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新基金“零仓位”玄机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4日 11: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曾几何时,新基金首募成功后,以“零仓位”打开申赎竟成为一种风气。持有人会眼睁睁地看着,不少新基金在封闭建仓期内,完全无视自己的权利,竟是苦候着开放申赎来临,任凭此后规模莫名变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从正常角度理解,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般而言,新基金在首募成功后,都会有一个较长的封闭建仓期。在封闭建仓期内,基金经理将会根据基金契约要求以及对所投资市场的判断,逐步选择优质品种完成仓位配置,而无须考虑持有人申赎造成的影响。根据以往经验,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封闭建仓期常常被视为基金经理一个不可多得的利器。因为,此时基金经理可以无视申赎的压力,以及业绩考核的苛求,根据自己既定方针策略大胆施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自由”,常常会助力基金经理为新基金获取超额收益打下基础。

  尽管理解颇为费劲,但现实却清楚地告诉我们,近期基金经理们似乎很“乐意”放弃这种权利。尽管根据基金契约规定,他们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最低限制的仓位配置,但他们依旧坚持“零仓位”直至基金打开申赎。看空后市,或许可以作为这种行为的最佳掩饰,但实际情况却是,“零仓位”并非基金经理初衷,而是基金公司的无奈之举。

  事实上,“零仓位”频频现身背后,是基金业自去年伊始便展开的新基金销售大战。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因A股去年二季度以来的单边下跌而愈发残酷。由于新基金蜂拥发行,仅凭较高尾随佣金以及一次性发行奖励,已经难以刺激渠道创造好的销售业绩。尤其对那些挣扎在成立生死线附近的新基金而言,需要寻找一种更容易吸引客户的方式来强力支持自己的销售,而“帮忙资金”便应运而生。

  所谓“帮忙资金”,指的是为了满足基金公司新发基金成立抑或扩大规模需求,许以一定费用的承诺,获得的临时性基金申购资金。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帮忙资金”的出现,使得他们不用担忧新基金发行未达到最低要求而无法成立,甚至可以实现短期冲规模的愿望。但对于“帮忙资金”而言,获取一次性费用的基本前提是保本。因此,在包括银行等渠道的协助下,“帮忙资金”往往会与基金公司达成一个协议,即基金公司在支付一次性“帮忙”费用外,还需承诺新基金打开申赎之前,必须坚持“零仓位”策略,待打开申赎,“帮忙资金”全身而退之后,新基金才会启动建仓策略。

  从表面来看,“帮忙资金”的出现,虽然附带了较为苛刻的条款,但帮助基金公司消除了新基金发行的忧患,可谓是双赢之举。但从实质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对其他基金持有人造成不公平待遇,而且助推基金业恶性竞争的态势,实在是弊大于利。事实上,“帮忙资金”的出现,令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更依赖于“快餐式”销售手段,习惯于通过大手笔支付费用的方式,实现新基金首募规模冲量,而忽视了针对客户的基础工作,这显然不利于基金业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当“帮忙资金”迅速撤离之后,新基金的规模便急剧缩水。其对基金公司的利润贡献,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弥补支付“帮忙资金”费用及尾随佣金后形成的亏损。也就是说,利用“帮忙资金”实现成立或者冲击规模效应的新基金,不仅不能给基金公司带来收益,反而成为基金公司的亏损包袱,其业绩前景可想而知。而这对于非帮忙资金的其他持有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

热词:

  • 新基金
  • 基金申购
  • 基金公司
  • 基金契约
  • 基金持有人
  • 帮忙资金
  • 基金经理们
  • 实质分析
  • 基金成立
  • 零仓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