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红周刊》记者 林中
超跌反弹的第一波结束,缺少机构参与的行情步入震荡。只有市场站上60日均线和60日均量后,方可在活跃的市场操作。
后市行情变得微妙
看多下半年!是近期多家海内外机构共同声音。中信证券最新的报告以《柒月,突围》为题,认为市场将在7月突围,并提升6个月上证综指目标至3500点。而摩根大通、渣打银行等外资机构纷纷唱多A股,花旗银行甚至认为年内上证指数可上摸3670点,甚至还有人喊牛市主升浪来了!
市场对估值底普遍认同,2610点的估值与2661点、2319点相差不多,但政策底迟迟未到。自2610点反弹动力来自于超跌,契机则是6月22日和23日的高层“通胀可控”的表态。央行二季度例会首次提出由稳定性代替有效性的说法,也使得市场预期紧缩政策松动。央行本周三晚突然宣布加息令市场判断短期利空出尽,大盘周四高开低走,收出了本轮反弹的第一根稍放量的阴线,行情变得微妙起来。
对通胀加剧、紧缩政策、经济硬着陆的担心是股市4月18日以来下跌的主因。对这些方面预期的改变程度将决定着股市的走向。政策底已经形成,但政策预期推动的市场高度和行情演变尚需观察。下半年通胀见顶和紧缩政策微调是大概率事件,只有这些预期被不断印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同并实践这种预期才能不断推动股指上涨。但从数据来看,对本轮行情是唱多的机构多,而做多者少。
2850点短期难逾越
2610点的底部重要性不同于1664点的长期大幅下跌后形成的底部,与去年7月的2319点和今年1月的2661点更为相似,这两个底部是经过近2个多月的中级下跌见到低点后开始温和反弹。这两次反弹基本上都是自低点反弹至60日均线后,第一波反弹结束,转入第二波的震荡行情。只不过2319点转入标准的箱体震荡,去年“十一”后才有一轮突发的短暂暴涨行情。而2661则是有些向上倾斜的箱体。
对比这3次行情可以看出,本次行情比2661点稍弱一些。因为本次见底后6月21日、22日、23日的成交是741亿、654亿、835亿,而与去年10月份从2319点发动的第一个平台2600点附近相比,9月30日、10月8日、11日成交是1083亿、1704亿、2573亿,呈现出急速放大是机构拉高抢筹的结果。所以本轮行情第一波反弹差不多结束了,马上就要转入箱体震荡。
这3次行情机构的参与度不高,影响着这3轮行情不能成为大行情。3轮行情的第一波反弹阶段,机构都是合计净卖出,也没有在行情初期的热门板块上加仓。而本轮反弹机构买卖合计-5.32亿元,表明机构卖出更少,但实际上这是本次机构净买卖额都创了新低所致,这说明机构本次参与程度比前两次更少,观望成分较重。而从本刊了解的情况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较为谨慎,加仓程度有限。
股指逡巡不前也与上方压力过重过近有关。5月23日沪指创本轮行情最大跌幅日的2850点上方,就是近几年的成交密集区,本周股指站上年线2796点,在60日均线2818点附近遇阻也在情理之中。股指今年2月10日至5月20日在年线上方69个交易日,成交约8.8万亿元,而5月24日跌破年线到目前回到年线附近32个交易日,成交2.8万亿元,上方压力显而易见。如果再考虑3478点~3186点~3067点以来高点不断下行形成的压力,短期2850点~3000点是重要的压力区,没有重大利好政策推动权重板块启动,该压力区短期内很难有效逾越。股指重回2700~3000点的箱体是比较实际的运行方式。
操作上满足“双60”
在前两次行情转入第二波震荡时,股指基本上都是站在60日均线之上运行,且成交量也在60日均量线上运行。本轮行情很可能弱于前两轮行情,股指很可能先围绕60日均线波动,在满足“双60”条件后,行情才进入稳定向好期。
仓重的投资者短线宜冲高减仓、调仓,仓轻的投资者在大盘满足“双60”条件后,可加到6~8成仓位。另外短线操作也要在市场足够活跃时再操作,即市场有明确的热点,有足够广度(即两市每日涨幅大于5%的个股足够多,至少50~60只以上)和强度(两市每日涨停的个股足够多,至少10~15只以上),同时关注市场热点的持续性。
数据统计显示,6月21日以来反弹幅度超20%的个股有216只,主要集中于建筑建材、机械设备、化工、电子元器件、有色金属、交运设备6大行业。盘面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水泥、锂电池、次新股、填权股和化工板块。但从6月21日到7月7日机构席位来看,机构没有突出买入的行业,在水泥、锂电池板块上反而是不断减仓,只在新股围海股份等个股上操作较为频繁,可以说游资主导了主流热点,本周上市新股迅速恢复疯狂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在未来震荡行情中,短线要跟着游资走。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游资主导的前期强势品种也开始创出历史新高,中线逐渐从中报业绩和政策受益行业上布局,等待机构的加仓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