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读报7月28日内容

2010年02月23日 09:51  读报文集 我要评论

  

马斌读报728日内容

《经济参考报》报道,726日,央行和公安部联合宣布“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已经投入运行。联网核查,是指银行机构,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对公民身份信息,以验证客户出示的居民身份证所记载的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照片及签发机关等信息真实性的行为。就是说,从现在起,您去银行办理业务,如果银行在联网核查时,能确定您所持的身份证件信息跟核查结果不一致,并且银行能确定您出示的居民身份证是虚假证件的话,对不住,银行将拒绝为您办理业务。央行行长表示,下一步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面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

《中国青年报》举了一个例子,前不久,有人拿身份证去天津某银行挂失,身份证号码、姓名都是对的,但银行上网核查后发现,系统反馈的相片和该农民工提供的身份证照片不一致。原来这个人利用同事的一个客户的身份证号码、姓名和自己的照片做了一个假身份证挂失,想把客户的钱骗走。这下被逮个正着。

《人民日报》说以后《假名帐户行不通了》,因为很多敲诈勒索,票据欺诈,贪污受贿用的几乎都是假名、匿名帐户,核查将会对这些不法行为产生巨大的威慑和防范作用。也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偷逃骗税,金融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现在银行办理哪些业务需要验证身份信息呢?《法制日报》说有四项,银行账户业务,包括开立、变更个人储蓄账户、个人或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业务等;支付结算业务,包括票据结算业务、银行卡结算业务、汇兑等;信贷业务,具体包括个人贷款或单位贷款等业务;以及其他银行业务,比如交易金额单笔人民币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

那么这个系统撒实施以后,客户们会不会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呢?《上海证券报》说《央行公安可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仅限于身份证信息》,银行核查的信息仅限于居民姓名、身份证号码、照片及签发机构,不会造成个人信息外泄。银行人员都有为客户保密的责任。

《工人日报》说,据统计,自从系统建成运行以来,全国银行机构共联网核查了3200多万笔,经联网核查确认客户出示的居民身份证系虚假证件的案例有2500多起,其中230多起具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案件,已经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当核查结果不一致时,相关个人自动放弃办理业务的近10万人次。也就是说,有了这套系统,我们的存款安全性就更高了。

 

 

 

不少人在坐火车时可能都遇上过这样的尴尬:“在车站死活买不到车票,上车后却发现明明有许多座位空着”。不过这种景象可能以后很难看到了。《湖南日报》报道,铁道部最新规定,从720号起,全国所有直通旅客列车软卧、硬卧车票开始实行“席位复用”,硬座车票暂不实行。

所谓“席位复用”,就是在列车的A站发售了一张A站至中途停靠站B站的车票后,全国铁路客票售票网络就会自动生成一张B站到剩下其他停靠站或终点站的车票。这样,从B站也就是上车的旅客也有可能买到卧铺了。而在以前,B站的旅客只能先上车,到火车上碰运气让乘务员调剂卧铺。

那么席位复用制会给大家的出行带来哪些变化呢?

列车上很难补到卧铺票了

今后出门买不到卧铺票,很难寄希望于在火车上补到卧铺票了。而中途停靠站的旅客将有更多的机会买到卧铺票,各个中途停靠站都有机会发售该站至前方任何一个停车站的卧铺票。

买了始发站的卧铺票,也可以在中途站上车了

以往这种情况是不行的,列车开车一小时后,如持卧铺票旅客未能到达指定卧铺车厢,列车长有权将该卧铺票另行发售。现在由于异地联网售票,旅客持票可在该次列车的任意停靠站上车。

对此,《人民铁道报》就说《席位复用让旅客受益》,一直以来,卧铺一经卖出,就等于被持票者买断,如果持票者中途下车,卧铺也就空出来,这样的空置是一种浪费。因此,实行席位复用制,不仅能提高火车铺位使用率,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卧铺票供求矛盾。这种进步是和谐铁路精神的体现。

《沈阳日报》则提醒了两点:一是目前只有全国直通旅客列车软卧、硬卧列车,其他车次暂未实行。所以旅客购票要看清楚时刻表上的列车车次。二是火车票发售还是首先满足始发车站的需要,并且其他站旅客购票的信息是动态的,所以,旅客若想购买过路车卧铺车票,最好提前购买,并多咨询售票人员。

 

 

 

    居民上班他上班,居民下班他下班。

说这话的是一位小区居民,《解放日报》说,一些小区的卫生社区服务中心,营业时间跟居民的上下班时间一样,到了下班时间,关门走人,他们认为,反正晚上也没几个人来看病,开夜诊浪费人力物力,不值。可小区周围还没有大医院,万一小区居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很不方便。而有的小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很会替病人着想,到了夏天,开了夜门诊,把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十点,方便上班族们来看病取药。社区服务中心,还是要以服务为本嘛!

 

 

 

学好普通话,再来做生意。

说这话的是19岁青年廖锦华。《南方日报》说,虽然廖锦华是巴拿马籍华裔,可是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另外,看着祖国日新月异,小廖看准了祖国巨大的商机,想以后回国大展一番身手,可不会普通话却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儿。小廖一年前和哥哥一起来到中山大学学习普通话。我们祝他玩的开心,学习愉快!

 

 

 

大家好,我是张小盒,擅长加班,不擅长讨好老板。

说这话的张小盒,是眼下,白领们正疯狂迷恋一个叫“张小盒”的卡通形象,《浙江日报》说,很多白领自封为“盒子族”。要问“张小盒”啥样?八字眉、圆豆眼,鼻子上贴了块创可贴,脑袋四四方方,一脸的无可奈何。闹钟失灵、半路堵车,可打卡机却永远正常;周末不加班,竟觉得生活索然无味……这都是“张小盒”的故事。要说“张小盒”有多受欢迎,您可能都想象不到,关于盒子族的网上交流群组有几十个,据估计,目前盒子族成员已有上百万。没准哪天,小盒就跑到线下,来和我们交流啦。

 

 

 

上海宋女士的儿子马上要升初中了,小家伙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样让家里头痛,孩子不太会花钱。每个月月初给的零花钱,不到一星期就光了。《每日经济新闻》就建议,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财商,就是理财教育。5岁到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比如把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包括平时的零花钱存在自己名下的账户里,懂得钱放在家里不会“长大”,但存到银行可以变多一些,也就是取得利息收入,让钱自己去生钱;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比如教教孩子如何运用网络拍卖自己闲置的用品;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储蓄和初步的投资。虽然我们说要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但家长们千万要记住,对孩子从小进行理财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一定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但绝不是让孩子变为金钱的奴隶。

 

 

 

说完了少年说青年。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都抱怨说工资太少钱不够花。《经济参考报》就解读说,很多时候,工资太少只是一个消费的错觉。没钱的恐惧会刺激我们努力工作,当我们得到报酬时,消费的欲望又开始让我们去想所有钱能买到的东西。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理财陷阱: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挣更多的钱,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打破这个循环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给自己的收入做一个财务报表。各种消费开支都算作负债;各种收入都算作资产。争取做到资产很大,负债很小,进入资产比例增加,负债比例减少、收入比例增加,支出比例减少的良性循环。怎么管好你的钱,是门大学问。大家都得勤学勤问。

 

 

 

 《广州日报》说,不久前广州的吴先生不幸在一场意外中死亡,由于他生前投保了20万块钱的人寿保险,吴先生的父母于是就得到了20万的保险金。可没想到,很快,吴先生生前的生意伙伴就找上门来,说吴先生欠了他们8万块钱的债,要拿保险金来抵债。吴先生的父母赶紧去咨询保险专家,结果人家专家说了,因为吴先生在购买保险时,已经在受益人一栏里填了父母的名字,按照规定,这是投保人吴先生生前对自己的财产所作的赠予,已成为受益人,也就是这笔赔偿是吴先生父母的合法财产,并不属于吴先生的遗产,不能用来偿还吴先生生前的债务。但是,如果吴先生当时买保险的时候没有填写指定受益人,那这笔保险金就成了吴先生的遗产,就需要偿还债务了。所以,您要买保险的时候,填写受益人非常重要,算是给自己的保险上了一个“保险”,一定要注意啊。

 

 

 

《农民日报》报道说,江苏泗阳县曹码村是一个水稻种植大村,有将近4000亩水田,由于管水责任不明确,很大一部分水顺着各农户地头白白流入河里,却无人过问,致使村里每年用于水稻栽植的水费人均高达30块钱以上。村里有个许老汉,今年76了,对这种情况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怎么样才能让村民节约用水呢?许老汉左想右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前不久,许老汉过生日,儿孙们虽然大部分不在村里,但都寄了好几百块钱回来。于是老汉就把这些生日礼金,加上自己平时积攒的钱,一共是5000块,设立了一个节水奖。共分三个级别,一等奖300元,二等奖200元,三等奖100元。凡是主动管好自家田头地边的水渠,在村干部不定期检查中没有发现浪费水源的村民都在评选的范围。许老汉的举动感动了很多村民,都开始自觉参与到节水活动中。多可爱的老人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向他致敬!

 

 

 

蔬菜也能当花卖,您信吗。《郑州日报》报道说,王静原来在南京一个超市的生菜部当营业员,每天都和蔬菜打交道。2004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王静和几个小姐妹一起去逛街。当她们逛到一个花卉市场时,看到很多人正在购买花卉,这让王静有了个主意:我卖的那些蔬菜也很好看啊,能不能把蔬菜也弄得像花卉一样,卖出个高价钱呢。说干就干,王静立刻买了香菜和番茄的种子,回去做了一年实验,很快产品就初具雏形了。她开了自己的园艺店,主打产品定名叫“小菜园”,顾客买回去不但可以当花种,还可以观察到植物出苗到成长的全部过程。很快,王静的生意火了起来,对于那些在都市里长大的人来说,种菜是一个很新奇的体验。王静再接再励,陆续又开发了老年人市场,并到各大幼儿园和小学去推销,也大受小朋友的欢迎。现在,她已经开发出“草莓”和“碧玉黄瓜”等16个系列,生意越做越大。王静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时候,发现财富的眼睛比财富更重要。

 

 

 

《中国青年报》报道说,云南昆明的张先生在2003年贷款买了套房子,每个月都按时到银行还贷款。但前段时间,张先生收到银行的通知,说他还欠银行15块钱。张先生就纳闷了,前几个月银行就通知说欠了300多块,我才刚还清,现在每个月还款都很及时,怎么又有新欠款了。赶紧去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他在银行已经有了24个月的不良记录,个人信用已经很成问题了,他以后想再贷款就很困难了。原来,这两年,银行贷款利息上调了几次,张先生的还款额度也跟着涨了,但他还一直按第一次加息后的还款数还款,所以还款数就不够了。张先生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这么长时间都少还了钱,银行为什么也一直没有通知我啊,是银行没尽到告知义务。可银行也有自己的解释:“你自己贷款的事情自己都没搞清楚,我们客户那么多,怎么通知到每个人。” 对此,专业律师说,银行这是合法不合理,客户不是专业财务,银行应该适时提醒一下。张先生的遭遇也给贷款的朋友提了个醒,抽时间咱们也查查自己的信用报告去。

 

 

 

《成都日报》报道,20059月,成都的蓝家勇到一个家具厂打工,没想到,刚干了一个多月,就不小心被锯片弄伤了大拇指,后来鉴定为九级工伤,蓝家勇要老板赔5000元,老板不给,非说他这是敲诈。小蓝没辙,只好告上法院,法院判家具厂赔偿2.9万元。没想到,刚赔了6000多元后,小蓝再去厂里要钱时,却不见了老板的踪影,甚至连厂名都改了。千呼万唤出来一个主管,说原来的老板把这个厂交给我,就跑了,所以这个赔偿的债务他们不负责。小蓝只好继续上告,还是法官火眼金睛,一查竟然发现,工厂的转让竟然没花一分钱。谎言被拆穿了,工厂主管只好乖乖赔钱。我看这就叫敬酒不吃吃罚酒!

一年学费为一万七,四年六万八,学分为160分,那么一个学分的费用就是425块;如果每学期完成基本的学分15分,就是6375块;一学期是34节小课,一节小课就需“花费”187块5。如果逃三节课就是562块5。我念的是一个80后大学生记的逃课帐。《郑州日报》说,现在大学中,不少80后都开始算帐了,自己衡量自己的价值。打工账、逃课账、请客账、恋爱账,林林总总什么帐都有。在不少人眼中,80后一代不去算账,也不会算账,可看看眼前的一本本“账单”,应该对他们改变一些看法了!

这正是:

大学四年一本帐,一分一厘记心上。

鸡毛蒜皮不算小,成长代价不可忘。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