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全年GDP可能会接近9%
图2: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CPI、PPI到年底便能双双由“负”转“正”。
图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韩秀云认为们现在正是由结构性的通胀向全面性的通胀的一个转移的过程
图4: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提振经济需要更多的经融创新
中信证券预测中国全年GDP增长达9%
主编:孟庆海
编导:付豫、康敬峰、殷莉
摄像:张小明、贡存、李培
只有在市场持续回升,带动投资、消费需求合理释放的同时,产能过剩压力逐步减轻,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运行稳固、健康,中国经济才可能走出V型走势,进入下一轮扩张周期。
这几天正是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陆续亮相的时候,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全球经济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美欧日仍然身陷金融危机的泥潭,苦苦挣扎,中国经济却已经从年初的小阳春,转向了持续回暖,股市站上了3100点,楼市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交易火爆。被看作能提前预测经济体温的发电量用电量指标,也双双在六月份摆脱了连续负增长。而大家最关心的还是GDP增长,能不能在一季度6.1%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明天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相关的数据,我们今天就先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专家预测:二季度GDP增长或为8%,全年可达9%
在中信证券研究部,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给记者提供了一些相关数据,其中今年上半年固定投资增长超过30%,消费需求增长15%,尽管进出口数据还是负数,但是环比已经出现好转。
诸建芳:“我们预计二季度的GDP增长是8%,那么主要来看,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而且是市场一致的预期,前期大体是7%”。
牛犁:“一个投资都是30%多的增长,消费尽管名义增长百分之十五点几,但是这两个数据在2006年2007年的时候也没现在这么快。所以就是说从投资消费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的内需增长还是保持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态势”。
从去年底开始,我国就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初步遏止了增速下滑的势头,呈现出企稳向好的积极变化。素有经济冷暖风向标之称的全国发电量,在经历了连续数月低位徘徊和负位运行后,6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3.59%,首次实现转“负”为“正”。
诸建芳:“最核心的就是目前的经济复苏,是内需主导的一个强劲的复苏,那么其中的投资实际是超预期的一种增长状态”。
牛犁:“在国家一揽子刺激政策作用下,我们的内部需求,特别是投资消费,表现的比预期的好”。
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国家扩大内需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被认为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巨大推动力。特别是国家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生产企业输送了“血液”。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在国家一系消费政策的拉动下,国内市场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连创纪录,新车半年销量上跃居全球首位。
牛犁:“这个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是汽车它的销量应该说是显著的好于预期,另一方面是住房,不管是销售面积也好,还是销售额,都是在快速地增长,所以说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民间投资的跟进”。
诸建芳:“另外我们也注意到,投资里面实际上社会投资是有一部分跟进的并不是政府投资只有一个因素,那么这些因素实际上是可以有持续性的,而且我们也关注到从现行指标来看,就一个从信贷的投放,另外从新开工的项目的计划投资数,那么这个带有领先性的指标来看,实际上也能看到投资的一个,能够保持比较快增长的态势”。
通过对宏观数据的分析,诸建芳认为,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还会加速,特别是经济复苏和价格回升将导致收入回升,能源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以及利率下调减少财务成本等因素,那么今年第四季度工业利润将实现正增长。
诸建芳:“从它的一个走势来看,我们认为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增长速度可能还会进一步的提升,那么到第四季度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数的增长,GDP的季度增长。那么这种状态我想今年应该是比较确定的”。
牛犁:“就是今年全年的整体态势来说的话,GDP是一个逐季回升这样一个总体走势”。
前不久,世界银行发表《中国经济季报》,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由3个月前的6.5%上调至7.2%,而明年的增长预测则为7.7%。另外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也将今年中国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由6.8%上调至7.4%。而作为中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对全年的经济增长则更为乐观。
诸建芳:“我认为这个8%已经没有太多的悬念了,因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预计实际上最后出来的实际增长可能会显著超出这个情况,我们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能会接近9%”。
CPI和PPI双负增长,有望三四季度转“正”
看来,对二季度的GDP,专家们一致认为增幅会超越一季度。在林林总总的经济数据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CPI,是一个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当前的物价变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则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企业的经营情况。此前,国内CPI和PPI已经连续多个月出现了双双负增长,那么即将公布的二季度数据会不会有新的表现呢?我们再来看看相关机构的预测。
通常来说,CPI上涨意味着物价上涨,CPI下跌则代表着物价回落。从最近两年的CPI走势来看,伴随着物价的回落, CPI从去年2月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下跌, 并于今年2月由正转负, 此后的几个月一直在负值区间徘徊。 5月份CPI同比增幅为—1.4% 。即将公布的6月份CPI会继续在低位徘徊还是会止跌回升呢?日前不少机构进行了预测。
交通银行预计6月CPI同比增幅将在-1.5%~-1.1%,中值为-1.3%。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预计6月CPI同比增幅分别为-1.5%,较5月进一步下降。
上海证券认为,6月份CPI同比下降幅度为1.5%,降幅比上月的1.4%加深0.1个百分点。
不过相对于一些机构的悲观预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牛犁似乎要乐观一些,在他看来,6月份的CPI会比5月份有所回升。
牛犁:“如果说真的达到了负的1.1的话,也就是新涨价因素是有一个0.3”。
在牛犁看来,今年2月份以来CPI持续为负值,一方面说明物价仍在下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去年同期的基数太高。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CPI一直在低位徘徊又说明了什么呢?
牛犁:“我觉得应该可以算通缩,尽管就是说它的程度是负的,不到负的1点,所以说应该说还是比较轻,但是处于通缩这样一个短期,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态势”。
和CPI一样,PPI即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样倍受关注。一般情况下,如果产品出厂价格上升,商品的售价也会上升,因此,PPI是判断市场价格的一个先行指标。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PPI在去年8月创出10.1的高点以后, PPI呈现出持续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而PPI的持续下降,反映了经济由过热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变化过程。
牛犁:“5月份的话已经是跌到了负的7.2左右,就是坦率的说对于企业而言他卖的东西是,一般意义上而言,是价格是在下降的,所以是不利于他的经营和盈利状况,当然这个的话,大的背景基本面就是跟供需关系有关系,就是需求不旺,然后导致是厂家被迫的降价来销售他的产品,这个也是跟整体上当前国际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是密切关联的”。
持续数月下降的PPI目前能够止跌回升呢?机构似乎并不乐观。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预计,6月PPI同比下降7.5%左右,降幅比上月的负7.2%进一步加深。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预期则更加悲观,他们认为6月PPI同比增幅将为-7.8%。
牛犁:“我想应该是还是继续负增长加深的态势,我自己判断的话,可能在负的7.5左右”。
诸建芳:“二季度的CPI和PPI,我想它大体上还是一个负的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CPI、PPI同时为负说明目前中国经济仍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牛犁:“应该说是PPI和CPI一样,它也是在一个适度的增长范围之内是最合理的。因为是过低,显然表明整个工业经济运行企业的状况是不太好的”。
双双为负的CPI、PPI什么时候才能够走出持续低位徘徊的局面?下半年又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诸建芳:“那么从它的趋势来看,我们认为CPI到四季度就会变同比正的增长。从目前前三季度的一个负的状态变为正的状态。那么PPI的话,大体上它延续负增长的状态,延续的时间可能稍微会略长一点。但是到年底的话,也能看到它同比正增长的情况。”
牛犁:“三季度CPI还会是一个负增长的这样一个态势,应该说有望在四季度,CPI的指数会是由负转正 这样的一个态势。应该说PPI还有可能持续几个月的幅度比较大的负增长”。
通货膨胀初现端倪,经济需要金融创新
尽管,对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几项关键数据,机构和专家们都做出了相对乐观的预期。但他们也认为,宏观经济下一步运行仍然面临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股市、楼市大涨,国际资本涌入,带来了资产价格持续攀升。国际上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在美元贬值的预期下,近期出现了大幅度上涨,再加上国内为了拉动经济,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因素汇集到一起,会不会推动新一轮通货膨胀出现?眼下上至经济学家,下至普通百姓都很关心这个话题。
2008年,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为了抵御危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翻看今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大事记可以发现,央行并没有使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而是放开了“货币水龙头”。央行最新数据显示, 2009年6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远远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1.2万亿元,达到1.53万亿元,这是今年以来仅次于3月份和1月份的第三大信贷高峰月,至此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已达到7。37万亿元,这一数字远超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的目标,在国际金融危机依然肆虐的情况,天量贷款无疑有利于提振经济,复苏信心,以达到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但是。 如此天量的货币也引起市场对通胀的种种担忧。
记者:“我们国家在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是7.37万亿元 ,这个数字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年的投放总量,所以市场上就产生了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这样一种担忧。您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呢”?
曹远征:“如果以资产价格衡量,通货膨胀早就开始了。在全球都在上涨,特别是以石油为代表的资产价格都是在暴涨。在中国,房地产
、股票价格的上涨都是这个情况。那么以CPI、PPI,就是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为代表的 这个现在还没有出现”。
记者:“那资产价格上涨了它自然会一步步的传导到物价中来”。
曹远征:理论上,按传统常理上它的流动性会加大,会反映到物价上头。这次因为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整个产能过剩,所以它不会及时反映到以CPI表达的这个物价上头,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经济学理论在失效,它会反映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资产价格的上升”。
曹远征认为,通胀形成并非与货币增加如影随形,从货币增加到通货膨胀的发生,一般有一两年的滞后时间。此外,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令我国外需急剧减少,造成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对冲了物价上涨的风险。但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韩秀云认为认为,各国增发的巨量货币,使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低利率和流动性,这将使物价上涨难以避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韩秀云:“如果都在印(钞票)的情况之下,那不就面临着一个世界性的通胀已经开始了吗?那我们需要进口石油、进口天然气、进口铁矿石、进口所有东西,这个价格是否要上涨呢,所以我们面临着一种输入性的通胀,已经在逐渐逐渐向我们走来”。
2009年3月19日,美国宣布将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和至多1.25万亿美元“两房”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德国、英国的央行也都购入债券、增加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这些巨量货币是否引发通胀已引起一些机构的预警:国际清算银行六月表示,如果各国没能及时调整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期的全球通胀将难以避免。瑞士信贷发布最新报告则调高了对中国2010年的通胀预期。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则判断,我国货币供给大约会在1到2个季度之后传递到通货膨胀当中。
韩秀云:“苗头已经出现了,这个端倪已经出现了。所以应该说呢,我不希望我们存在侥幸的心理。我觉得呢我们现在正是由结构性的通胀向全面性的通胀的一个转移的过程”。
进入三月份以来,北京、上海等地的房价不断飙升,原材料价格也开始迅速攀升,以钢材为例,最近的两个月内,价格已经上涨了1000元。货币的扩张在一部分进入到实体经济的同时,也部分进入资本市场,推高资产价格,在企业经营未见好转的同时,我国股票市场却再次火爆。因此,下半年信贷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成为人们极其关注的问题。
记者:“那您看这种信贷井喷的情况在下半年会不会持续呢?”
曹远征:我个人的意见认为呢,是这么一个增速不应该持续下去。不然的话它尽管可能说是可能对CPI对其他影响不大,但它对资产价格影响非常之大,那么也会造成宏观经济的紊乱。”
韩秀云:“我想下半年可能是适当地会做一些调整,和上半年的不太一样。可能如果这经济真的要从谷底反弹以后,就没有必要再大量往里注流动资金,大量贷款了,就可能松一点让经济自然的反弹,回到它应该的地位,这个地方上就好”。
而曹远征同时指出,如果要在信贷总量控制的同时,增加货币发行在提振经济中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进一步配合。
曹远征:“它不在于信贷规模大小,是在于信贷是否流入实体经济,是否有一些金融创新的活动叫小企业获得这样的一个信贷,是否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使他有消费能力。”
记者:就还需要其他的一些手段
曹远征:“对,对。你比如说创业板的开启,比如说是风险投资,比如说农村微型金融,等等。这些新型创新必须要跟上,而靠传统的商业银行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半小时观察:消除通胀威胁,实现V型复苏
我们早就说过,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可能会出现三种走势,W型、V型还有L型。当政府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应集中释放之后,如果市场无法驱动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持续增长,短期内总需求再度收缩,经济增长就会出现二次探底,也就是W型走势。如果经济回升的基础脆弱,经济增长徘徊在较低水平,反倒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通胀压力不断增强,就会出现“低增长、高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也就是L型走势。只有在市场持续回升,带动投资、消费需求合理释放的同时,产能过剩压力逐步减轻,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经济运行稳固、健康,中国经济才可能走出V型走势,进入下一轮扩张周期。
随着国内股市楼市车市的火爆,现在看来,中国经济走出V型走势的各项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但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出现L型走势,也就是滞涨的风险也正在逐步增加。如果说,前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防止出现二次探底,那么消除通胀威胁将成为今后的一个重点。一方面要保持经济持续回升的态势,另一方面要防止出现经济泡沫,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经济平安渡过险滩。
我们期待,明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能给回暖中的中国经济带来一个惊喜,让身处危机中的人们看到更多的希望。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看清楚一点,经济的冬天毕竟还没有完全结束,现在只是说,最困难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这个时刻,我们既需要保持信心,也需要保留一份小心。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