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IPO承诺“不超募”难以蔚然成风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5日 07: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即将于2月15日进行申购的中国交建在公告中明确,将发行不超过16亿股,最终战略配售、网上、网下募集资金总规模不超过50亿元。该公告中,以往IPO常见的“超出部分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的语句消失,这意味着中国交建间接承诺“不超募”。

  数据显示,沪深两市2011年共有276家公司IPO,共计募集资金2720.02亿元,其中累计超募资金达1278.15亿元。较之2010年两市超募2194亿元,2011年的超募规模下降幅度达41.74%,仍称得上A股市场IPO的一大怪相,是上市公司“三高”发行的圈钱成果。可悲的是,“超募王”几乎是最“衰”新股的代名词。华锐风电(601558)预计募集资金34.47亿元,实际募集资金94.59亿元,超募资金为60.13亿元,是2011年超募资金最多的上市公司。在个股涨跌排行榜上,华锐风电却“熊”居前列,上市当年的股价大跌65.24%。以超募41.89亿元列2011年超募榜第二位的庞大集团(601258),上市当年的股价跌幅为65.83%。庞大集团和华锐风电夺得2011年最“衰”新股的前两名,两家公司均在上市首日破发,且迄今未攀上过发行价。两家公司的另一个共同点是上市当年变脸,庞大集团和华锐风电2011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10.86%和48.51%。

  透过2011年“超募王”的悲剧,不难发现超募与“三高”发行的危害。超募导致IPO规模急剧扩张,既增加了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也使得上市资源严重浪费。一边大量企业拟上市,考虑到市场承受力而不得不排队等候,另一边大量超募资金存入银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虽然有数据显示创业板总体上的超募金额在逐步下降,2011年一至四季度超募资金金额分别为224.88亿元、103.48亿元、59.25亿元、30.89亿元,但由于制造超募的“温床”依然存在,超募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某种程度上说,新股发行改革成功与否,衡量标准之一是超募有没有被遏制。

  中国交建没打算超募,给IPO带来了“新气象”。对应2011年预测市盈率水平,该公司的发行市盈率仅在7.22倍至7.80倍之间,创出市场化改革后发行市盈率新低。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体现出政策指导的意图”。然而,倘若将来的发行制度改革不能产生效果,IPO不会出现争相承诺“不超募”。中国交建IPO从此前计划的200亿元融资规模削减至50亿元,发行股份数由原来的35亿股缩至16亿股,其“瘦身”属于无奈之举。此前登陆A股市场的中国水电(601669)、新华人寿等大盘股的发行规模均较最初的计划缩量,与中国交建“瘦身”一样,反映出当前大盘股IPO的难度。眼下大盘还处于弱市状态,大盘股本身需要以缩量发行来示好投资者,指望“超募”圈钱是奢望。因而,中国交建主动亮出“不超募”的姿态并不意外。

  除非管理层强制要求,其他非大盘股在IPO中承诺“不超募”的可能性不大。归根结底,超募虽套牢了中小股东及浪费了上市资源,但一心想着圈钱的上市公司渴望超募,投行也极力争取实现超募。一项统计表明,2009年6月IPO重启至2011年年底,共有734只新股发行,其中551只新股存在超募现象,超募部分使券商多赚得承销费用136.52亿元。既然上市公司与投行可追逐如此丰厚的利益,待一级市场重新红火起来,超募肯定还会愈演愈烈。近年出台了强化募集资金使用监管的制度,但或多或少具有“马后炮”的特点,从源头上遏制超募才是关键。较为简单的办法是切断主承销商、发行人以及询价机构的利益输送,如规定投行不得计提超募带来的发行费用。与新股发行定价改革相比,这样做或许对超募的约束更为直接。

热词:

  • IPO
  • 个股涨跌
  • 破发
  • 不超募
  • 战略配售
  • 三高
  • 瘦身
  • 风电
  • 募集资金
  • 新股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