的人工养殖。

     

搞繁殖先学偷鸟蛋。

    在着手挽救红领绿鹦鹉这个濒危物种的时候,陈仕焯决定从繁殖入手。他从香港找到红领绿鹦鹉的种源,把它引进到广州,开始研究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繁殖。不过,来到新环境的红领绿鹦鹉很害怕,成天在笼子里扑腾,为了让他们能放心住下来,陈仕焯首先在鸟巢上做起了文章。

    鹦鹉是树洞鸟,在自然界往往会在大树洞里做窝。根据这个特点, 陈仕焯模仿树洞的形状给他们建了个鸟巢,鸟巢摆放的位置要比人头高。慢慢安下心来的鹦鹉,产蛋率一直不高。因为红领绿鹦鹉有繁殖季节,在广州地区,它们每年三月份产蛋,一窝能生4~5个蛋,而且一年只生一次,产蛋次数和产蛋量都很少,要想扩大种群,周期就变得很长。

    由于在自然界中生活的鹦鹉会经常受到天敌的侵扰,母鹦鹉如果发现下的蛋没有了,为了繁衍后代,会再次发情生蛋。陈仕焯便决定自己模仿天敌,把鹦鹉的蛋偷走,刺激鹦鹉多生蛋。不过,要想从鹦鹉的眼皮底下把蛋拿走,可没那么简单。因为一旦觉得自己保护不了孩子,红领绿鹦鹉就会不惜采取极端的做法,杀死孩子。

     

要吃好,不要吃早。

    小红领绿鹦鹉出生的时候只有6克重,人工哺育这么弱小的生命,难度可想而知。要想让小鹦鹉们存活下来,首先得让它们吃好。通过观察陈仕焯发现,鹦鹉哺喂小鸟的方式和很多鸟有些不同。红领绿鹦鹉哺喂小鹦鹉的方式和鸽子很相似,都是亲鸟将食物吞食后,再吐出来喂给雏鸟。这样经过“加工”的食物,更容易让小鸟吸收。

    陈仕焯摸清了人工哺喂小鹦鹉的步骤,决定先做好哺喂食物的配方。自然界中,鹦鹉采食的食物有200多种,而且会按照身体的需求来不断调整。为了给鹦鹉全面的营养,陈仕焯自己琢磨出了一套鹦鹉食谱,有小米,绿豆,玉米,葡萄干,花生,瓜子等等,种类达到五十多种,基本能满足鹦鹉的营养需求。不过这些食物对于小鹦鹉来说颗粒太大,给小鹦鹉吃得磨碎调成糊状。

    经过反复摸索,改进饲养方法,如今,陈仕焯的红领绿鹦鹉的养殖成活率达到了70%,这个数字可比自然界的成活率高多了。通过将近十年的努力,他终于突破了红领绿鹦鹉的繁育难题,为它们的种群扩大打下了基础,下一步,陈仕焯希望,这些红领绿鹦鹉有一天能够回归自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濒危物种,关注我们的地球环境。

    更多资讯编辑短信FT发送到10663355订阅《科技苑》手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