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0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长期以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的资源配置都是按照行政关系,违背了市场的规律,现在迫切需要打破这种布局,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重新布局,北方联合出版传媒的经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改革到位的出版集团递增都是在30%以上。
图片02:通过并购,辽宁出版集团把贴近市场的民营资源,纳入到出版发行平台当中,双方的优势对接带来了壹加壹大于二的结果,资本和资源结合之后,万卷出版公司的图书品种扩大了3倍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697%和642%。
柳斌杰:出版业从产品经营时代走向资本经营时代
(主编:马洪涛 记者:袁柏欣 摄像:陈艳波)
点击观看节目视频<<<<<<<<
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文化体制改革。前两天,我们报道了广电部门和文艺团体的改革进程,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出版传媒业的情况。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里,就有两个与出版息息相关,活字印刷和造纸术。而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图书出版国,近600家出版社每年新推出图书27多万种,出版总量达69亿册。然而,我们如何从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接下来就来看看一家出版传媒集团的尝试。
“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
8月25号,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签署了跨地区互利双赢《合作实施协议》,记者注意到,在大盘震荡的背景下,协议签署前一天,也就是8月24号,北方联合出版传媒的股票涨停,25号停牌,26号出版传媒的股票又迅速涨停,显示了市场对这一合作的强烈关注。
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慧英:“因为它带有是标志性的一个合作,因为全国的出版发行改革已经经历了由事业转制为企业,然后进行改制重组,到了用资本为实力,以资产为纽带,以资本合作的形态,来共同打造大型出版发行产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的这样一个新的阶段。”
任慧英透露,作为中国出版业国有控股出版发行企业与出版上市公司之间的首次跨地区合作,将有利于给目前正处在以资本运作方式加快发展的北方联合出版传媒注入新活力,同时使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利用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平台,获得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
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力田:“我们就是要抓住这次机遇,要通过北方联合传媒已经上市公司,进行通过资本合作间接上市,实现我们的更大的发展。”
事实上,除了资本市场对此次合作看好以外,有关部门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现在就是主要把它推向市场,让它进入市场发展的轨道,进入资本经营的层次上去,让资本和其他市场要素都能流动起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航空母舰。”
作为这场资本合作其中一方的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于2007年12月21日实现IPO上市。这步跨越,不仅意味着它成为了“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而且意味着一场历经七年的艰难改革,终于推动着辽宁省出版业从产品经营迈向了资本运营时代,一艘出版航母开始起航。
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慧英:“突破点就是我们要进入资本市场。”
十年前,当多数出版社还没有实施产业化发展概念的时候,任慧英却已经把目光瞄向了资本市场,为了这个梦想,在他54岁时,辞去了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版权局局长职务,出任辽宁出版集团董事长,辽宁出版集团作为中国出版业第一家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并获得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产业化集团按照产业规则、市场规律谋求改革突破、创新发展。
任慧英:“也有一种使命感,就觉得也是你要为这个团队,我们去改变一下,我们这个企业的状况。”
从大学毕业进入《辽宁青年》杂志到担任省新闻出版局局长,任慧英从来没有离开过出版行业,然而,当时辽宁的出版业和全国一样,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就在任慧英出任董事长前两年,范文南辞职离开了出版社,当时33岁的范文南是辽宁出版系统最年轻的社长助理。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美术出版社社长范文南:“其实不想走,其实确实不想走,当时那个环境我觉得我必须走。”
当时的美术出版社将近500人,出版的图书90%没有市场。但因为是事业单位,没有人对此负责任。
“到现在,到目前为止我还不明白什么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我只是想什么呢?既然你是企业,你从劳动分配上,包括你创造价值,都应该有企业的行为。”
2000年3月29号,辽宁出版集团挂牌运营。在出版领域,辽宁出版集团第一次实现了和行政管理机关彻底脱钩;集团实行母子公司体制,完全以资产和股权为纽带,由主管、主办关系转变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打破了出版单位只生不灭的状况,对经营状态欠佳的期刊、出版社进行了关停,实施重组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投标经营,2004年,下海六年,已经拥有了自己工厂的范文南重新回到了出版社。
“我在出版社以前的工作时间没完成我的理想,可以这么讲,这是一方面,另外我觉得就是出版社确实需要一个变革,他正好国家和集团提出改制我觉得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机遇。”
对于一直弄不懂什么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范文南来说,如今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辽宁出版集团对在职在岗的2150人,全员实现了彻底身份转换,由原来的公务员、事业人、国有人全部转变为市场人,社会人。整个出版社范文南只聘用了54个人,包括范文南自己,都处于动态考核之中。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美术出版社社长范文南:“你的在出版社拿走的费用是包括工资包括什么,和你花的费用相关联,当你工资和这个保险等等住房公积金一切,高于你的利润的时候,你可能要回家了。”
转企、改制让辽宁出版集团脱胎换骨,辽宁出版集团作为中国出版业第一家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并获得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产业化集团。 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图书再版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2006年8月,集团按上市要求,重组改制成立了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快速运作和打造全国出版业第一家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2007年12月21日,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当天股价飙升329.53%,成为“2007年沪市最牛新股”。2009年1月,辽宁出版传媒上市整整一年,持续、稳健发展的同时,更名为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启动打造出版产业“航母”的全新发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在中国出版业,北方联合出版传媒第一个实现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整体上市,完成了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企业的根本性转变。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大家如果这样做,我们真正的市场主体,我们真正的改革才能到位,我们的发展也才能走上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这个轨道,我觉得它的价值在这个地方。”
辽宁出版集团:走出省区界限、走出所有制界限、走出国门界限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率先出击的辽宁出版集团在国内创造了一个个第一,第一家实行政企分开,第一家彻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个将出版社的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整体上市。而拿到了资本市场这把金钥匙,又为辽宁出版集团在图书市场上打开了一道道大门,它不但展开了跨地域的横向合作,也实现了出版资源的纵向整合。
李克,知名民间图书出版策划人,2008年,一直游离于体制之外的李克接到了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递出的橄榄枝。
智品书业总经理李克:“我要把我保险柜的钥匙交给另一个人,我还是很犹豫的,但是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之中,整个的产业只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一定要争取把这三年和国家的出版企业共同发展,我认为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运用从资本市场获得的力量,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以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作为上市募集资金投入的“出版策划”项目的实施主体,成立了注册资本2040万元的智品书业,李克以出版资源入股。万卷公司同时还和另一名知名民间策划人路金波合作,成立了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万榕书业,路金波同样是以出版资源入股。在中国出版业,北方联合出版传媒第一次把民营出版工作室托出了水面。
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慧英:“过去很多出版单位都是私下的,因为在出版新闻管理上还有很多约束,那么它这个有时候就说,甚至买买书号,那都不是公开的,但是我们是公开托出水面,你要进入我的平台是吧,那么就说你必须是有志于主流出版,甚至你今后想为主流出版做出贡献,然后你由水下浮上水面,进入我们的平台。”
通过与民营出版工作室的合作,万卷公司如今旗下拥有韩寒、安妮宝贝、石康等一批知名青年作者,出版了一大批发行量在10万册以上的畅销书,占有全国青春文学图书市场18%的份额,一举跃居细分市场前三位。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藏四库》丛书,正在创造全国单套书销售亿元纪录。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总经理李英健:“到今年的5月份,我们整个的万卷出版公司在市场占有的份额,据开卷统计达到了第32名,也就是说在全国570多家出版社的总排行32名。”
通过并购,辽宁出版集团把贴近市场的民营资源,纳入到出版发行平台当中,双方的优势对接带来了壹加壹大于二的结果。资本和资源结合之后,万卷出版公司的图书品种扩大了3倍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697%和642%。就在图书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的同时,辽宁出版集团还把眼光瞄准了另外一个市场,这才是它们的最终目标。
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慧英:“大约十年前,去参加就说被全世界出版人认为是,就说是出版业的奥林匹克盛会,就每年一度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那么去参加这个展览会,当时我看到在中国展区,包括了台湾出版和香港出版,没有发达国家的人来问津,冷冷清清的,几个大红柱子,几个大红灯笼,我当时觉得很受刺激。”
任慧英说,从那之后六七年,他再也没有去过法兰克福,而在2006年,任慧英再次来到法兰克福时,辽宁出版集团在中国出版业第一个进入了标志世界主流出版实力的八号馆,中国‘辽宁出版集团八个方块字,第一次出现在八号馆,许多国际出版公司主动上门洽谈业务。
任慧英:“我们才第一次感受到外国人怎么跟着我们跑,说你们这个什么选题卖给我吧,我们说不行,版税太低不卖,那在我们的展台,这边是意大利,这边是西班牙,然后就说因为我们人很多,然后我们老不停的管他们去借凳子,最后他们说不用还了,反正我们这也没有人。”
2006年开始,辽宁出版集团实现了从过去单一的引进,转变为规模型的输出;从版权出口,转变为成品书多元化出口;从原来主要和港台合作,实现了进入欧美和东南亚部分主流出版市场。在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国际出版中心主任陈慈良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些世界知名出版公司的书目。
记者:“能进入这个书目能意味着什么?”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出版中心主任陈慈良:“意味着就是我们进入了欧美主流图书市场。”
在陈慈良的工作室,记者还见到了这些分别用中英等文字印刷的图书,随机翻开其中一页,两个版本完全一样。陈慈良说,这些图书都是用国外书号出版的,中外文版本完全一样说明北方联合出版传媒的内容、设计已得到了国际认可。运用资本的力量,出版传媒将在全球五个发达国家设立连锁出版工作室,从借船出海到海外造船,跳出原来的中国元素、中国风格,转向做全球内容。
陈慈良:“现在我必须要全球内容做全球市场,我把全世界的资源做全球市场。”
改革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
走出省区界限、走出所有制界限、走出国门界限,辽宁出版集团外延式扩张的脚步逐步加快,企业发展的脚步也在同步加速。改革的力量为什么会如此强大?我们也专访了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
记者:“在您看来应该如何评估意识形态和市场规律的关系?”
柳斌杰:“这两个关系应该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你的产业越发展,你的实力越强,你占领的市场越多,你的意识形态的阵地越巩固,相反的你要失去了产业能力,失去了传播能力,失去了市场,等于你放弃了阵地,你没有这种观念去看待这个问题,你发展产业和你巩固意识形态阵地,你在两条道上跑,你做不好,这是我们思想观念上一大问题。”
柳斌杰说,长期以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的资源配置都是按照行政关系,违背了市场的规律,现在迫切需要打破这种布局,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重新布局。按照中央要求,两年之内,出版社要全部转企改制,三年之内所有非时政类的报刊也要走上市场,成为市场主体。
柳斌杰:“那么接着一步就要整合出版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这种资源配置的结构,集中优势,集中资源来培育几个中国第一流世界知名的出版传媒的集团。”
柳斌杰告诉记者,培育世界一流传媒集团任务艰巨,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传统模式下按照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体制,导致很多人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记者:“那今年重组和调整后会不会出现那些人担心的问题,这个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
柳斌杰:“没有任何问题,经历了这以后,现在我们的重组以后的,走向市场的这些集团,方向更加正确,为什么呢?这个道理在里面,现在的如果出了方向性的问题,影响到企业效益,跟它的利益有关系,原来那种体制,跟他任何利益没有关系,他们弄坏了,他走人了拉倒了,现在就不一样了,你要是私人投资干企业,你敢去把你的老本都砸在里面去嘛,它不可能,它一个基本的机制在那摆着,所以方向更加正确,这几年改革以后的出版集团,出版社基本就没有发生过这个问题,把关更加严了,所以我们所担心方向上的问题没有出现。”
柳斌杰说,北方联合出版传媒的经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改革到位的出版集团递增都是在30%以上。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打破区域界限,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行业界限,让资本和各种市场要素充分流动,走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由产品经营进入资本经营的时代,在未来十年内,让文化产业成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柳斌杰:“那么下一步我想我们国家的政策会进入到资本支持这样一个方向上去,就是为市场主体开辟安全可靠的投融资的渠道,为资本的流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资本的增值提供优惠的政策条件,这将会是我们整个国家政策的趋向,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
半小时观察: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
200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24家出版集团作过调查。结果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平均利润负增长43%。这个巨大的反差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出版传媒业实行转企改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成功的文化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创造的结果。就像《哈利波特》畅销全球,罗琳的遐思妙想固然重要,但离不开一个成熟的运营团队,一套完整的策划、生产、发行、销售体系,在她背后作为支撑。只有全面与市场接轨,使市场在配置资源、引领消费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文化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文化产业发展能够遵循这条规律,实现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双赢。
辽宁出版集团的改革经验让我们看到,把作品变成产品、把资源变成资本,出版传媒才能找到准确的定位,将自身的价值凸现出来。在文化产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的出版传媒,一头关联着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一头事关国家软实力的提高。这个行业自身不断改革,完善和发展,不仅带来经济上的巨大回报,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才能全面提升文化传播的能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