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7月份经济数据,反映了典型的总需求继续收缩态势:工业产出为2009年5月以来低点;消费为2006年2月以来新低;进出口数据低于预期;投资亦低於预期。
PPI进一步加速下行,反映企业需要降价才能出清,一般正常的传递逻辑就是,盈利进一步下降,投资下降,就业下降,收入下降。
居民及企业部门债务实际融资利率显著高于GDP实际增速:意味着债务主体的投资回报不能覆盖债务成本,债务杠杆和风险或将进一步提高;还会引发债务主体的再融资意愿降低,并使经济缺乏投资动能而进一步失速或陷入衰退。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中央银行有进一步推低贷款利率的空间。
但物价下行受到一些短期因素的扰动,表现出一定的黏性。通胀的本质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总需求没有发生改善的前提下,物价下行的趋势难以改变。目前关于农产品价格的两个问题需要说明:一是肉类价格中的流转环节成本,大致构成终端价格的一半以上,而流转环节的成本决定于总需求,这是个宏观问题;二是政府对于饲料价格的补贴和替代饲料可以平缓短期的冲击。
中国经济要稳住目前的增长速度短线没有其他选择:就是在基建和地产链条上投放错配的订单,延缓出清的进程。
若说此次稳增长与以往历次保增长有何不同,可能在于融资机制的安排,宏观层似乎想减少对于地产的依赖(通过级差地租撬动银行杠杆模式),所以在强调对楼市保持调控的同时,债市和信托供给开始放行。
减税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平滑经济下行痛苦的政策选项。但中国减税的内质实际上是减支,准确地讲是减阻碍成长的开支;单减税不减支,就会有赤字,就有融资的问题。若央行为赤字融资,就会通胀,这就变成了隐形加税;若融资来自家庭储蓄,就会变成了挤出,增加经济成本,损害供给的效率,最终也是贡献通胀的因素。中国政府减支的空间巨大,包括维稳开支、三公消费、低效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所形成的财政补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