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6月01日 09:07 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高盛“欺诈门”事件尚未落幕,两家银行再度爆出丑闻。5月28日,有媒体报道,根据美银和花旗提交的档案,这两家银行在过去3年将数十亿美元的短期回购协议列为销售项目入账,向投资者隐瞒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务。
刚刚从金融危机中复活的华尔街,正在经历另一场信誉危机。这场危机可能从制度上动摇其通过自营和经纪双重获利的根基。
华尔街投资专家们表示,要杜绝类似欺诈事件发生,应将投行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彻底分家。
调查缘起次级债券欺诈
继高盛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欺诈投资者后,摩根斯坦利也被刑事调查。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包括花旗集团、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在内的8家投行相继收到传票,而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受牵连。无疑,美国政府正对华尔街进行广泛的调查。
调查缘起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次级债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高盛在2007年向客户推销的一款次级债券存在欺诈行为。摩根斯坦利被调查,原因也大同小异。在向投资者推销了两项次级债的同时,其交易人员又对此金融产品做空。有消息称,高盛集团可能需要花费6.21亿美元来了结欺诈指控。
美国西部证券基金经理史蒂芬·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部门之所以目前拿投资银行开刀,是出于政治上的博弈。金融危机过后,政府要立法加强金融监管,但实力雄厚的华尔街却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次,政府是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板,从而推动金融改革。
内幕交易竟不是个案
奥普拓全球宏观对冲基金首席交易员科斯顿·凤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高盛涉嫌欺诈的事情爆出后,华尔街内部的人并不感到吃惊。这种利用分析和信息的不对称、赚客户的钱的情况并不是个案。现在投资银行既有经纪业务,又有自营业务,很难避免其利用客户的信息为自己谋利的情况,比如在大客户买入之前,提前买入;在大客户卖出之前,提前卖出。按照现在的法律,投资银行要做空是可以的,因为投资银行是做市商,为了保持市场的流动性,每天都买进卖出。现在华尔街讨论的问题是,下次做空的话,应该告诉投资者,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信息透明。
美国西部证券基金经理斯蒂芬·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如果调查最终升级为刑事诉讼,影响会非常大。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遭遇过刑事诉讼的银行能活下来。但这次政府只是想给华尔街点颜色看看,为金融改革铺平道路,估计不会升级为刑事诉讼。
“杰作”不断 欧洲遭“围剿”
实际上,高盛们在境外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操作,相较其在美国本土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愈演愈烈使得整个欧元区陷入水深火热中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便是高盛们的一个“杰作”。当初希腊进入欧元区时,高盛便为希腊政府掩盖其赤字真实的情况,从中获利3亿美元。之后,为了将风险转嫁于人,高盛又向一家德国银行“信用违约互换(CDS)”,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更甚的是,高盛还让旗下基金一边做空债务抵押债券,一边收购廉价的CDS,并通过在希腊出现债务危机时唱衰希腊的支付能力抬高希腊的借贷成本,使和债务抵押债券大跌,而CDS价格飙升,而自己则从双边获益。
目前在欧洲,高盛也正遭遇广泛调查,甚至遭遇了“围剿”。英、德、法监管当局目前正对高盛展开调查。此外,欧洲的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甚至断绝了与高盛集团的联系。
经纪与自营分家成方向
靠品牌和信誉发展经纪业务的投资银行,在道德破产后该何去何从呢?
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华尔街多位专家。他们表示,将投资银行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分家,或是采取有效防止类似欺诈行为的方法,美国金融改革,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斯蒂芬表示,高盛作为金融业的标杆性企业,一方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另一方面却悄悄做空,这确实存在道德的问题,对普通投资者有失公平。但是,金融市场不能因噎废食,将投资银行一棒子打死。解决办法是督促其操作进一步规范。至为关键的是,应该让投资银行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完全分开。因为如果投行拿着自己的钱去炒作,就会存在内幕交易的风险。
科斯顿也表示,投资银行是唯利是图的,从道德上进行指责意义不大。目前,美国正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将自营业务分开,将对投资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很大影响,目前高盛、摩根斯坦利这些投资银行正在花钱四处游说,推行起来阻力重重。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