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基金规模十年扩张200倍 基民十年收益仅5.66%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11: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规模 规模 还是规模!

  基金规模十年扩张200倍 基民十年累计收益仅5.66% 千亿管理费换来“一地鸡毛”

  记者 韦夏怡 北京报道

  1998年107亿元,2001年230多亿元,2006年8500多亿元……十余年间,公募基金的行业规模在不断地扩张;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规模已达2.35万亿元,扩张了200多倍。

  虽然公募基金业最近十年快速发展,但基民们并没有享受到基金公司所宣扬的稳定收益。伴随基民的不仅是“七上八下”的净值变动,还有账户里微薄的收入。反观基金公司,以规模提取管理费,与业绩基本无关,公募基金这样“无忧”地走过了十余载。

  在基金规模不断上台阶、实现跨越这期间,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理财机构的理财业绩却招来了广大基金投资者的不满。于是,规模上去了,业绩下来了,基民也开始“用脚投票”了。

  持有人利益至上还是股东利益为大?基金是市场的稳定器还是投资者的理财工具?短期超额回报还是长期稳定收益?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基金公司只重规模不重业绩,只重股东不重持有人,缺乏长期投资回报理念,“老鼠仓”、内幕交易等案件频频爆发,管理层变动频繁、基金经理流失,这一系列问题都暴露出基金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

  “在目前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基金业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改革,基金业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应依附于资本市场的卖方,他是独立的买方力量。应该行使自己手中的定价权、投票权,促使上市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整个行业的使命”。在一次研讨会的发言中,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态度鲜明。

  基金十年收益回报仅5.66% 远远跑输一年定存

  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测算数据显示,自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设立算起,到2011年6月底,中国基民投入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总成本约为6.18万亿元(首次发行+持续申购),而投资者在过去近10年间投资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总收益为3487.60亿元左右。以此估算,偏股型基金十年累计的收益回报不过5.66%。而现在,目前一年期定存年利3.5%,五年期定存年利5.5%。如果按照一年期定存3.5%的年利,依复利计算,银行储蓄十年的回报约为41.06%。

  “你说我这一只QDII、一只指基什么时候才能翻身啊?都好几年过去了,现在只求它回个净值赶紧赎回了,基金这东西,轻易不碰了。”一位基金投资者向记者诉苦。

  “公募基金中长期处于总体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无法让几千万普通投资人达到稳定的预期收益,才是大家目前对公募基金不满的根源。”好买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文斌在此前的专栏文章中这样指出。统计显示,从2001年至2010年,共计10个统计单位,这区间当中有四个统计区间偏股型基金是亏钱的,分别是2002年、2005年、2008年、2010年。其中,2008年巨亏,亏损量高达1.24万亿元。

  十多年间,作为A股市场上的机构投资主体之一,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自最初的107亿元快速膨胀到如今的2.35万亿元。开放式基金从最初由华夏、华安、南方三家公司在2001年发行的3只混合型基金,一路扩容至如今的近千只。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所有类型基金总规模为2.35万亿元。而今年中期开放式基金总规模达2.21万亿元,占基金总规模的比例达到94%。

  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测算显示,自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设立算起,到2011年6月底,中国基民投入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总成本约为6.18万亿元(首次发行+持续申购),扣除其间退出的市值约5.09万亿元(赎回金额+分红,分红按全部转为现金计算),基民的净投入成本为1.09万亿元左右。截至2011年6月底,偏股型基金的总市值为1.55万亿元,总市值与总成本之差即为基民的总投资利润,约为4587.6亿元。按偏股型基金认购、申购、赎回分别为1.2%、1.5%和0.5%的费率测算,投资者支付了1100亿元(最低认购金额计算)。扣除手续费之后,中国投资者在过去近10年间投资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总收益为3487.60亿元左右。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偏股型基金的规模在近5年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扩大,大部分的利润也是在此期间获得的,如果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平均下来的年收益率在4%-5%之间。虽然说收益率的水平也仅仅是高出了定存收益率两到三个百分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收益率只是所有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但其中的分化还是比较严重的,同时期成立的基金长期以来的回报率相差数倍,而在低点位和高点位建仓的基金差别更大。目前基金的个数越来越多,以往购买基金就可以帮投资者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千亿管理费不敌业绩“滑坡”

  在美国,1990年股票基金的投资者平均支付的费用占基金资产的2%。到2010年之前,这一数字为0.95%,下降超过50%。而目前国内普通股票型基金管理费加申购费率是3%,债券型基金是1.4%上下,13年来恒久不变。

  尽管基民的平均收益跑输了CPI,但却在这十余年间给基金公司缴纳了一笔非常丰厚的管理费。Wind统计显示,自2001年至2011年中报时,纳入wind数据统计的836只开放式基金(非货币)在此十余年间累计收取管理费1359.9亿元。

  管理费收入逾10亿元的共有25只基金,其中排名居前的十只产品分别为易方达价值成长、广发聚丰、中邮核心成长、华夏红利、诺安股票、汇添富均衡增长、华夏全球精选、嘉实稳健、博时新兴成长、易方达上证5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0只产品中的中邮核心成长和华夏全球精选自成立以来,各自累计收取了15.17亿元和13.29亿元的管理费,但给予投资者的却是超过-20%的净值回报。成立于2007年8月的中邮核心成长目前的累计净值仅为0.5917元,其成立日起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0.8359%。截至2011年6月30日,中邮核心成长期末总份额为301.09亿份,相比2011年一季度减少6.73亿份(本季申购数为0.08亿份,赎回数为6.80亿份),净值增长率为-8.6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82%。对于上半年的业绩,基金经理解释说,报告期内,本基金适度降低了股票仓位、调整了结构,降低了汽车及配件、保险、电信、医药、商业等行业的配置,增加了消费稳定增长的食品饮料、消费升级的酒店旅游、受益于保障房建设的建筑建材地产等行业的投资比例,维持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配置比例,增加了一定的债券配置比例。持仓结构的调整对投资绩效有一定帮助,但组合重点配置的周期性行业在二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对基金业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华夏全球精选亦成立于2007年下半年,目前累计净值为0.759元,自成立日起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4.1%。截至2011年6月30,华夏全球精选期末总份额为198.19亿份,相比上一季度末减少7.91亿份(本季申购数为1.46亿份,赎回数为9.37亿份)。相比之下,华夏大盘精选、嘉实增长、大摩资源优选混合等部分基金,其自成立以来的复权净值增长率均大于400%,而其管理费的收取也只有个位数。

  在分红方面,天相投顾统计显示,过去十年间开放式基金累计分红达5165亿元,其中2007年分红最多,达2285亿元。从分红总额上看,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仍是分红主力军,不过也有“铁公鸡”的存在。剔除去年下半年以来成立的基金,仍有132只基金自成立以来便从未实施分红,即便单位基金份额可分配利润相当可观。不过,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研究总监王群航则认为,分红对于普通投资者毫无意义。他表示,对于初始投资者,分红可能还有点“意义”,分红与基金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通常分红只是营销手段。投资者在选择基金进行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以及该增长率在同类基金中的各种时间长度的排名,选择综合业绩表现好的基金作为自己的投资对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共有66家基金管理公司,810只基金,资产管理规模2.9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2.35万亿元,特定账户0.55万亿元,所持有股票市值占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8.10%,占总市值6.10%。

  作为我国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的公募基金,在自身规模发展壮大的同时却未能获得与自身规模相般配的话语权,未能广泛、深入地参与到上市公司治理之中,从而发挥机构投资者应有的作用“反哺”于资本市场。

  事实上,中国证券业协会黄湘平早在去年上半年就曾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处于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时期,协会要将重点做好包括推动基金管理公司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各项制度创新。“基金管理公司应尽快转型,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由简单买卖股票转型为把握IPO定价权;应深入广泛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促进上市公司良性竞争,形成有利于投资者的定期分红政策,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在近期的某基金论坛上亦有类似的表述。“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应当参与到上市公司的治理中,监督和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权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万亿规模下的“冲动”

  2007年,基金行业迎来了发展期中最辉煌的时刻。而在此之前,公募基金作为初生的行业也一直都是金融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2007年年中,基金行业的规模实现了翻番,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基金总规模就已由2006年年底的8565亿元上升至1.8万亿元。2007年,基金行业的资产规模一度膨胀至3.28万亿元。如此这般的爆发式增长也使得基金一时间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数据显示,2007年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到流通市值的19%,其在金融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

  一场金融危机令迅猛发展的基金行业惜别了过往的辉煌。然而凭借着前几年的“底子”,行业在2008年依就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不过,时至今日,2.35万亿元的行业总资产规模已上下徘徊了近三年时间,止步不前的规模让发展中的基金行业陷入了困境。

  来自华泰联合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基金规模疯狂膨胀后,截止到2010年末整个基金行业的净利润就维持在100亿元附近,最赚钱的前十大基金公司依次为华夏(2010年利润11个亿)、易方达(7.9亿)、广发(6.6亿)、嘉实(6.4亿)、博时(6.3亿)、南方(5.4亿)、大成(5.1亿)、诺安(3.6亿)、交银施罗德(3.6亿)和银华(3.4亿)。“这种按规模来提取管理费的方式本身就在有意无意地驱使基金关注规模甚于关心业绩。旱涝保收,有啥动力去革新?”一位基金研究员感叹。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曾指出,为了追求规模,不少基金向代销的券商许诺放大交易量,数量甚至可以达到基金销量的上百倍。而为了完成这样的成交量,基金的操作自然是短线化,热衷于做小差价,从而有意无意地放弃了价值投资的理念,此类行为,客观上也成了基金业绩下降的一个因素。基金行业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为了拼规模而不断发行新产品,为了让新产品顺利发行就须多做成交量来作为代销券商的对价,而多做成交量又难以避免对持有人利益的损害,出现亏损以后持有人便赎回基金,使得基金又不得不再去发行新产品……在这个循环中,唯一利益被漠视,并且成为交换中吃亏一方的,就是基金持有人。

  基金治理结构缺失 重股东不重基民

  持有人利益至上还是股东利益为大?短期超额回报还是长期稳定收益?是资本市场的稳定器还是投资者的理财工具?为什么“老鼠仓”、内幕交易等案件频频爆发?虽然,国内基金公司数量已经由“老十家”增至67家,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最高时超过3万亿。但是,基金公司的治理缺失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块心病。

  “在目前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基金业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改革,基金业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应依附于资本市场的卖方,他是独立的买方力量。应该行使自己手中的定价权、投票权,促使上市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整个行业的使命,也是行业存在的理由”。在一次研讨会的发言中,作为监管者的洪磊态度依旧明确。

  建信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江先周认为,在公募基金行业当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公司的股东结构。股东在基金公司的发展当中作用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股东,可能会对公司有不同的期望。基金公司的股东应该是对公司发展有长远战略的期望和要求,特别是股东能够更多尊重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最高追求。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为使基金业与股市形成良好互动,应倡议优质投资文化。他认为,严格监管,从长期来看,能够保证投资者的基本利益,控制基金业整体风险,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随着基金所承担的责任增大,监管应更加严格。

  “伤不起”的投基 基民“用脚投票”

  记者 韦夏怡 北京报道

  “4年了,没什么指望了”基金投资者王先生这样感叹。他告诉记者,“我2007年开始投资基金,申购的第一只基金就是银行客户经理推荐的南方全球精选。当时经理吹得特别好,我又没有经验,所以相信了她的说法。”可是4年过去了,净值缩水四成,如今的南方全球精选已成为“六毛钱”的基金。“和我同时申购的另外一位同事觉得再在里面根本没有希望,前阵子亏25%‘割肉’赎回了。”

  去年8月底,陆女士申购了十万元的农银大盘蓝筹,可是一年过去了,净值缩水超过10%,账户里却少了一万多。“本来是来农行存定期的,农行的工作人员说买基金比存定期强,被骗了”她不满地表示,“我们这种小本金的投资,主要图的就是保值。我们又没有专业投资的水平,相信了他们不负责任的推荐,卖给我们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卖完就了事了。”

  这十年间,“受伤”的基民远不止王先生和陆女士,还有相当一批投资者涌入了基金定投的行列。“定投30年,人人都是百万富翁”、“利用基金复利,帮孩子平稳度过人生每一步”……诸如此类的宣传语在基金定投宣传中随处可见。而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市场持续下跌,基金定投账户大多处于亏损状态,相当一部分人开始选择“断供”。近日有消息称,基金定投实际“断供”的情况十分严重,一些产品收益较差的基金公司,定投“断供率”近三个月来不断上升,“弃户率”在60%以上的产品也屡见不鲜。“在做投资者教育时,我们都会跟客户讲明,定投是一项长期投资,3年、5年无法看出效果,但很多投资者还是忍受不了连续一年以上的亏损。”一位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测算显示,如果投资者从2009年初开始选择偏股型基金每月定投,截至今年6月1日,其间沪指上涨了600点,却有超过三成基金定投出现亏损。而进入5月,256只偏股型基金中,有近一半陆续进入到收益归零区域,也就是说,经过1年半的定投后颗粒无收。近期,随着股市深跌这部分账户大多面临账面亏损。

  一项来自证券业协会的“2010年第三季度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基本情况”调查显示,从账户结构看,基金个人投资者账户数占比为99.87%,基金个人投资者有效账户数占比为99.95%。而从投资额度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如陆女士般的10万元以下投资者。截至2010年9月30日,持有基金资产净值在10万元以下的基金投资者约占97.02%。

  从投资者的年龄段来看,截至去年9月30日基金个人投资者账户数占比最大的为40-50岁的投资者,占个人投资者总账户的31.62%,其次是30-40岁的投资者,占个人投资者总账户的28.84%。而持有基金资产净值最多的个人投资者年龄为40-50岁,占个人持有基金资产总净值的34.51%,其次是30-40岁的投资者,占个人持有基金资产总净值的23.26%。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投资者每户平均持有基金净值最高。统计显示,每户平均持有基金净值最高的投资者为60岁以上的投资人群,其每户平均基金资产净值为2.74万元,且年龄越大,每户平均持有基金资产净值越多。各年龄段每户平均基金资产净值较上季度末均小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