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信息时报讯 眼看着监管趋严,超短期和信托型理财产品不断被“封杀”,一直风光无限的银行理财盛宴近期经历了发行量和收益率齐跌的窘境。为了挽回颓势,银行在发行产品时也开始忙创新。近日,国内银行纷纷推出包括“质押贷款”、“安全垫机制”在内的各种创新,一方面提高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客户在需要资金时可以将理财产品进行质押贷款,以便“江湖救急”。
理财产品质押重出江湖
在投资者的概念中,理财产品一般不能自由赎回,流通性弱,变现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当前银根紧缩背景下,多数理财产品很难提前赎回,而如果进行强制赎回,投资者必须缴纳一定的违约金,造成实际损失。但理财产品的这个软肋,却开始被有心的银行弥补起来。
记者发现,近来银行在进行理财产品宣传时,力推“质押贷款”功能,允许客户以理财产品的受益权作为质押物在银行办理人民币贷款业务。所谓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本人名下、在某家银行销售的本外币理财产品受益权设置质押,从该行取得人民币贷款,到期归还贷款本息的一种信贷业务。这一业务弥补了此类产品流动性差的缺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应急”的效果。
如光大银行近日发行的一款挂钩基金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A+计划”2011年第八期产品,就享有“质押”功能,银行发行时可以开立理财产品持有证明,最高质押率达到85%。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最新发售的半年期产品,也可以申请质押贷款,最高质押率为90%。
据记者了解,理财产品质押并非今年才有的新鲜事物。早在2008年,就有银行推出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不过由于当时客户需求较少,而且银行推广力度不大,大多银行在推出后不久就暂停了这一业务,因此并不为投资者所熟悉。如今时隔3年重出江湖,才真正被市场所关注。
质押品种以中长期保本型产品为主
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申请条件较低,审批也较为容易,在银根收紧的今天,确实能满足部分投资者的“救急”需要,但投资者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一般来说,银行所接受的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多为风险系数较低的产品,其中又以半年期以上的保本型产品为主,贷款金额为理财产品本金的70%至90%,而且可能可以享受到基准贷款利率。希望进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的投资者,需要先仔细了解所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适用性、质押比例、期间、还款方式等细节。
其次,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主要是为了补充流动性,可以帮助投资者“救急”,但如果盲目质押贷款,可能并不划算。据了解,质押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规定的范围内上下浮动,具体变动要由银行批复决定。此外,如果贷款时间较长,贷款利率也会相应提高,如果贷款利率高于收益率,投资者则会为补充流动性付出额外的成本。因此业内人士建议,进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前,需要仔细考虑,尽可能有效地规划资金,避免出现质押贷款。
亏损10%以内机构买单?
除了在流动性上做文章,还有个别银行打出了“你亏损,我买单”的牌子以吸引客户。
近日,中国银行推出的一款阳光私募组合基金引入了“安全垫机制”,一改此前只有券商集合理财才经常采用的“安全垫”的传统。这只国内首款具有“有限保本”功能的分级阳光私募组合基金,引发了市场普遍关注。从产品说明来看,为充分保证投资者收益,由投资顾问出资12%,先行承担产品10%以内的亏损。如果客户本金亏损在10%以内,则由机构承担损失。
银行此次在产品发行上推陈出新所谓为何?
随着监管趋严,多种产品被“封杀”,在经历了三季度的最后狂欢之后,四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回落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