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用工荒,到底是谁离不开谁?

2010年02月23日 18:45  CNTV特约 我要评论

    春节过后,大批农村乡镇劳动力进城务工。但是在广东及珠三角地区却出现了近200万的用工荒。在内地其他城市仍在为解决就业而头疼的时候,为何广东却出现了如此大的用工缺口?而这又将预示着什么?

    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温仍在持续,尤其对于向来就是中国经济风向标的广东地区尤为敏感。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珠三角城市大批企业倒闭,东莞、中山、虎门等一大批从事服装鞋帽、玩具电子类的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大批外来从业人员不得不返乡或另谋出路。但为何仅在一年多以后却在很多招聘会上出现了用工单位多于求职者的巨大反差?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用空缺口的企业多为基础加工制造业。例如广州,目前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服装制鞋业等。这一行业的用工需求占了广州用工总量的45%左右。此外还有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业、会展商贸等。东莞地区企业对于普工的需求量也高达80%。这种30年不变的产业结构就必然导致了用工荒的现象,“三来一补”的基础加工业必然是劳动密集型。但是随着近年来广东深圳等地区居高不下的房价和消费水平,吓退了很多前来求职的务工人员,坊间更有“逃离北上广”的说法,意指房价居高不下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从业人员的一大心患。

    其次,求职者的角色转变也使很多用工单位招聘变得困难。缺工是因为供求的不平衡,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但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学历越来越高,首要选择已经不再是生产工。新生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仅仅影响着企业的招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在逼迫着企业升级换代。同时,原有的普通工人在工厂工作一段时间后想转变为技工,重新求职就不愿再从事原来的工作。另一个原因也还因为国家推行的富农政策和持续二十多年的农民工进城热,造就了第一批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很多像“刘老根”一样的农民在城里学到了技术、挣到了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乡创业,为家乡造血。越来越多的民办、乡镇企业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同时也“截留”了一大批基层劳动者,为当地解决了就业,创造财富。国家减免各项农村税收,保护粮食收购、派遣技术人员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很多农民都说“在外面打工一年辛辛苦苦才存6000多,在家乡一年轻轻松松赚一万多,我们早就不出去打工了!”

    珠三角地区的用工荒也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科技人才紧俏是很多地区未来人力市场的主要现象。例如深圳的特种计算机企业研祥集团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普通技术工人难找,而高级科技研发人员在人才市场上更是凤毛麟角。研祥已经连续2年在毗邻深南大道的研祥总部大楼上挂出数百米巨幅广告诚聘人才。同时为了留住研发人员,研祥不仅为员工提供了高薪保障和技能培训,还把科研人员的产品研发成果与市场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研发人员也拿销售提成,同时在公司内还设立了董事长创新奖,专门用于鼓励研发和创新。通过种种手段,都是为了先留住人才,再吸引人才。

    无论怎样,一方面是普工、技工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高科技人才的紧缺也给众多企业提了一个醒。那就是珠三角地区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不仅是源自市场的需求,人才紧缺也迫使该地区经济结构正在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虽然深圳市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普工、技工求职就业,今年将举办近600场的免费招聘会。但是如此大的用工缺口和不断变革升级的产业需求仍难以快速解决。供求比例的失衡以及新劳动法的推行,也让很多企业意识到已不再是“甲方说了算”,国家推行的各项创业帮扶政策和“90后”工人们的新思想,也让求职者有了更多“开眼看世界”的选择,并不是谁也离不开谁。

    “用工荒”表面上看是让一些企业经受困难,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转型的曙光,身处其中的企业家们更要有责任和胆识认清当前形势,做好转型和升级的准备。就如同分娩前的产妇所经历的阵痛,而迎来的将是一个新的生命!

责编:任威风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