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7月11日,由财政部代发的今年首批地方政府债险遇“滑铁卢”。其中,3年期债的实际发行认购倍数仅为0.96,最终中标利率高达3.93%,5年期债认购倍数也只有1.05倍。
有经济学家分析,此次地方国债的流标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目前资金面趋紧的判断以及对地方政府财务有继续恶化趋势的担忧,但地方债尚无真正的违约风险。
昨日(7月18日),这两只地方债券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但上市首日即出现“零成交”的尴尬局面。
地方债发行遇冷
为增加吸引力,原定于6月27日开闸的今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推迟至央行加息后的7月11日发行。不过,计划发行的250亿元3年期债实际投标量和发行量只有239.4亿元,未能招满,最终中标利率甚至高于5年期3.84%的招标结果。同时,5年期债的认购倍数也仅有1.05倍。
此前,由于市场资金面吃紧,已有多期国债出现流标,但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实际发行额低于计划发行额的情况还是首次出现。
地方债为何没能激发投资者的热情?利可投资研究部债券分析师许民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旧紧张,流动性宽裕的基础不牢固;其二,近期境内外对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关注度非常高,这无疑对投资者的信心有一定负面影响。”
知名经济学家、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告诉记者,流标原因除了与流动性紧张有关,也暗示通胀背景下市场仍有加息预期,而收益率既低且固定的地方债显然无法抵御这种利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