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前天,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东方早报》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商务部是从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做出的决定。而对于可口可乐而言,这也不是它在海外并购中的第一次失败,事实上,可口可乐1999年在法国的一起并购就因为被认为是垄断市场而被阻止;稍晚一点,可口可乐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欧洲范围内被抵制。但这些都没阻挡住可口可乐的并购步伐,他仍然掌握了全球软饮料市场50.5%的份额。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可口可乐被看作是代表国家核心利益和核心文化的品牌,因此他的扩张受到了本国的大力支持。
对于汇源果汁董事长朱新礼来说,禁止并购让他重新回到了一个起点。 《中国证券报》报道,消息传出后,汇源股价在短短两天里就跌去53.4%,朱新礼关掉了自己的手机并且不接任何电话。六个月前达成交易时他说“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把企业当儿子养大是一份感情,而卖企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冷静的交易和理智的计算,兜兜转转,曾经当猪卖掉的企业又回到自己手中,还能找回当儿子养的感情吗?朱新礼选择了沉默。没人知道,重回旧时路的朱新礼心里在想些什么?
现在,又要面对搏杀激烈的果汁市场,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还有那么大的心劲,还有那么大的力气么?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现在朱新礼已经力不从心。就像朱新礼自己说的,品牌小的时候拎在手上,大了就得背在肩上,现在是顶在头上。快60岁的人,他还能顶多久?如果有一天真的顶不住了,既对不起股东,也对不起员工。不如趁股价高的时候找一个合适的买家。
而且种果树、努力掌握上游产业一直是朱新礼的梦想。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退回起点的汇源面临很多困难。此前朱新礼已经把经营重心从果汁销售转向果树基地建设,不少销售骨干因此离开公司另求发展,果汁销售业务也一度受到影响。如今,朱新礼首先要想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企业掉头。
同时,朱新礼面对的竞争格局又有变化。 《第一财经日报》就历数,汇源和可口可乐以前是竞争对手,后来是合作伙伴,现在又变成对手,直接龙争虎斗。汇源虽然在纯果汁、中等果蔬汁方面占优势,但在25%含量以下的果汁市场里却排名不高。而在强敌环伺、虎视眈眈的市场中,城头变幻大王旗,优势劣势的转换只在一念之间。
六个多月的收购长跑,朱新礼一定跑的很辛苦。现在,有了结果,他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大家都在为他加油,毕竟富有经验敢闯敢拼的企业家和品牌一样,都值得我们保护。我们希望他和汇源能一路走好。
下一个话题。
来看这幅漫画,中标企业抬着个大彩电,上写“家电下乡”四个大字,迎接他们的是兴高采烈的农民朋友。这彩电下乡是好事!帮助农民朋友提高生活质量。而《广州日报》说,高兴之余,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话说广东番禺的吕大爷也想趁这个机会换个新电视,可结果却未能如愿。为啥?吕大爷说了,现在农民生活富裕了,家里客厅设计得是又大又敞亮,想买了大液晶,气派又好看,可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不知大液晶在何处!家电下乡专区摆放的多是22和26寸的液晶电视。那么, 32英寸液晶电视机哪里去了?仔细一查,压根就没有。
为啥没有?那是有原因的。 《中国证券报》说,有人算了一笔账,目前32英寸液晶面板的采购价大概需要1100元左右,整机的制造成本大概要1780元,如果加上渠道的利润和税费,要是以1999的零售价格卖,那肯定会亏本,亏本的买卖商家自然是不愿意干的,玩消失也就怪不到商家头上了。
那么怎么才能又达到惠民又能平衡企业利益呢? 《羊城晚报》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公开向国内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征询意见,准备提高彩电的最高限价,不少企业建议提高到3000元,甚至有人建议直接提高到3500元。提高了限价,厂家有微利可赚,消费者也可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自然也会拉到农村消费内需。
看来,新鲜事物都得有个磨合的过程,有问题不怕,只要及时纠正解决就行了,“躲猫猫”可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换个话题。
最近,有一件事在北京的车主里面讨论的很热闹,那就是退还养路费的事情。 《北京晚报》报道说,由于北京实行了奥运限行以及每周停驶一天的限行政策,所以市交通路政部门将向车主返还应减征的养路费。具体工作将在4月16日开始,将返还应减征养路费合计15.18亿元,涉及机动车270万辆,其中私家车占80%。符合条件的普通家庭轿车的车主将能得到440元的退费,早就知道养路费要退,但一直没看到具体消息,现在终于等到了,大家应该很高兴吧。
但是且慢, 《新华每日电讯》说,这个退费的惠民举措却并没有得到市民太多的叫好声。原因就是对车主来说,要想拿到退费还真不容易。因为返还养路费的手续很复杂,比如持有老牡丹交通卡的先要换新卡,公车用户要携带单位公章、单位账号、开户行账号前往养路费征收部门等。中国木偶剧团的孙女士就说,退还养路费本来就是政府承诺过的事,当初也没有说怎么才能退和什么情况下不能退,现在设置这么多障碍,让百姓心里“添堵”。为什么不能直接拿行驶本并提供银行账号来办理返款手续呢?
《工人日报》就说,还有一些车主对违反限行规定不能返还养路费也有意见。因为按照返还办法规定,如果每个月有一次违反限行规定,养路费将全部不能返还。那么很多受罚的车主就认为,“我违反限行规定,已经为此掏了罚款,其余时间我都没开车,现在因此不返还养路费,这不是重复罚款吗?
养路费在交钱的时候手续简单的很,晚缴还要收滞纳金。现在该退钱了,却有这么多麻烦,而且,这15个亿,每个月光利息也有100多万啊。什么时候,咱退钱的时候能跟收钱的时候一样利索就好了!
继续。
这几天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要规划建设“世界第一航标塔”的新闻,引发了舆论的热议。预计投资约为1000万元。 《新华社》就说,很多人质疑,现在有没有必要建这个“世界第一航标塔”? “世界第一”是不是为了面子?会不会跟前不久炸掉的三峡明珠塔一样搞成烂尾工程?
《现代快报》报道说,面对这一系列的疑问,长江重庆航道局航道处处长何波就解释说,因为三峡水位上涨后,目前库区的导航塔已不适应导航的需要,建高塔可满足江面导航需要,不是为了追求形象。
对此, 《人民日报》就说,我们不是不可以追求世界第一,但一定要看这个世界第一能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老百姓能否得到真正的实惠?有的“世界第一”匆忙上马,却半途而废;这些“世界第一”的背后,往往是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所以建设世界第一,一定要看需要,听专家意见,不要光顾面子,要知道,这花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接着往下看。
郑州市民秦先生因为洗衣服洗出了麻烦。麻烦出在了他洗的衣服口袋里有三张新买的火车票,惨遭水洗后的车票颜色已经变白,而且票的4个角都掉了,但不幸中的万幸,还能看清楚车票上的日期、车次和车票编号。秦先生想,既然这票还没用呢,赶紧到火车站重新打印三张吧!不料他却吃了闭门羹。人家说了,车票破损严重只能算作废,无奈之下他又重新买了3张车票。事后,他越想越窝火,一纸诉状把郑州铁路局告上法庭,要求赔偿3张火车票钱一共639元。
那么,掉角的火车票是否就应该“作废”? 《河南商报》讲述了各方观点,秦先生认为,人民币破损还能到银行换呢?为啥火车票掉个角就作废?您这遵循的是哪条哪款啊?火车站也不示弱,认为人民币有了破损不能花,火车票道理也一样。车票只要缺一个角都算作废,何况您缺了可不止一个角;而律师认为,国家并没有相关规定,从合同法的角度来讲,买了火车票,就已经和火车站形成了合同关系,只要能看清,车票就是有效的。也就是说,火车站的规定是霸王条款。
如此看来,这只是火车站的一厢情愿的“内部规定”,并没有法律支持。车票就是和旅客签的合同,现在虽然合同破了,合同的条约还在,可不能赖账啊。
下面来看一下今天的读报留言。
看大家的神情已经是春天,但是有人穿得有点厚,像中小企业融资,有点冷!
针对很多银行钟情“傍大款”,而不愿俯身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做了很形象的比喻。《21世纪经济报道》说,很多银行的眼光永远只盯住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却是百般阻拦、另眼看待。而实际上,全国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效益、税收、解决的就业岗位是很多大企业都无法比拟的。银监会已经要求各银行机构必须建立起小企业专营机构,加大力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啊,春天应该是大家的春天,不能厚此薄彼。
天天招工,还缺500人。
这是广东一家玩具公司负责人说的。《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玩具产业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当地玩具产业在抵御危机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型升级。在澄海城区,到处可以看到企业的招工广告,有了大订单,企业需要的员工也多,有些企业晚上加班加点才成顺利完成订单。大环境下,“危”中寻“机”更难得。
小摊的繁荣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一项网络调查中65.6%人的心声。《中国青年报》说,日前,中国青年报社最近对1899名网友进行了网络调查,调查显示,65.6%的人表示小摊的繁荣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人认为,应该根据各个社区的条件,开辟不同规模的小摊贩经营场所,就像社区医院的管理一样,既不影响当地交通和周围民众的生活,又照顾摊贩有足够的客流量。而小摊主也是渴望相对固定的环境,能容纳小摊的繁荣也是城市心胸的体现,相信只要政府创造条件,小摊也会诚实经商,合法经营的。
来看其它方面的内容。
在商场里只试东西却不买东西的人你见过吗? 《北京晚报》说,北京白领小刘就是这样的人。来到商场女装品牌店,先是挑选几款新装,拿到试衣间一一试穿,并把衣服商标牌上的货号记下。接着又试了两双鞋子和一些化妆品,让售货员开了小票却没有交款。只试不买,开了小票又不交款,纳闷啊,这小刘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商场里的服装和化妆品价格总是高居不下,如今不少消费者购买商品都选择先在商场里试穿、试用,选中合适的之后再到网上购买。而网络上的价格一般都是商场品牌店的5到6折。无形中商场居然变成了网店的试衣间。不甘心为网上小店做“橱窗秀”的商场当然得想对策了,于是就有服务员在为顾客开完小票后,还亲自领着顾客去结账,这下你总不好意思不付款了吧。
《齐鲁晚报》报道,陈先生去自助银行取款,在自助银行门禁上刷卡后,门没有打开,反而是刷卡器有声音提示:“必须输入密码”,那就输吧,可输了好几遍,门依然是纹丝不动,无奈之下他只好离开了。就谁知道,他已经不知不觉掉进了陷阱里了。几天之后,陈先生帐户上一万四千多元钱被人分6次取走,仔细一调查才知道,自助银行门禁系统刷卡器被人安装了非法设备,他上次输入密码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的信息泄露了。这真是飞来横祸,陈先生一纸诉状把银行告上法院,认为银行没有提供安全的取款环境和设备,要求赔偿被盗的钱和利息。有理走遍天下,法院最终判决银行负主要责任,赔偿陈先生80%的损失。虽然损失补回来一些,不过下次再遇上这种进门要刷卡的事,咱们可一定要仔细琢磨一下,别再上当了!
来看这幅图片,货架上是什么都有,包装好的西红柿、蘑菇、大白菜,您要认为这是超市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大河报》说,这是在河南濮阳市19路公交车上的一幕。原来,为了解决市民下班后买菜难的问题,19路公交车上开设了一个“微型超市”,在车厢的前端搭了一个货架,上面有各种明码标价的蔬菜和水果,自从开张以来大受欢迎,蔬菜每天都能卖完。这公交车也卖菜还真是头一次听说,为了方便市民,出发点挺好,不过我也有一些疑问,公交车上卖菜,乘客安全谁来保证?正买菜呢您来个急刹车,磕了碰了怎么办?另外,公交车卖菜受欢迎也蕴含着商机,要是有人开设家庭送菜服务,说不定是个大市场呢!
这正是:公交车上新开张,蔬菜水果购销旺。
送菜到家有商机,服务蕴含大市场。
今天的读报就是这些内容,这里吧,就到这里吧。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