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2年1月开始,洋餐饮成为新年涨价的领衔者: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等全部涨声一片,普遍涨幅在0.5到2元之间。实际上,洋快餐已经有过几次涨价,肯德基去年10月、今年1月有两次提价,麦当劳于去年4月、7月、今年1月有三次提价。
洋快餐涨价潮渐渐波及省城。本月17日,山西省城麦当劳、必胜客已悄然提价,单品涨价幅度在0.5元至5元之间。麦当劳、必胜客工作人员均称:原料成本上涨和员工薪酬提高是本次调价的主要原因。对此,省城餐饮业内人士称,洋快餐巨头陆续提价,很可能带来新一轮快餐涨价潮,并波及包括中式快餐在内的整个餐饮市场。[详细]
不论是去年下半年还是今年年初,好像只有这个理由显得言辞凿凿,显得“不得已而为之”。可是,于近日公布的、百胜“漂亮”的财务报表,却难免让人怀疑,成本或许并不是其涨价的唯一理由。
据百胜餐饮集团2011年四季度及去年全年财务数据,2011年,百胜餐饮集团在中国市场完成销售额55.66亿美元,较上一年的41.35亿美元增长了35%;运营利润达到了9.08亿美元,较上一年7.55亿美元增长了20%。同时,这一利润占集团全年总利润的68.8%。可以说,百胜中国对整个集团的贡献已接近七成。仅就百胜去年9、10月份的提价,就使得第四季同店销售意外大增21%。
对此,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严明航也认为,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人工、租金等确实是洋快餐涨价的原因之一,当然,竞争的日益升级,麦当劳及肯德基在洋快餐行业较高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也是促使洋快餐涨价的原因。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本能,而降低成本和提价只是实现利润的手段。
“降低成本和提升利润一直都是餐饮企业提价的压力和动力。”海南椰岛集团董事长助理(原娃哈哈策划总监)肖竹青对新金融记者说。对此,他解释说,企业通过提价“开源”,再通过降低成本“节流”,利润自然就提升了。
相对于洋品牌的大张旗鼓,中餐企业的涨价行为就颇为低调。有业内人士甚至担心,会因为涨价而丢失部分客流。而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对此,肖竹青表示,中餐企业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因无法实现标准化,核心竞争力依靠厨师。而洋品牌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标准化和流程化,可以招聘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小时工和新手,在成本控制和品牌溢价方面强于中餐企业。同时,人均消费越低的餐饮企业,对涨价越敏感。
肖竹青认为,“消费者已经分众化了,企业想实现更高的利润,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可以弱化单纯涨价带来的阵痛。”
而此次涨价潮,在肖竹青看来,可能会因为持续的通胀,继续蔓延。
对此,严明航也认为,随着消费者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消费的日益升级以及竞争的日益加剧,2012年洋快餐仍然有可能继续涨价。
当我们在不满洋快餐轮番涨价的时候,不妨先反省一下:肯德基、麦当劳等在国外不过一快餐店,何以到了中国,就由“下里巴人”直转向“阳春白雪”?而中国各地的小吃枚不胜举,比如武汉的热干面,天津的狗不理,新疆的烤羊肉、抓饭,山西的刀削面等等,何以总是上不了台面?除过地域性强、口味各异之外,是否存在着推广方面的问题?何以内蒙的小肥羊,好不容易发展得有点眉目了,却不得不依附于外国品牌企业,采用寄人篱下的方式求壮大?不是肯德基要涨价,非要抱着暴利不放,而是,我们缺少像肯德基一样,能够受到绝大多数人共同喜欢爱的饮食产品,缺少有责任的推广主体,也缺少好的推广方法。做不强自己的饮食文化,就别怪人家肯德基要涨价!
面对投诉我们有不可推卸责任,在服务方面我们确实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在员工培训的时候我们都要求过员工在点菜的时候一定要给客人酒水单和菜单,明码标价的;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员工服务做的不到位,我们一定给员工重新培训,设置监督员随时在店内检查,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肯德基自2011年9月底对汉堡类产品调价后,短短四十天,肯德基2011年10月29日又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价格调整,并实施细分差别定价策略,调价后各家餐厅价格不同。从此肯德基统一定价成为历史。
逐利的本性是推动洋快餐涨价的本质原因,同时,由于生产的高度流程化和标准化,其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极其简单,这又是保证其轻松涨价的基本手段。
日前,首府必胜客、肯德基、德克士等洋快餐于近日调价或将调价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首府引发关注,而包括本土知名品牌百富烤霸和个别相对“不太有名”的麦肯基、麦当当等中餐连锁品牌,有的从去年年末就开始酝酿下一步的调价,有的持观望态度。
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我们是否能对肯德基的“随行就市”保持淡定,而在于,以肯德基为代表的一些洋品牌,何以在问题百出之后,依然能一如既往的得到中国人的支持,依然可以丝毫不用顾忌涨价可能带来的销售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