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1970年代,美国“失去的十年”。
从1929开始就备受推崇的凯恩斯主义突然因为这十年而变得暗淡。
那是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顷刻瓦解。
两年后,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高额的财政赤字让美国经济不堪重负。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往往通过财政政策来增加政府投资,“而一旦经济陷入不景气、财政收入增长减缓甚至出现下降时,标准过高的福利计划就会使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形成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表示。
因果转折点
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占当时世界总量80%以上的黄金储备,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施行。
然而美元的这种“硬朗”仅仅维持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约翰逊总统的一个’伟大社会’的计划导致美国联邦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急剧膨胀,在貌似繁荣的经济背后,美国国力开始衰弱,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开始逐步下滑,导致贸易顺差不断减少,最终贸易逆差出现了。”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日告诉记者。
1964年5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次开学典礼上,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他的“伟大的社会”愿望。随后,他坚持推行了这项计划,其核心是“保障民权,并向贫困宣战”,福利范围和对象主要表现在有关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机制的设置和政策的实施上。
“在一块丰饶的土地上,家家都不容生活于绝望的贫困中……”约翰逊称。
但是,约翰斯忽略了一点,在这项庞大的财政政策背后是必须要有庞大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的,而那时候的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着悄然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伟大的社会”正是由于在经济景气扩张阶段、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阶段制定各项福利计划的,福利标准订得偏高。到1969年,社会福利开支已经上升到1271.49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1%。
但是转折还是出现了。1971年5月,美国对外贸易出现了13.03亿美元逆差,这是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
此后,除了1973、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与之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的黄金储备也不断下降,大量流入欧洲的美元开始贬值,成为不受欢迎的货币。
另一个转折开始显现。
二战以后,战后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以政府干预为中心”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遭遇空前的质疑。
最先对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提出质疑的是货币主义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他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只在短期内存在,从长期来看并不存在。
资料显示,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
于1968年曾创纪录地达到252亿美元,而到1971年6月底美国的财政年度结束时,仍高达232亿美元。197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个月。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个月。
美国股市10年不涨
而美国股市也步入“失去的十年”。
1969年12月31日,道琼斯指数是800.36点,到了1979年12月31日仅仅为838.74点;标普500指数1969年5月31是104.6点,而1979年5月31日的指数为99.73点,同期工业产出的同比增幅为34.7%。
十年中,美国股市也出现过波段牛市,1975年至1976年道琼斯指数上涨了60%,然而只是昙花一现。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时,他看到的是2位数的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以及超过20%的高利率。1981年2月,里根提交了《经济复兴计划》,主要措施包括加强货币管制、减少财政赤字;大幅度消减政府社会福利开支;继续推行放松管制的改革。
魏加宁认为,里根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美国如此庞大的财政赤字得以维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发行国债,而当时日本等国资金大举进入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国债,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魏加宁进一步指出,这种政策的负面结果是,使美国背上了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的“双胞胎赤字”,成为美国经济的“毒瘤”,并一直延续至今。
尽管有“后遗症”,但当时的效果也仍然令人欣喜。
数据显示,1986-1989年。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下降到3%-4%。同时,经济增长方面,1984年GNP增长高达6.8%,为战后之最。失业率1983年以后连续下降,从9.6%下降到1989年的5.3%,为1973年以来最低。
经过里根政府的持续努力,美国终于在1983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而道琼斯指数也从1980年的875点起步,1981年3月突破1000点,1983年末收于125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