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3日 13:14 文稿 我要评论
一些地方政府以地方财政为担保推出的各种“信托理财产品”,因为打着“筹措4万亿元投资配套资金”的旗号,得到了相关决策部门的默许,现在,这种做法被财政部以“特急通知”的方式叫停。一纸“特急”文件,能不能叫停或者打住地方政府财政担保的势头呢?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栏目特约评论员叶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地方政府负债5万亿以上
对于这次叫停地方财政担保向社会公众集资的筹资行为,如果这样的信托产品一旦出现问题,涉及到不单单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还有社会稳定问题。叶檀认为它的风险是非常大。首先,它的规模非常之大,上个月国家发改委财经司的官员曾经指出,我们国家的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到达了5万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到明年的扩张政策,地方政府的负债会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另一点,是它的信用问题。由于地方基建规模过于扩张,地方政府在这个基础上,用承建公司之类的名义,向银行借贷,或者向社会公众举债的行为很多。它有一些虚假注册资本金之类的行为存在。所以在此之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还有银监会主席刘民康,都曾经指出了地方债务的这个信用风险非常大。在这两方面的夹击下,对于地方政府的负债需要有高度的警惕。
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遭到考验
而对于这次财政部“特急”叫停能否起到这个足够的效果,叶檀表示,财政部“特急”叫停,其实是有法可循的。因为它不单违反了担保法,它还违反了中国的预算法和央行的一个贷款通则,所以叫停是必须的。但从现在来看,叫停就能够让地方政府不再继续负债,或者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是非常难。这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务的漏洞比较大。它预决算之间还不太科学,不公开,它的预算进行了之后,它的基建规模又很大,入不敷出。 所以,从现在来看,地方政府事实上是打了一个法律的擦边球,用信托的方式来做,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允许他们公开发债,但是对于打法律擦边球这种信托产品,应该坚决解散信托,然后还钱于民。
财政部禁令效果需观察
对于购买了不合法信托产品的老百姓应该怎么办。叶檀希望百姓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去解决。首先,可以向地方政府主管的上级的财政部门提起反映。财政部门可以进行解决。再者就是,如果地方政府坚决的不解散这个信托产品,或者是用各种变相的方式来集资,还是有法律的途径可以解决,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