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揭秘瑞银保荐庞大比亚迪 被疑不顾投资者死活
编者按:瑞银这家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券商,如今陷入尴尬境地。今年上半年,瑞银证券保荐的比亚迪与庞大集团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88.62%和36.19%,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中小板和主板公司中,净利润降幅分别位列倒数第一名和倒数第三名。部分机构投资者甚至喊出:“抵制所有瑞银保荐项目。”
无论瑞银证券如何辩解,它都无法面对现实——为什么比亚迪和庞大集团变得这样快?身兼核查和督导责任的瑞银证券究竟是工作失职还是故意隐瞒?外界质疑瑞银保荐不顾投资者死活,只求自身谋得最大利益。
庞大苦等五年怨言瑞银 风险提示不足
从45块到28块。庞大集团成了29258个股东的一场恶梦。想都不能想。
这个恶梦的始作俑者叫瑞银证券,以及一个叫李宠贵一个叫张浩的保荐人,以及一个叫姚晓阳的项目协办人,以及一个叫蒋理、姚晓阳、陈华晨、刘泉泉、鞠晓宙、李凯的项目经办人团队。
2011年4月28日,上市工作准备五年之久的庞大集团终获上市,董事长庞庆华在上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钟。这一天,庞庆华等了五年,庞大集团与瑞银证券的合作也持续了五年。4月4日瑞银说,“2011年公司净利润将增长27%”。仅仅只过了4个月后的8月29日,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6%——瑞银证券难道不知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难道他们在学周扒皮的“半夜鸡叫”
一位熟悉投行业务人士指出:“很有可能这就是庞大集团公司和瑞银投行的合谋。上市前把财报做得漂亮,上市后的中报再做实,毕竟继续忽悠证监会不会袖手旁观。”上述熟悉投行业务的人士猜测,“对保代人有影响的一般是上市公司年报的业绩,如果中报释放出一定信号,年报再进行一些调整,对公司和保代人,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除业绩下滑外,当初庞大每股高达45元的发行价也一度引发争议。越高的发行价格显然可为瑞银证券带来更多的中介收入,瑞银证券仅凭庞大集团一单业务便获得了2.28亿元的巨额佣金收入。
当时即便是卖方机构,也无法认可瑞银的估价,它在研报中指出“参照目前全球市场经销商集团的估值水平,认为公司(庞大集团)合理的估值水平在15-20倍之间,合理价格在25.32-33.77元之间。
瑞银和比亚迪隐藏3年秘密契约 或被证监会处罚
3个月以前,很多人都以为,瑞银证券做比亚迪这个项目会加很多分。3个月以后,让所有人都会意外,比亚迪业绩突降89%。瑞银证券尴尬地面对着责问。
瑞银证券肯定不是事后诸葛。从它2008年进场比亚迪项目三年多,无论如何它都不应该是毫不知情的旁观者——王传福说,“这是2009年犯下的错误所致。”瑞银证券不是容易被欺骗的专业机构。
他们之间有一段已成共识隐藏了3年的秘密契约。
2011年8月5日,在比亚迪担任了13年的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在自己的微博中宣布正式离职。比亚迪销售公司大裁员由此始。8月23日,比亚迪发布半年报:201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5.45亿,同比下降10.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下降88.63%。
这距离比亚迪上市,只过去了短短54天。比亚迪由此成为今年中小板变脸最快、幅度最大的公司。在此两个月之前,保荐人瑞银证券在提供给机构投资者的《比亚迪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写道:“我们预测,2011-2013年比亚迪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63亿元,660亿元和750.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5.7%。”
多位比亚迪员工向理财周报记者证实,比亚迪销售数据下滑,从2010年四季度已现端倪。但无论是公司管理层还是瑞银证券,整个上市过程中对此几乎只字未提。
瑞银被指知情不报 部分机构投资者扬言抵制瑞银
无论瑞银证券如何辩解,它都无法面对现实——为什么比亚迪和庞大集团变得这样快绝对不是毫不知情,绝对不是毫无关系。
比亚迪净利润下降88.62%和庞大集团下降36.19%——这两家公司的上市历程都还不足6个月。你还敢相信瑞银证券说的话吗你还敢相信瑞银证券信誓旦旦的保荐书吗你还敢买入瑞银证券保荐的股票吗
保荐庞大集团,瑞银证券赚了2.28亿元;保荐比亚迪,瑞银证券又赚了4550万元。但正是这2.73亿元,让这家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券商,陷入尴尬境地。今年上半年,瑞银证券保荐的比亚迪与庞大集团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88.62%和36.19%,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中小板和主板公司中,净利润降幅分别位列倒数第一名和倒数第三名。
部分机构投资者甚至喊出:“抵制所有瑞银保荐项目。”
外界对于瑞银投行的诟病,来源于两家公司导致机构投资者申购新股受损。庞大集团为甚。上市首日即遭破发,跌幅20%以上,让不少投资者苦不堪言,矛头直指保荐人瑞银证券在投资价值报告中虚夸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瑞银证券分析师赵琳和潘嘉怡撰写的长达56页的庞大集团投资价值报告,乐观预计庞大集团2011年净利润将超过18亿元预计涨幅47%。
外界质疑瑞银保荐不顾投资者死活,只求自身谋得最大利益。
瑞银“杯具”折射合资券商困局:6家今年IPO零蛋
从1995年中国诞生首家合资券商中金公司算起,合资券商已在中国蛰伏了整整16年。
目前中国国内共有11家合资券商,约占券商总量的1/10。但这批基本上以投行为单一主业的合资券商们,近几年多数仍在微利甚至亏损边缘徘徊。
这16年间,花开花落。少数合资券商在中国站稳了脚跟,更多的仍在为生存奔波。以A股IPO为例。截至9月15日,52家券商投行今年共承销保荐220单IPO项目。其中,5家合资券商投行完成7单,仅获得5.1亿承销保荐收入,只分得了同期A股IPO保荐承销收入(103.51亿)的一个零头。
不得不说的是,今年以来,11家合资券商中,有6家A股IPO项目一无所获,分别是中金公司、高盛高华、财富里昂、瑞信方正、大摩华鑫、一创摩根。
这16年来,五大问题一直困扰着合资券商。
首当其冲的是控制权问;其次是利润分成问题,这是中外股东间的敏感问题;第三,中外管理文化的差异,也常常让“跨国婚姻”触礁;第四,业绩问题是双方矛盾最直接的导火线。近年来,大部分合资券商业绩捉襟见肘。据业内人士透露,合资券商的人力成本比国内券商高30%到50%;还有,就是中外双方股东在战略定位上存在分歧。中方股东一般都是一些较具发展根基的地方性券商,希望借助外方的品牌和经验扩大影响;而外方股东往往希望积累中国客户资源,分享中国资本市场高投资收益,尤其是谋求控股,服务于其跨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