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小时]贸易战争(四)全球化的阴谋与爱情(2010.5.10)

2010年05月10日 22:48  CCTV-经济半小时 我要评论

进入[经济半小时]>>

  

    主编:鄢闻余          编导:王立平          摄像:景延   徐胜

    1776年,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一个著名的算术题:假如英国生产每吨生铁需要50个劳动日,比法国少50个劳动日,而生产每吨小麦需要100个劳动日,比法国多50个劳动日。那么两国各花150个劳动日,一共能生产2吨生铁和2吨小麦;但如果根据各自的优势,英国专门生产生铁,法国专门生产小麦,同样各花150个工作日,两国能生产3吨生铁和3吨小麦,产量大大增加了;如果再进行公平交易,英国用50天生产的1吨生铁交换法国用50天生产的1吨小麦,那么英国可得到2吨生铁和1吨小麦,比分工前多得到1吨生铁。而法国可得到2吨小麦和1吨生铁,比分工前多得1吨小麦。

    由此可见,在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之后,英法两国的产品产量和国民财富都大大提高了。亚当斯密的这一理论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鼓舞着自由贸易主义者,但实际上它却从未真正得到验证。

    因为当时的世界鲜明地呈现为两大阶层,一是英法这样的老帝国和美日德这样的新帝国,二就是它们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经济主权都被新老帝国控制着,通过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让帝国和它们的殖民地同步富裕,完全是天方夜谭。

    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正式宣告结束。

    所有新老帝国的殖民地掀起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独立浪潮,当它们取得了国家主权的时候,它们也在思考自己该如何参与世界贸易。世界政治的版图被重新改写了,世界贸易的版图也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1949年5月,来自拉丁美洲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向成立不久的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普雷维什分析了1876年至1938年英国进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指数,他发现英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进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而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出口的工业品价格不断走高,而进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同样的初级产品在19世纪70年代所能交换到的工业制成品,到20世纪30年代只能交换到其中的64%了,普雷维什由此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趋势,它们的国民财富一直被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手段进行掠夺。

    普雷维什的理论影响了亚洲、非洲和拉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它们实行了一种进口替代战略,首先通过关税保护和进口配额把发达国家的工业品挡在门外,并通过种种扶持政策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从而实现进口替代;其次,它们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强烈不满,来自西方的经济学家也对普雷维什的理论展开了激烈批判。

    法国经济史学家保罗•贝罗奇通过他的计算方式提出了与普雷维什截然相反的论点,他认为,在1872年至1928年间,初级产品的价格指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0%左右,相反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指数却稳中微降。

    在西方自由贸易理论的支持下,一些亲西方的发展中国家改弦易辙,实行了以出口为导向的新战略,鼓励本国企业出口,并鼓励本国出口企业大量进口国外的资本、中间产品和技术专利,同时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国际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黄卫平:所以它改换了一种方式,以加工贸易这种方式吧,或者我们叫做今天大家都不太看得起的这种方式来发展它自己,这和它的国情是相符的
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印度和韩国年增长率都是4%,但60年代初韩国放弃进口替代政策,选择出口导向经济后,1963至1972年年增长率达到了9.5%。禁止一切产品进口、埋头发展国内生产的印度在1965至1981年间年增长率才只有3.2%。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