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读报3月12日内容

2010年02月23日 10:09  读报文集 我要评论

  

    



  

    CCTV.com消息(第一时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先来看看今日头条。

  

    今天是我国第三十个植树节,问您一个问题:您上次种树是什么时候?记者随便问了一个朋友,你种过树吗?朋友回答:种过,什么时候?嗯……?想不起来了。《法制日报》说,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07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有四成以上适龄公民没有履行法定植树义务,有的城市尽责率不足二成。听到这儿,有人就要问了:种树也有法?这法定植树义务究竟是什么?根据1981公布的《全民义务植树决议》,除老弱病残外,年满11周岁的中国公民,每人每年必须义务植树3至5棵。您尽到自己的植树义务了吗?

  

    这边是四成适龄公民没有履行植树义务,那边有人却问:我该去哪种树?前天,河南漯河的陈富强买了200多棵优质树苗,打算找到植树的地方后,向全市召集愿意植树的家庭,和他一起栽树留作纪念。买好树苗,陈先生就和朋友分头寻找植树的地方。谁知,他们跑遍当地的公园、游乐园、陵园等地,大家都以没有空地为由婉言谢绝了他。植树节到了,看着树苗没地方栽,陈先生有点无奈。

  

    满城难觅植树处,杭州萧山区义务植树的志愿者们也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去年,区志愿者协会组织植树,地点是通过多方联系才落实,协会负责人就说:“不是没人,而是没地。” 有的市民还编了个顺口溜,说“房前屋后,不能乱种;绿化带里,不由我种;见空就种,种了白种。于是只能在花盆里种种。”想种树,没地方,这体现了我国多年绿化的成果。但现在是不是真的无地可种?传统的“植树节”又该走向何方?

  

    对此,《湖南日报》就说,植树节不仅仅是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更要在思想中植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比如,保护好身边的每一片绿,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珍惜用水。这才是设立植树节的本意所在。

  

    说得好,既然城里人想种树成了难题,那我们不妨就从少开一天车,少用塑料袋,少抽烟等等这些身边简单的事情做起,这和您亲手种树的意义是一样的。

  

    继续说树。牙签都见过,您知道牙签树吗?

  

    《新华社》说,今年春节期间,南方遭遇的罕见冰冻灾害,使受灾地区的树木损毁严重。湖南郴州的漫山树木被齐刷刷“砍头”,光秃秃的树干伫立着,折断处尖利如“牙签”,甚至长了三四十年的老树都未能“幸免”,越是枝繁叶茂的树木,受伤越是严重。现在,当地不少市民都忙着挥锨松土,义务植树。专家说了,林业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20年以上,有些地方可能需要50年才能恢复。

  

    我看,旅行社不妨加个新项目:到灾区种树,相信很多人会感兴趣。

  

    另一件事。

  

    说起榆钱饭,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了,榆钱,就是春天的时候长在榆树上的果实,一串串的,像绿色的小花,把它和粮食放在一起做的饭,就叫榆钱饭,当年穷的时候那可是好东西。《大河报》说,前几天,家住河南睢(sui 虽)县的徐泽文老人接到远在上海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女儿说让父亲留心村里的榆树,榆钱儿长出来了就要回老家吃榆钱儿饭。老人撂下电话就出门找起了榆树。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整个村子居然就剩下两颗榆树了。在他的记忆里,榆钱儿饭可是村子里的人等待一个冬天的美味大餐,没想到时隔多年榆树竟然都接连死掉了。更让老人家惊讶的是,村子里的楝(lian练)树,椿树,槐树都不多了,几乎全被早几年种的泡桐和杨树取代了。徐泽文着急了,咱们农村自己的树都哪去了?其实,他发现的问题并非只是个案,记者调查发现,榆树、槐树等乡土树种逐渐消失。大量的天然林被砍伐替换成单一的纯经济林。专家解释说,大量栽种经济林是利益使然,什么挣钱种什么倒也没什么奇怪的,可是单一树种会导致树木抗病虫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大面积病虫害,而且还不利于水土保护。

  

    除了专家讲的道理,我更担心的是,和那些乡土树种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浓浓的乡情。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