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读报7月21日内容

2010年02月23日 10:43  读报文集 我要评论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第一时间听我马斌读报。

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掌声想起来,我心更明白”不过我今天要套用一下,“涨声想起来,我心不明白”这里的涨不是鼓掌的掌,而是涨价的涨。《第一财经日报》说,目前各地水价“涨”声四起。从今年1月1日起,广州自来水全面涨价;4月1日,南京自来水价上调,紧接着无锡、扬州、常州加紧安排涨价日程;4月27日,上海市发改委举行居民用户水价调整听证会;5月6日,沈阳市物价局召开调整自来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听证会;5月10日,北京市水务局透露,将采取调整综合水价、出台节水奖励办法等措施缓解用水危机。近日又有昆明,河南周口,洛阳,银川等地相继酝酿水费涨价。一时间水价上涨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国际金融报》就说,这次的涨价是供水企业一力坚持的结果,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供水成本过高,企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涨价也有助于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话是这么说,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次水价普涨之势,和现下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都有外资参与不无关系。实际上自来水价格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里。

《经济参考报》的观点认为,水价不是不可以涨,但一定要涨的明白才行。针对眼下水价上调文章提出了三点质疑:一、价格听证会难以反映民意。涨价要听证,但很多地方的听证都是走过场。二、定价机制不合理。供水企业一方面说亏损,但一方面却不公布成本细节,那水的定价标准在哪里呢?三、水费的使用管理也不规范。供水成本要公开,收费的使用更应该透明。

《山西晚报》就拿北京的水费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普通居民用水是3.7元一吨,这3块7实际上包含了三部分收费,水资源费为每立方米一块一,污水处理费为每立方米九毛而真正的自来水水费是一块七每吨。如此看来,是老百姓没少拿,供水企业没多得。所以文章说,供水属于公共事业,供水者的亏损不应该指望用水者来弥补,而是应该向财政申请补贴才对。

对此《北京青年报》的文章说,价格和节水之间存在着一个矛盾,那就是,涨价幅度低了,起不到敦促节水的作用,但涨幅过大却又会让很多市民家庭不堪重负。对普通市民来说,花钱用水谁也不会舍得过多的浪费,而真正浪费水资源的往往都是机关事业单位,他们花的是政府财政,根本不在乎水价高低。一句话,涨价不见得能起到节水作用。现今一些垄断部门酝酿涨价,总喜欢打着节约资源的旗号,电涨价是为了节约用电,煤涨价是为了节约用煤,水涨价是为了节约用水……“节约资源”成了一个筐,好像不涨价就不能节约资源。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是必要的,但除了涨价来节约资源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我们换个话题。

明天的这个时候你在哪里看日全食呢?这不,北京的王先生这两天就犯愁,之所以犯愁,是因为他不知道应该选择去哪个城市看。《法制晚报》说,早在去年,不少城市就打出了“日全食”牌在吸引眼球,而到了今年年初这种争抢就越演越烈了,有的地方邀请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专家,言之凿凿地宣布当地是“全球最佳观测点”,原因是空气质量好;有的地方不甘落后,邀请国家天文台的专家论证当地才是“最佳观测点”,因为那里位于日全食中心线上。还有的地方理由似乎更加充分,因为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已经在推介会上确认此地观测角度最佳、观测时间最长。

哎呀呀,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今天的《新华每日电讯》就说,其实,闹来闹去,都是误会一场,因为日全食压根就没有最佳观测点这么一说,为什么呢?咱来听听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主席杰·巴萨乔夫说的:“日全食没有最佳观测点。无论杭州、上海还是武汉,只要在中国长江流域的全食带内,任何一个地方看日全食都没有区别。”而关于大伙议论巴萨乔夫主席自己选定浙江湖州的安吉县作为观测地点,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就为了避开大量的人群。

当然,不说原因咱也知道这些城市为什么都争抢着当最佳观测点,这背后还是旅游资源、消费之争!不过《法制晚报》就提醒这些城市说这种《短期投资存风险》。有的城市投入很多来建设就为了吸引更多人来观日,可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真就能赚回成本么?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些地方旅游的前景,但要是没有个理性分析,过度投入,那到最后只能是得不偿失。所以,对于那些在日全食带的朋友们,自家的阳台真就是最佳观测点,而在这些城市外的朋友们,找个人少的地儿,避开人潮或许更能好好观测,在这儿也要提醒天文爱好者们一定带好观测镜和一件外套,好好去感受吧!

看下一条。

我国各个地方都规定对献血者有一定的偿还政策。《羊城晚报》说,《广州献血管理规定》,一次献血,本人可终生免费用血;一人献血600毫升,直系亲属终生免费用血。和其他城市比,偿还幅度是比较高的,可以说是“最优惠”的。不过自2004年实施至今,偿还金额呈几何倍数增长,去年甚至超过2000万元,偿还血量占到全年无偿献血量的1/10。致使广州市面临的用血压力越来越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用血偿还金额的激增呢?广州血液中心副主任分析说,这里面有累积的因素,也有人在钻政策的空子。

广州的张林一年前住院花了3万多元,其中用血的费用就有1万多,而且病情还有复发的可能。从医生那儿了解到有关献血补偿政策后,他的妻子就到广州血液中心一次性献血400毫升,半年后又献血400毫升。九个月后张林病情复发住进医院,这样,他治疗的血液费用就可以去血液中心报销了。应该说,这个政策确实让张林受益了,不过,大家如果都这么做,那这个数量就庞大了。事实上,由于广州的供血已经不堪重负,有关部门近期拟对献血偿还政策进行修改。

不仅是广州在担心,优惠的“血偿”制度会不会造成日后的血荒,其他城市也面临用血压力越来越大的担忧。对此,《时代商报》就呼吁《“血偿”政策应当功利与理想并重》。文章说,引入“血偿”制度,就是为了平衡“人人为我”的功利主义和“我为人人”的理想主义。广州人献血绝大多数却并非为了能够享受到“血偿”,即使是基于功利性献血的少数人,他们也有这么做的苦衷。所以地方政府在制定或修改献血政策时,在增加功利性考虑的同时,还要保留一份人情味,才能让献血不至于演变成变相卖血,更不会让献血者的爱心退化成纯粹的功利性目的。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