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海王14亿增发瘦身:张思明三吹泡泡 机构不敢玩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3日 10: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理财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海王14亿增发瘦身:张思明三度吹泡泡,机构不敢玩

  “他们之前忽悠过投资者,现在再讲什么故事,人家都不信。”北京一位资深机构人士说。

   你愿意再相信一次“前科”累累的公司吗?

  6月4日,海王生物(000078.SZ)一纸公告,对4个月前公布的定增方案进行大幅瘦身,果断砍掉一个募投项目,发行价从10.67元降至9.69元,降9.18%;募资规模从14.43亿下调至10.67亿,砍去26%,堪称“壮士断臂”。公告当天,海王生物微涨1.16%。

  “海王生物这么大动作,也是市场所逼,如果坚持10.67元的增发价,很可能泡汤。”深圳一位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今年4月以来,海王生物股价从12.72元附近一路狂跌,至5月23日,跌破增发价,让增发计划几近流产。

  但机构们对这家“撒谎成性”的公司已经失去了信任。自2009年甲流概念爆炒以后,没有任何一个分析师愿意为海王生物发布研报。

  “他们之前忽悠过投资者,现在再讲什么故事,人家都不信。”北京一位资深机构人士说。

  “凭我对他们的了解,我只能说,海王生物的阳光集中配送中心募投项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深圳一位接近海王生物的医药公司高管评价,“这几乎是所有民营老板的通病,张思民赌性很大。”

  这一次,海王生物想要10.67亿。一起被绑架的是,19.9万个投资者的利益。

  张思民吹的第三个泡泡

  在新方案中,海王生物募投项目由原先的4项下调为3项,包括山东威海等四地建设阳光集中配送中心项目、固体制剂生产线改造项目、抗肿瘤冻干制剂车间建设项目。

  这其中,砍掉了“杭州海王保健品项目”,并将重点募投项目“阳光集中配送项目”中的南阳项目剔除,比原先计划减少约3亿元。

  据其修正预案预测,仅重头项目阳光集中配送项目一项每年即可给海王生物带来58.8亿营业收入、1.06亿净利润。加上生产线改造项目及抗肿瘤冻干制剂车间项目,海王生物此次10.67亿增发项目将带来每年63.4亿的营业收入、1.72亿的净利润。这相当于海王生物业绩最好的2010年4666.86万净利润的3.68倍。海王生物预测,三大项目全部投产的时间只需要42个月,即3.5年。

  值得注意的是,海王生物的重头戏是阳光集中配送中心项目,锁定在山东枣庄、菏泽、威海及湖北孝感四个三线城市。这一项目被海王生物奉之为“新商业模式”,即充当主配送商角色,为当地医院集中配送用药,简单说,即拿下下游医药物流链环节。

  “商业配送这个领域,地方政府需要找规模相当、有一定实力的公司,确实有需求。但需求到底有多大,具体怎么运作,非市场化的因素就太多了。”前述深圳高管表示。

  海王生物为什么要把项目放在山东,而且也仅仅是三线城市?“这个和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偏好有很大关系,不是每个城市都需要这种商业配送。这样一来,项目的不确定性很大。”前述深圳高管表示。

  “这极有可能是张思民吹出来的又一个泡泡,只要有人愿意相信。它难以让人相信。”上海一位医药行业机构人士指出。

  2000年12月,张思民推出当时被认为是天量的14亿的增发,吹出第一个泡泡。当时,海王生物增发招股书称,投资额最大的3.5亿元“巨能钙”项目,预计三年就能实现利润1.59亿元。然而三年时间未满,海王生物即宣称因行业恶性竞争退出该项目,期间实际亏损2848万元。

  2009年,海王生物摇身变成“甲流第一股”重回资本江湖。张思民吹出第二个泡泡:海王生物的大流感疫苗年产能将达一亿剂以上,将成为“亚洲最大”。

  甲流疫情退潮后,在2010年年报中,海王生物除了一笔300万的政府补助以外,只字不提新型甲流H1N1流感疫苗。

  “我们都停止了甲流疫苗的生产。海王生物他们也没动静了。”华兰生物内部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张思民的第三个泡泡,胜算几何?

  关联交易激增33.68%,机构不敢玩

  很显然,张思民的兴趣从制药转向了医药物流。此次10.67亿增发募资,8.5亿投向了阳光集中配送中心项目。2010年年报显示,海王生物78%的营业收入、35%的营业利润来自毛利率只有7.36%的医药物流业务。

  “老板不会拿全部的钱去投科研,这样风险特别高。海王生物其实想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这条路。”一位海王生物前高管人士向理财周报人士表示。

  但由此带来的关联交易的大幅激增不得不让人警惕。2010年,海王生物与大股东海王集团旗下另一控股子公司海王星辰发生1.06亿关联交易,比去年激增33.68%,营业利润贡献比为6.3%。其中,产品销售额为10077万,药品商业配送额为536.62万。

  蹊跷的是,海王生物涉及的关联交易毛利率也大幅攀升,上升了26.20个百分点,为海王生物毛利率上升幅度最大的业务板块。事实上,对海王生物这样的公司而言,太缺钱和太多钱都是危险的。此前,海王生物巨额融资“太多钱”时,屡次投资失败便是明证。

  现在,海王生物最揪心的是缺钱。“我最担心的是,管理团队的建设、应收账款激增、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问题。”海王生物前高管指出其担忧。

  今年一季报显示,海王生物应收账款达到13.4亿历史最高峰,比年初激增36.94%,主要为阳光集中配送业务带来的医院拖欠款。同时,海王生物资产负债率也达到78.36%的历史警戒高位。海王生物短期借款14.05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200万,合计短期资金压力达14.67亿,而海王生物账上只有8.33亿,短期资金链缺口6.34亿。

  “所以,这次增发对海王生物很关键,哪怕大幅调整也要上。”前述北京机构人士称。

  “现在保荐人银河证券已经入场,正在做尽职调查,还没有报证监会。”海王生物证券部回应理财周报。这一说法得到银河证券投行总部执行总经理夏中轩的确认。

  “这个公司比较妖,游资和散户喜欢,但机构投资者不敢玩。”上述北京机构人士称。其前十大流通股除大股东以外,是清一色的散户和游资,包括6名个人投资者,1家私募,只有广发中证500指数、南方中证500指两只基金。

  “这次非公开增发,海王会找一些私募来接盘。”一位熟知此项目的人士透露。

责任编辑:周红艳

热词:

  • 海王生物
  • 增发价
  • 张思明
  • 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