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遏制银行理财异化 尚福林叫停一个月内期限产品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7日 09: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经》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财经》综合报道】

  11月17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日前,多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发行一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

  据称,银监会担心,银行过度依赖短期理财产品揽存,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震荡,诱发流动性风险。

  时近年终,资金紧张,揽存大战一触即发,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本被银行寄望作为"利器"使用,但日前被银监会叫停。

  不过,多位银行理财业务条线人士表示,市场对现金管理类产品存在巨大的需求,接下来,银行可能的应对之举是将同一系列的短期理财产品进行合并,形成一个大的、可供客户自由申购赎回的开放式产品。

  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乃应对银行理财异化为存款工具的监管之策。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业务从2005年以来快速发展,是金融脱媒加剧,利率市场化预演的产物,其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当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在资金投向上,主要投向信贷资产,沦为"第二信贷部";二是运作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过度透支了银行信用。

  IMF近日发布了针对中国金融部门的FSAP报告,报告所列举的短期风险就包括"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导致银行脱媒现象加剧"。一位银行业高管认为:"银行理财规模膨胀,存款加速流出银行表内,必然对银行体系带来冲击,但这也是无法遏制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如何减轻存款流失、金融资产重构对银行体系的冲击,引导银行理财回归真正的资产管理,是银监会新任主席尚福林面临的一大课题。

  不过,这显然也不是银监会能够独自解决的,叫停超短期理财产品,也只是"治标"之策。当前银行理财出现的"异化"现象,短期来看,与货币政策制定部门过度使用数量型收缩工具,拒不采用价格型工具密切相关。长期来看,则是利率市场化阻滞,居民可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的产物。

  今年以来,CPI高位运行,负利率状态持续,对公和个人存款加速流出银行表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一再上调,银行流动性紧张,为了维持存款规模,狂发理财产品。

  今年6月末,这种现象表现得较为普遍。业内人士认为,尚福林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发行一个月及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正是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在年底重新抬头。"让银行提早断了这个念想,才会提前预警,早作预案。"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

热词:

  • 银行理财
  • 银行流动性
  • 尚福林
  • 叫停
  • 银行体系
  • 银行理财产品
  • FSAP
  • 银监会
  • 短期
  • 利率市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