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64

往期查看

评级机构成欧债危机推手

应该警惕三大评级机构也随时可能对新兴经济体的主权评级“说三道四”,甚至“痛下杀手”。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下调了9个欧元区成员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标普这次大规模调降评级无疑是对欧洲市场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势必给欧元区带来巨大冲击,此举或许使拯救欧债危机的所有努力前功尽弃,使欧元区最终陷入新的政治经济危机。[详细]

最新报道最新报道

标普“屠杀”欧元区

标普“屠杀”欧元区

    1月13日,标普向欧元区投下一颗“深水炸弹”,下调欧元区9国评级、14国前景负面,其中欧元区“领头羊”之一的法国痛失3A评级。欧债危机“阴魂不散”,让标普“棒杀”欧元区有了理由。标普解释说,基于欧盟领导人彻底解决系统性压力的政策措施不力,才被迫对欧元区作出评级下调。在作为“旁观者”与“局外人”的标普看来,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是“寅吃卯粮”的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和边缘国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

标普“蓄谋已久” 终于“落井下石”

    2011年11月10日,标普曾发布法国失去3A评级消息。而24小时后,又声明说消息是假的,因“技术错误”。两个月后,“错误”变成了现实。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不得不让人怀疑:标普实则一直在酝酿“屠杀”欧元区,只不过是在等待时机而已。标普对包括法国在内的欧元区“普降”评级,显然是“蓄谋已久”而不是什么“技术错误”。[详细]

各国回应各国回应

欧盟抨击标普下调法国等欧元区9国家主权信用等级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13日夜间表示,对标普此举表示不满,同时呼吁尽早完成欧洲稳定机制相关准备工作。雷恩说,欧元区在财政整固、结构改革和改善脆弱的银行业等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欧洲央行近期也采取了释放流动性的措施,使得主权债券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压力得到缓解。就在几日之前,西班牙和意大利今年首次发债也获得不错市场反响:西班牙融资规模达到原计划的两倍,而意大利融资成本也较以往大幅下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12日召开的新年首次议息会议后表示,欧元区初现企稳迹象。

    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与金融服务事务委员巴尼耶说,在欧盟国家进一步采取措施大力治理财政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际,标普下调欧盟国家主权信用等级,让他感到十分“惊讶”。

    法国方面则对此次降级表示不屑。法国总理菲永14日表示,标普调降法国评级的举措在预期之中,此举不会对该国当前的政策导向形成干扰。他指出,评级机构不能支配法国的政策,政府将继续恪守减赤目标,但迄今为止采取的紧缩计划已然足够。他重申,法国将在2016年实现预算平衡。

    德国虽在此次降级中毫发未伤,但德国总理默克尔14日表示,标普公司的降级决定让她确信,欧洲无法轻易重获投资者的信任,但她同时强调,标普的决定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另外两家主要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EFSF的第二大出资国,法国失陷威胁到该基金“防火墙”的信用评级。

    欧洲著名智库欧洲政策中心资深研究员埃马努伊利季斯对此持乐观态度。他表示,法国遭降级会影响到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融资成本,但由于关键国家、特别是德国评级未变,因此预计影响有限。

谁来给评级机构评级?

    2008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公司爆出华尔街丑闻,其高管在会议中爆出:“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国际媒体称,评级机构的权力“无限高于政治权力”。一般而言,企业、机构或国家发行债券时信用评级越高,需要付出的利息越低,融资能力越强;相反,信用评级越低,债券利息越高,融资能力越弱。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服务性机构,评级机构的职责在于评估、警告风险,担当经济“体温表”角色。但目前为止,当前全球三家主要评级机构的种种作为反而充当了经济衰退和市场不安情绪的“鼓风机”,近年来丑行不断。

    1997年,“穆迪”宣布降低对日本券商山一证券的评级,最终导致其倒闭。2004年,德国第二大保险公司Hannover Re两次拒绝“穆迪”提供的“评级服务”后,信用级别被后者调低到“垃圾级”,结果造成了1.75亿美元的损失。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冰岛这个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的一切都变了,银行倒闭,负债累累。正当冰岛政府尽全力挽救危机之时,“穆迪”率先“落井下石”。

    2008年10月8日,“穆迪”宣布下调对冰岛的主权信贷评级至A1。第二天,“惠誉”也宣布,将冰岛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下调至“负面”。这等于是在告诉世人,这个国家没能力还钱,国家破产的命运难以避免。

    在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下,债务危机席卷了欧洲,与冰岛命运相同的国家一个接着一个。2009年12月,“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至BBB+(A级及以上表示信用较好,B级表示信誉一般或较差,C级表示信誉很差至极差)。接着,“穆迪”和“标准普尔”相继将希腊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三大评级的轮番出手,让本就处在财政赤字和债务居高不下的希腊濒临破产边缘。降级宣布当天,希腊股市暴跌6%,预计10年内都难以翻身。

    接着,2010年7月13日,“穆迪”又宣布将葡萄牙政府信用等级从“Aa2”下调至“A1”,葡萄牙股市大跌。

    在此前一天,“标准普尔”宣布将英国列入负面信用名单,尽管降级幅度不大,但已经有人预测英国有重新陷入衰退的风险了。

    美联社评论道,“降低评级直接导致了全球投资者的恐慌抛售,从而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三大评级公司却早已赚取了大量利润。”

    2008年10月22日,美国国会议员们纷纷指责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盲目跟随华尔街“发狂的暴徒”,并毫不客气的指责:“三大评级机构就是制造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承认他们长期在犯“道德错误”,并承认向市场提供了虚假的评级信息。

结语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样说:“以我之见,当今社会有两大超级权力机构,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和穆迪评级。美利坚合众国用炸弹摧毁你,穆迪通过降低你的债券评级毁灭你。而且,相信我吧,有时,谁也说不准这两者谁更厉害。”从美债危机到欧债危机,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一次次出手,放大危机效应,成为助推危机的“帮凶”。降低评级直接导致了全球投资者的恐慌抛售,从而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三大评级公司却早已赚取了大量利润。因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我国应减少对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国内的大型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评级的研究,更多做出自己的判断、避免盲目跟风。因为只有拥有信用评级的话语权,才能捍卫我国的金融利益。欧元区诸国此次的被下调可为镜鉴。

标准普尔及三大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S&P)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普尔出版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其创始人普尔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铁路历史》及《美国运河》,率先开始金融信息服务和债券评级。1966年标准普尔被麦克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收购。公司主要对外提供关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独立分析报告,为世界各地超过22万多家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目前拥有分析家1200名,在全球设有40家机构,雇用5000多名员工。

    穆迪(Moody)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他在1909年出版的《铁路投资分析》一书中发表了债券资信评级的观点,使资信评级首次进入证券市场,他开创了利用简单的资信评级符号来分辨250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的做法,正是这种做法才将资信评级机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人普遍认为资信评级最早始于穆迪的铁道债券资信评级。1913年,穆迪将资信评级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上,并创立了利用公共资料进行第三方独立资信评级或无经授权的资信评级方式。穆迪评级和研究的对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债务、机构融资证券和商业票据,最近几年开始对证券发行主体、保险公司债务、银行贷款、衍生产品、银行存款和其他银行债以及管理基金等进行评级。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其股票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代码MCO)。

    惠誉国际(Fitch)是1913年由约翰·惠誉(John K.Fitch)创办,起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于1924年就开始使用AAA到D级的评级系统对工业证券进行评级。近年来,惠誉进行了多次重组和并购,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公司并购了另一家评级机构IBCA,2000年并购了DUFF & PHELPS,随后又买下了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在全球有45个分支机构,1400多员工,900多评级分析师,业务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机构融资评级,迄今已对1600家金融机构、1000多家企业、70个国家、1400个地方政府和78%的全球机构融资进行了评级。

欧洲债务危机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2009年12月8日 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2010年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度过危机。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

    2011年7月27日 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CC”,展望为负面。标普认为欧盟的希腊债务重组计划是“廉价交换”,看似希腊债务交换和展期选项“对投资者不利”,希腊债务重组相当于“选择性违约”。

    2012年1月13日,标普宣布下调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将法国和奥地利的3A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级别至AA+,同时将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评级下调两个级别。

相关报道

周小川炮轰三大评级机构 建议减少依赖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2月25日表示,我国应减少对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国内的大型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评级的研究,更多做出自己的判断、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未来投资,应更多体现为逆周期的行为。

为什么要扶植中国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

我国的大公国际在2011年8月3日,宣布把美国的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前景展望为负面,但是国际资本市场没有什么反应。两天后标普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等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地震。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光有本土评级机构不等于拥有了国际评级的话语权,本土评级机构需要有一个信誉和话语权的培育过程,要用评估业绩来证明他们的能力。

 往期回顾

留言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