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不仅保持了本国经济稳定和较快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表示,由于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强劲,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长率将达到10.1%。[详细]
龚方雄表示,中国经济总量未来十年能够达到2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系,超过美国。[详细]
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长期累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渐显现。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外需拉动,内需不足,消费不旺,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合理,从而影响了经济的稳定性。从产业结构看,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制约了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结构调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艰难命题,结构调整又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战略抉择,它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石。[详细]
倪鹏飞在《国家竞争力报告》发布和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核心竞争力与大国地位不相符合,结构成为竞争力提升的瓶颈。[详细]
过去的经济增长是资源耗费型的、环境不友好型的,把这些成本外化的,随着未来的发展,这些成本都将内化。成本的上升、环境的约束、资源的约束将使过去资源耗费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10月27日,环境税说法获官方认可。与此同时,环境保护税的开征也将在“十二五”期间落定。[详细]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应怎样理解呢?[详细]
目前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增长远远快于劳动者的工资增长主要与国企凭借垄断地位、获取资源优势有关。而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过程中又存在制度的缺失和体制弊端普通劳动者难以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分配格局不合理引发的连锁反应正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一个大问题。
温家宝作十二五规划建议说明,《建议》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详细]
在“十二五”需要推进的众多改革攻坚中,收入分配改革无疑是最受关注、也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选项。[详细]
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仍是“十二五”时期需要应对的一大挑战。目前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区域发展不均衡,人才饱和的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口,长远来看,13亿人口的就业始终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
中国首次就社保制度进行立法,历经三年四次审议获得通过,社保体系将覆盖城乡。[详细]
社保法中“养老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可谓最大亮点。一旦“全国统筹”成为现实,其带来的“养老”好处,无疑非常之多。[详细]
人均GDP3000美元,并非周身光环,身披彩霞。“3000美元”之后,社会经济发展中各种问题也将凸显,各类矛盾交织一起,社会将进入重要敏感期和高风险阶段。迈过3000美元门槛,理顺各种矛盾,经济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如处理不好各方面的挑战,可能会陷入“拉美陷阱”,几十年都将停滞不前。 十二五的中国,能绕开这个陷阱吗?如何绕开?
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社会各界充满期待。[详细]
中国应吸取拉美国家教训,注重对民众的“期望值管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推进政府治理改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