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对话 >

《对话》专访农行:股改后如何在服务三农与业绩诉求中寻得平衡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2日 14:4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CN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CTV《对话》供稿

    陈伟鸿  CCTV《对话》栏目主持人
    张  云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
    黄锦永  广西省田东县蔬菜种植大户

    陈伟鸿:农行未来会服务三农,可能是成为我们股改当中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很多投资人,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这个亮点可能不能称之为亮点,有人称之为鸡肋,会觉得说,三农这样的一个业务,好像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所以接下来我会从中国农业银行这几个字当中,再选择这样的两个字,来进行一个新的拼接,这次是银行和农业放到一块,很多人觉得这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词。

    张云:我用一个“德”字来概括银行和农业两个字,其实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常常讲,三农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德政工程,体现了对广大农民的重视,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体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的一种战略考虑。其实我们在服务三农的行动中,我们的员工是非常辛苦的,这几年我们的农行的员工在给农民发放小额贷款中已经牺牲了5位员工,他们是在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的时候,有的翻船,有的交通事故,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就是要有奉献的意识,要有爱心。带着爱心,带着奉献的精神,为广大农民,为三农事业服务。    那么与此同时,这个“德”本身也要体现农业银行是一家商业银行,我们必须规范地运作,其实有的同志把银行和三农往往用水和火的关系来比较,从某些领域,从某种角度来看,的确是水和火的关系,但是如果说我们找到了商业化运作的方式,找到了防范风险的有效的途径。那么,如果说我把它比之为找到一口锅的话,那么你把水盛到锅里边,下面去烧火,既可以把水烧开,但是也不至于把火扑灭,在这个过程之中,说到底,银行必须按照规范化的商业银行去做,而不能不计成本,不讲风险。

    黄锦永:原本我是一个种香蕉的大户。1997年由于南方冻灾,我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大概损失了8万以上,那年由于冻灾,我的香蕉运不出去,白白地烂掉在地上。紧跟着第二年,2008年,又来第二次的灾难,连下了一个多月的雨,造成香蕉普遍发病,在当地卖到两三毛钱还没人要,连续遭受两年损失,我总共损失了差不多15万以上,那么我着急得很,我就跟农行申请提出借贷款。我接到贷款之后,我立刻把香蕉全部铲光,重新翻地,改种香椿,当年就获利了。获利之后,我非常感动,我就写了几个大字,挂在我的承包地,感谢田东农行的支持。

    陈伟鸿:有没有把你种的香椿送给他一些?

    黄仅勇:当时香椿还不成熟。

    陈伟鸿:董事长去的不是时候。

    黄仅勇:那时候有一点香蕉送给他吃了。

    陈伟鸿:然后他有什么表示呢?

    黄仅勇:他表示祝贺。这两年我开始慢慢地恢复过来了,现在我又开始有钱存进农行了。我虽然不会炒股,不过以后我发财了,我的钱一定是存在农行,就这么个意思。

    陈伟鸿:好,谢谢。他的香蕉在当时已经是两年绝收了,银行放贷给他会不会风险太大了,我们的风险真的做到了足够好的管控吗?

    张云:其实对农行来说,对农民,特别是围绕着种植业发放贷款,确实有很大的风险,这个风险的化解我想还是需要有更多的金融体系,大家形成一个风险分担的机制,比如说建立相应的保险公司,建立相应的贷款担保机制,同时农民自己在贷款的时候,也要贷适当的额度,银行自身当然在贷款之中也还要有一些担保的措施,比如说联户担保等等。那么通过这些措施,从总体上来说,能够化解农民的贷款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