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隔壁住着巴菲特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6日 14: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和讯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身边的巴菲特》译稿终于杀青,这是一部诞生在深圳—香港火车上的书稿。近半年来,我是在往来深港的车上,好整以暇地一个章节、一个段落地翻译出了这本书。手中这本原版已经被翻得书页泛黄、边角磨损了。对于我这样从事投资银行工作的人来说,译书似乎是一件奢侈和难以想象的事儿。翻译的难度其实远超过自己写书,因为翻译的过程其实是二次创作。

  对于一本书,读一遍可能已经理解了意思,无需再读。而翻译则需至少读两遍,将原作要表达的内容完全磨碎,再用另一国的表述习惯重新组合。这个过程欲速则不达,实在是个不得不被修身养性的工作。之所以接下这本书的翻译,也是出于我的专业原因和个人好奇。中国内地对外开放的大门在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不断加速。

  内地已经有很多人在香港开了港股账户,在我所在的公司,也有少数投资人开了美股账户,有专人负责在夜间(美国东部日间开市时段)负责处理客户的买卖指令。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已经占了香港股市近半边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也经常引发市场的关注和波澜。可以毫无悬念地预测,几年之后,国内将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海外市场,尤以投资成熟的港台、美、日、欧洲股市为先。客观上,读者需要更多地了解美国股市的信息,但这方面有用的读物,目前国内还不算多。

  近年来,国内出版界引进了一些有关华尔街的书籍,主要以刻画华尔街历史人物、描写重大事件、揭露资本界内幕和金融危机之类的书为主,能够让读者一窥美股交易技能的书比较少见。而A股之所以形成了以散户为主的格局,其实与股票操作类书籍的普及有很大的关系。通过翻译这本书,通过阅读十位投资人的炒股故事,我对操作美股也有了更丰富的感性认识。本书作者马修·谢夫林在《福布斯》杂志和网站任职20多年,他的阅历横跨纸媒和网络媒体。

  作为专业财经记者,他采写的这些投资人的股市经历既精彩又不失专业,对每个投资人都从投资风格、投资方法、投资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本书的十位主人公都来自民间,不仅年龄偏大,而且从未接受过正规的金融和财务教育,所从事过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因此,他们作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不起眼的草根,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平地建起了财富的大厦,这实在是充满诱惑的谜。

  马修·谢夫林没有忘记在每章加入一个投资人小传记,为我们展示了主人公成长的足迹。每章末尾还摘录了投资人的片言只语,这些来自博客、BBS、微博的感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成功原来是如此触手可及。投资成功没有玄奥的秘诀,马修·谢夫林用事实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这是催人奋进的好消息。我想,书中这些成功的投资人与国人的不同之处中,市场是一个明显的区别。

  美国股市发展得成熟,对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在这样较为健康的市场环境里,个人投资者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好的业绩。对应到中国股市,那些人将被称为散户,与成熟市场的个人投资者相比,其处境和投资结果大相径庭。坦率地说,对于A股,我对散户的建议仍然是,要么远离股市,要么将资金委托给专业投资经理人。

  作为股市新兵,贸然入市的风险是巨大的,甚至是个人无法承受之重。中国股市的制度完善任重道远,对中小投资人的保护还需极大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随着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开放,国内部分个人投资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境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这反过来会促进A股加快改革。届时,我们应该有机会看到,本书描绘的同类人物也在中国大陆出现了。这是一个美好的设想,但愿能够尽早实现。

  本书前言、第1~5章、第10~11章由郑磊(博客,微博)翻译,第6~9章由聂玉芳翻译,全稿由郑磊统一统稿、修改和润色。因本书所涉及投资行业很多,专业内容较多,译者作为资本市场人士,难免不精于其他行业,疏漏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诸君指正和谅解。

热词:

  • 投资人
  • A股
  • 个人投资者
  • 散户
  • 美股
  • 福布斯
  • 博客
  • 中国股市
  • 美国股市
  •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