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经济数据反腐,重塑市场秩序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9日 11: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国家保密局、最高检日前通报了国家统计局干部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干部伍超明等泄露涉密经济数据案件查办情况。

  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屡屡提前“走光”。每到宏观经济数据发布的关口,这种在证券市场上遍布的“消息人士透露”、“接近数据的官方人士”等等诸如此类的表述已经屡见不鲜,令市场意外的是,传言每每总会被新闻发布所印证。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学者的准确预测,还是部分外媒堪比“章鱼哥”的连续精确报道,并非出于其过人的预判能力,而是源于数据统计源头的“潜伏”者。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数据被泄露之后,很快通过各种途径散播到资本市场的各个角落,而根据数据或者决策重要性的高低和数据提前告知的时间,其价值也不尽相同。除了通过提前布局股票、债券等要素市场直接获取利益之外,能够精确提供数据甚至成为了某些市场人士的一种“隐性服务”,一些证券从业人员甚至将获取数据并透露给客户作为提升自身服务价值的一种方式。  

  核心经济数据的泄密不仅有违市场公平,并且背后牵动着巨大的相关利益。作为涉及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屡遭泄密的宏观数据显然将资本市场中的竞争者摆到了不同的起跑线上,而此次对相关泄密人员的重罚也对市场秩序起到了净化和重塑的作用。

  依照我国刑法第398条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显然此次已经审结的两起案件均是从重判处,其震慑作用毋庸置疑。

  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陈广认为,以往对于此类违规违法行为的尺度较为宽松,而此次上升到刑法进行处罚,在涉及数据泄密方面惩罚是一个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关键经济数据和决策的泄密不仅会给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内的经济研究水平倒退。

  虽然对信息源头的泄密人员进行了严肃查处,但不少人士质疑,对提前获得这些数据并因此提前进行资本布局牟利乃至再度扩散传播这些信息的证券从业人员也应受到处理。

  知名经济学家韩志国称,两名官员因泄露经济数据被判刑,但泄密的获益者既未被提及,也未被惩处。经济数据泄密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尤其是在有股指期货的市场环境下,提前获得数据就可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并获得暴利。同时不少人还质疑:那些接受泄密信息的证券从业人员该当何罪呢?

  数据泄密导致国家权威性下降,对于市场的公正性形成挑战,专家认为,应从制度建设、从业人员自律、加大查处力度以及提高法律威慑力等方面多管齐下,重拳出击。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从原始数据,到数据生成,再到数据发布,整个链条的内部周转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泄露的情况。制度建设是防止数据泄露的最主要保障,应当通过设立更为严格的统计数据发布制度,缩短数据采集、制作到发布的流程,减少涉密人员的范围,保证数据发布的保密、公正。

  市场人士认为,相关工作人员的自律要求也应该更为严格。在数据发布之前,通常可以接触到数据的都是国家公务员,通过考试、层层选拔的国家公务员,理应在自律方面有着严格要求。(记者沈而默 王涛 周蕊)

热词:

  • 市场人士
  • 经济金融
  • 数据生成
  • 经济研究
  • 股指期货
  • 走光
  • 潜伏
  • 市场环境
  • 证券从业
  • 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