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勿过分解读危机 改革要顺其自然
财经名人访:去年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十周年,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博鳌论坛的影响力在不断地增强。那么,博鳌亚洲论坛新十年的开始,您有一个怎样的规划?
龙永图:我觉得有时候规划跟不上计划,作为一个论坛很重要的一点是怎么样与时俱进,因为世界经济的形势发展得太快,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像过去几年,开始是美国本土所引起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然后是欧债危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20国集团的首脑会议的机制。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是很快的,而且是很复杂的。所以,我认为博鳌亚洲论坛今后十年做到两点特别重要:第一点,就是怎么样与时俱进,怎么样对于国际经济形势作出更快的或者更权威的应对。“权威”就是要考虑请到一流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官员,能够对一些重大经济形势变化,作出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解读。还有一点就是怎么样提出一些具有远见性的观点,论坛不可能只对发生的事情作出反映,更重要的事故要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这些问题可能对亚洲或全球经济的影响作出一些设想,提出一些建议。我很高兴看到博鳌亚洲论坛最近对于治理、支撑的问题下了一些力量。这是非常好的,因为一个论坛的成功不仅在于非常活跃、吸引眼球,还在于论坛结束以后,能留下一些东西让人们思考,让企业家找到一些经营或者战略调整的理念,对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也有参考价值。所以,我觉得今后十年,博鳌亚洲论坛要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保持一个强有力的一个影响力。
财经名人访: 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博鳌论坛关注的话题,但是今年的主题特别关注“变革世界”这个大的背景。你在论坛发言的时候,也提到目前世界经济中心确实存在向亚洲转移的趋势,但是您说不要过高估量和夸大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为什么您会有这样的理解?
龙永图:这个对我们中国来讲更重要,因为我们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国内有一种倾向,比较过高的估计了我们中国的经济实力,亚洲统一也是过高地估计在亚洲对于整个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亚洲经济的影响力是在增加,但还没有达到一个根本的转变。我认为,现在来看,美国经济依然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引擎,如果美国经济出现了灾难性的后果,对于现在的亚洲来讲,也是打击很大的。如果美国的经济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对于亚洲经济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因为亚洲经济,包括我们中国经济,虽然希望走向内需主导的增长方式,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能还要长期的依靠出口。我一再强调,绝对不要放松出口,绝对不要采取一些刻意的政策来限制出口,不能因为美国人说我们的出口太多造成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就刻意减少出口,或者减少沿海一些加工贸易的出口基地,我觉得这都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是需要时间的,从一个外需起主要作用,或者起重要作用的经济体专向一个内需为主导的经济体,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是20年、30年的时间。中国如果城镇化进程没有基本结束,如果广大的农民还不能够过一个好的小康生活,就很难建立一个真正的内需主导的经济。所以,我们需要看到这样一个进程是比较长期的,我们必须要准确地评估到底亚洲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是不是有决定性的影响。我觉得现在还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是一个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始终要保持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对目前我们所取得一些成绩,包括亚洲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弱国过高估计的话,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于全球经济的分析,也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政策的调整。
财经名人访:你刚刚说到外需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在变革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新势力和旧势力相互角力的一个过程,表现在经贸领域,就是不断演化为一个个贸易争端。自去年至今,美欧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和制裁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历史上比较频繁或者最严厉的一个顶峰时期,您认为这种情况在今年会不会得到好转?
龙永图:我觉得应该把我们和美国、欧洲的贸易贸易差,把他们采取的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当成一种常态的事情,而不是当成一种非常令人惊讶,或者说是可能造成决定性影响的事。实际上,我们和美国、欧盟贸易纠纷只占整个中国对外贸易很小的一个比例。商业部最近发表的一个材料就表示,在过去这十年当中,我们同国外的摩擦,实际的贸易量也不过就是394亿美元。当然,从绝对数量讲,这个数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去年整个的进出口的贸易是3、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394亿美元只是一个零头。所以,我们一方面对美国和欧洲或者其它对我们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我们要严正的交涉,要对一个个问题,反倾销、反补贴或者是各种条款给予一些很认真的关注。但是,从宏观来讲,我们不要给老百姓造成一种印象,好像我们的经济贸易环境发生了一种重大变化,处在一种欧美国家遏制状态。这个没有准确地反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目前总的形势和特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可能会使得我们对继续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继续发展的经济贸易失去信心,或者是会过高地估计一些困难。所以我觉得还要实事求是地评估国际摩擦。国际国际摩擦差为什么会产生,因为我们中国的国际贸易增加地太快了,块头太大了,做生意太多了,肯定就是要招来很多的摩擦,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正好这几年,美欧又出现了经济上的困难,所以,他们就更容易倾向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两个原因一叠加,就使得最近几年贸易保护所产生的一些摩擦越来越多。但是,我从来不赞成提“贸易战”,“贸易战”就是一个非常大规模的贸易制裁和反制裁。我认为,在中国目前对外经贸关系中还没有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希望你们媒体也慎用“贸易战”这个词,讲“贸易摩擦”、“贸易纠纷”比较好,但是一提“贸易战”就是全局范围的事,这方面我认为至今并没有发生,我想在今后几年也不会发生。因为经济全球化以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越来越相互依存,甚至美国人都承认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他们不可能把同一船上另一个人打下水去,打下水去可能造成整个船的颠覆。我们多年参加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利益格局,这种利益格局能确保或者说会很大程度上避免全面的贸易战。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客观地来看待当前的这种贸易纠纷和对外贸易的形势。
财经名人访: 我们现在的内部环境是以稳为先,但是整个世界形势是不断地变化,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才能保证这个预期增长,实现稳中求进的大目标?
龙永图: 我觉得“稳中求进”主要还是要考虑到国内的宏观政策相对稳定,要考虑各项基本的经济政策的连续性。我觉得“稳中求进”的“稳”,主要是涉及到国内的一些形势,国际上的一些变动对我们有影响,但是不是决定性的影响。美国2007、2008年引发的金融危机,我当时就特别强调,不能说美国人得病了,中国就一定要得病。因为毕竟我们和美国欧洲以及其它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没有那么紧密,特别是当时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开放。所以,他们的金融危机不可能对我们产生灾难性、决定性的影响,欧债危机也一样。我们有些媒体或者专家总是喜欢过分地解读国外经济形势对我们经济的影响。我觉得媒体应发表一种比较理智、专业的观点。这样的话,不至于使我们中国对于国际上的一些经济危机也好,金融危机也好,或者重大变故过分解读,过度反应。我觉得过分解读,过度反应对我们搞稳中求进都是不利的,我们既要认真观察形势对我们的影响,也要很冷静看到这种影响是短期的,不是决定性的,因为我们中国还是在走自己的路,我们还是掌握着自己的整个发展进程。
财经名人访:我们之前采访了一些企业家和专家,有些企业家和专家就认为这一年对于中国的意义不亚于1992年,对于他们的这种乐观与信心您是有怎样自己的见解?
龙永图:我觉得也不要过度地解读目前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存在着很大的连续性,并不是突然之间采取很多的改革措施。实际上,我们现在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也是过去几年来长期温热,长期温嚷,长期形成共识的结果。搞一个改革,并不是说哪一个部门,或者哪一届政府要改革就改革。做一项重大改革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有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候很长,但不能说我们的改革就停止了。就像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搞了15年,并不是说我们只是在1999年和美国突然达成协议,2001年就突然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是的,我们这15年一直在进行艰苦的谈判,一直在国内形成一个最基本的共识,形成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我记得当时谈判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给我们讲,还是顺其自然,还是要水到渠成。我觉得一些重大的改革也是这样子,也是要凝聚共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些重大的改革不凝聚共识,操之过急未必会有好的效果。我就觉得从中国入世谈判的经历来看,我们确实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但是也要顺其自然,使一项改革能够得到最大多数人的支持,这种的改革成功机会才大。有些改革措施看起来非常令人兴奋,但是老百姓得不到真正的实惠,或者说我们的体制上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革,这种改革也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看到改革也是凝聚共识的过程。
财经名人访: 今天早上佐利克先生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对于20个集团面临一个挑战是,一方面面临现有的财政危机,同时还要尽全力去推动本国的结构性改革,对于这个挑战,你的见解是怎样的?
龙永图: 我觉得佐利克讲的是不错的,我觉得虽然有20国集团,或者很多多变、双边的会议来协调各国的财政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但是最心核心的是内部体制的改革。中国人都相信一个观点,外因只能通过内因的来起作用,内部的条件,内部的改革,内部的结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外因对中国产生作用,就是因为内部准备好了,所以你才能够进行重大的结构改革,才能使得中国的改革进程能够得以前进。当然我们也希望外部一些条件能够加深我们国内的体制改革的进程,就像我们中国入世一样的,以开放来促改革。国际上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包括金融危机也好,欧债危机也好,实际上这些外部的压力,也促进了国内的一些改革。这样的话,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内外的良性互动,使我们的改革进程能够确实有效,最后才能成功,而且老百姓从当中得到真正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