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8日晚间,上海市房管局紧急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完善本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通知》(沪府办发〔2012〕7号),重申要严格执行住房限售政策,明确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居民家庭,以及有本市单位职工集体户口的居民家庭”。这意味着,上海官方此前确认的“外地户籍家庭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即可享受上海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购买二套房”的政策被明确叫停。
《关于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完善本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四点:第一、扩大廉租住房政策受益范围;第二、搞好共有产权保障房(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第三、严格执行住房限售政策;第四、积极发挥住房公积金保障作用。
《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的政策措施,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限售政策。对违反规定购房的,不予办理房地产登记。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的子女成年后,确因婚姻等需要、且该子女无产权住房,才可在本市限购1套住房,并严格按照现有政策执行。[详细]
“旧政新解”的实施撩拨起市场敏感的心弦,上海上周的楼市成交量甚至还出现了久违的温和上扬。然而仅仅一周后,“旧政新解”即宣告夭折。政策面的反复调整,让刚刚有点起色的市场遭遇一记闷棍。
沪上多家知名中介向旗下所有门店发布紧急通知,叫停办理“居住证满三年可买二套房”的业务。中介人员抱怨,“由于政策没有公开文件,我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统一的口径再展开业务操作,结果手忙脚乱研究了一个礼拜,现在又泡汤了。”
受上海重申严格执行住房限售政策消息影响,早盘地产股大幅下挫,个股普遍下跌,表现低迷,拖累股指。截至9:37,板块指数跌2.00%,华夏幸福跌8.09%领跌,上海本地地产股上实发展、中华企业、万业企业、世茂股份跌幅居前。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多次表示,楼市调控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投资投机性购房的问题。从目前各地不断涌现的微调势头来看,仅仅依靠行政性的调控是无法持续的。从佛山、芜湖的楼市新政被中央叫停,到上海市昨日自行取消“旧政新解”,无一不在传递着房地产调控继续从严的信号。
今年楼市调控不会放松已是业内共识,但近期地方政府“松绑”调控政策的试探举动,表明当前楼市调控还需谨防“暗流涌动”。
调控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预调微调不能搞变相宽松,调控政策的核心是两手抓:一手控制投资投机需求,一手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市场需要差别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通过满足自住和改善性需求盘活房地产市场十分必要;刚性需求应享更多优惠,市场需要差别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通过满足自住和改善性需求盘活房地产市场十分必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不放松,既要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更要加快中长期制度建设和结构调整。
龙年伊始,从芜湖楼市新政策被叫停,中山“新限价令”被称为“试行措施”,到现在的上海楼市“旧政新读”一周游,房地产市场暗流涌动。虽然楼市调控无放松迹象,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楼市政策“微调”却有着增多迹象。中央从严调控,地方试图松绑,中央与地方、房产企业之间将会是一个持续的博弈过程。
上海市2月22日出台规定,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以享受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即可以购买第二套房。[详细]
中国房地产改革命系一线,不仅要与希望房价大跌50%的激进派博弈,还要与希望地价继续支撑当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博弈。因此,鼓励刚性需求、保持成交量、保持价格在可控的范围内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不少网民认为,楼市回暖主要是受部分降价盘成交带动所致。地方政策与银行信贷出现放松,以及房价的松动,自然让等待许久的刚需人群再也坐不住了。不过,更多网民提醒,释放刚需非常必要,但也要谨防房价出现全面反弹,期待调控能够稳扎稳打,继续深化。
补贴首次置业者、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让首套房贷利率回归基点……近期,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楼市政策“微调”增多,各级政府应兼顾“刚需”不放松,避免未来房价再次出现“大起大落”。
2011年以来楼市与土地市场低迷,给地方政府偿债带来很大压力,地方政府存在弱化执行限购政策的利益驱动,多地放松首套房贷以及变相放宽外地人购房条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可能会面临更多困难。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17个城市出台了不同的微调政策,但中央从严调控的决心和鼓励刚需、遏制投机投资购房的调控思路一直没有变。
2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套数为4701套,中介公司的业务明显比年前红火,但中介门店的业主报价基本稳定,并未呈现急速上涨势头。当前“楼市回暖”现象不排除有房地产中介哄抬价格、制造“假回暖”的因素,购房者应理性看待,不应一味听取中介提供的信息。
受春节后购房需求释放、地方房地产政策微调预期、市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京沪深楼市近期出现“假性回暖”,一线楼市目前成交量仍在低位,难言真正回升,降价楼盘日渐增多,高库存,房价下行压力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