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上周三的放量反弹刚刚让投资者看到一点星星之火,紧接着的下跌就无情地将这点火苗快速掐灭,且成交量又重新缩小。本周“黑色星期一”再度上演之后,沪指底在何方?预测起来又成为最没谱的事儿,因为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标准的下降通道。
虽然仍可以从技术形态上进行量度跌幅的预测,但意义似乎不大。不见成交量的市场,底部的成立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关于估值底的说法已被投资者所接受,但估值底是一种静态的衡量方法,动态地看,它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以往的经验是,股市越跌,估值反而可能越来越高,特别是那些生产终端消费的上市公司更是如此,这是可以解释得通的一种恶性循环:如果我们相信在近似的意义上,股市投资者多属中产阶级,那么当投资者财富被消灭之后,就等于以往消费力最强的这部分人群失去了部分购买力,间接地造成一些产品供过于求。产品卖不出去,上市公司业绩也就受损。而产品销售不畅,最终会传导到上游企业……最终经济衰退,业绩纷纷下行。
即使这种推论不成立,投资者情绪的过分波动,也会在恐慌之中跌过了头,至于跌到哪算是个尽头?就要看投资者恐慌的程度,这样预测起来就不免玄之又玄。以往市盈率可能在12倍左右就产生反转,但这12倍却并不等于就是不破的铁底(事实证明历史上很多“铁顶”、“铁底”最终都是窗户纸),只能称目前股市处于历史估值底部。一般而言,估值底部到了之后,历史底部也不致过于遥远。只不过从市场面看,“疯熊市”没有出现,行情进入牛市的可能性就难以到来。
今年以来,政策底一直没有出现,这从管理层无为而治的做法上可以窥见一斑。股指跌跌不休,管理层也许认为这是经济基本面不佳的反应;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层也许认为这是新兴加转轨应有的现象;投资者缺乏回报,管理层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口号应付;新股纷纷跌破发行价,管理层认为这是市场化改革的硕果。如今,投资者亏损累累,但新股发行却变本加厉……
至于市场底,今年似乎屡屡有出现的迹象,不过由于反弹时间很短,空间很窄,多方缺少战略性布局的悠游心态,所以一直以来也就只是奉行主题性炒作的理念。这样成交量也就总是无法放大,感觉更像是场内资金在有限的空间里腾挪。而如今,下降通道成形,市场底也就变得遥遥无期。
当然,是股市就会有底,除非股市关门大吉或者经济崩盘。目前的跌跌不休正是寻底的必经之路,而下跌的空间越大,多方进行长期战略布局的时间越充分,未来的市场走牛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至于操作,投资者须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激进者可采取越跌越买战术,稳健者则需耐心等待右侧交易机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