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3日 15:57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说起“神童”,很多人都能说出几个。我国古代,有12岁就当上宰相的甘罗;七岁就能作诗的曹植;在国外,作曲家莫扎特六岁开演奏会;贝多芬十三岁就创作了三部奏鸣曲。这些人都常被称作“神童”,现如今,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提供各种早慧教育。可有一部早教书籍说,你的孩子也有可能成为“神童”,五个月认字,三岁脱盲,六岁就博览群书,你相信吗?
2009年9月的一天,北京的齐福生先生无意中在看电视时,看到了这样一段内容。
齐福生:说一岁半左右的小孩能识2000个汉字,他们方法很先进,和别的不一样。
齐福生看到的是一部题为《揭秘:0-6岁儿童大脑之谜》的电视片,从画面到节目名称形式,都很像一部科教专题片,内容介绍的是一种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说这种方法已经培养出了很多智力超群的儿童。
齐福生和老伴一生都从事教育工作,但仍然被这么神奇的早教方法所吸引。
齐福生老伴:我是中学教师,他是大学教师,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所以才觉得稀罕,觉得挺新奇的。
老两口有个小孙女不到两岁,正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时期。
看到这部20来分钟的电视片,一生都搞教育的老两口是感叹不已,他们想,自己两岁的小孙女,能不能用这种新奇的方法来培养呢?聚精会神看完,他们才发现原来这其实是个广告,一段电视购物广告,销售的是一套名为《早教革命》的早教资料。
齐福生:准备去买那个材料。
齐福生老伴:打电话问问吧,看能买我们就买,后来我们就打电话。
齐福生:销售员说是教育部组织的,他说这个了。
《早教革命》系列教育材料,包含有三本书和八张光盘,内容介绍的是一种“立体早教法”。每套售价598元,价格可谓不菲。贵是贵了点,可销售人员强调《早教革命》是“教育部组织的”,广告中也说是受命于教育部编写的,这应该很权威了,可齐先生还是有点不太放心,广告中那么说,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根据这套教材的介绍,编写者名叫冯德全,在湖北武汉市,记者见到了冯德全本人。
来到武汉,多方打听之后,在一个居民小区里,记者找到了这家冯德全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据工作人员介绍,冯德全是从做“0岁方案”开始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体早教法”。
湖北冯德全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 冯德全 有100多万家庭参加了“0岁方案”,培养了大批的特别优秀的孩子。
在研究所张贴的宣传画上,记者看到有很多孩子的照片,冯德全说,这些孩子都是用“立体早教法”培养的。他们当中,有的三岁就认2000字,有的9岁小学毕业,有的13岁就上了初中三年级。
湖北冯德全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冯德全 比如说太原的孙天昌,他从3岁脱盲到13岁,读了4千册书,很喜欢读书,博览群书。
孙天昌,是冯德全经常提到的一个成功典范,也是《早教革命》的电视广告中专门特别介绍的一个孩子。他10岁就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3岁上了大学。那么,孙天昌是不是真有其人呢?他与这个“立体早教法”又是什么关系呢?
记者通过教育部门查找,得知在中国科技大学2007级少年班确实有位名叫孙天昌的学生,他的父母目前在太原居住。那么,这个孙天昌和广告中的孙天昌是同一个人吗?
记者来到太原,见到了孙天昌的父母,的确正是广告中的那对父母。
记者:你是按照冯德全的立体早教法教的孙天昌吗?
孙天昌母亲:孙天昌这个教育没有任何的方案方法。
孙天昌的父母说,孙天昌的学习成长经历,其实跟冯德全的“立体早教法”没一点关系,而是得益于家庭环境。孙天昌的爷爷和奶奶都是教师,孙天昌五岁半时,父母也都辞去工作,应聘到一家学校做老师。一家人都是教师,所以孩子从小到大更多是他们自己在教育。
孙天昌父亲:我们明确的讲,我们孩子没有按照什么冯式早期立体教育的一个方法去教育孩子。
既然与《早教革命》上的“立体早教法”并没有什么关系,孙天昌和父母怎么会出现在《早教革命》教材的电视广告中呢?
孙天昌的母亲:没有答应任何人用我们和孙天昌的名义做任何广告。
广告片里的片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孙天昌的父母回忆,他们的确曾经跟冯德全有过接触,当时是冯德全主动找到他们的,说是要开一个早期教育成果交流会。
孙天昌的父亲:冯德全说的是早期教育成果经验交流会,有好多成功的家庭都会去,这些经验要总结出来,对更多的人会有帮助的。说希望我们去,冯德全亲自来邀请的。
接到邀请后,他们一家就动身去了吉林省长春市,参加交流会,会后说要录一些电视资料。
孙天昌的父亲:第一天开会,第二天就去到东北师范大学说是录下资料片。
记者:当时你们做节目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告诉你们将来会用于广告的用途?
答:这个没有说过。
问:你做节目,他有没有给你钱?
孙天昌母亲:没有,我们做节目相当于邀请我们去,然后请你们来,来回费用他们出的,其他都没有了。
孙天昌的母亲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只是谈了一些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心得,没想到自己和孩子会被用在了广告里,反复播出,如今还经常会有各地的家长打来电话询问,他们感到非常苦恼。
孙天昌的父亲:我孩子也很恼火,从大学里面打电话,说你们又在做什么节目,怎么弄得现在同学们天天跟开玩笑似的,当一个笑料说,他还专门为这个事情给冯德全打过电话,他不让用他来做广告。
未经孙天昌一家的许可,《早教革命》擅自使用了他们的形象和经历,移花接木,用于广告中,成了极具说服力的例证。一个广告中的成功典范是如此,在《早教革命》教材的广告中,还有哪些让你想不到的地方呢?
在《早教革命》的电视购物广告中有一个片段,这段内容中一共出现了三名主持人的形象,其中,凤凰卫视的这个画面上主持人是刘墉,画面上他正在主持的是《世说心语》栏目的一个版块《今日心语》,《大智若愚》是这期节目的主题,这个栏目的内容是教大家为人处事的技巧,整期节目没有任何涉及早教的内容。不仅如此,广告中说,上世纪末,媒体对这些孩子进行了报道,而经过记者查询,《大智若愚》这期节目是在2008年7月播出的,两个时间相差十年之久。
还有一位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七套的节目主持人李威,而他的情况,更让人啼笑皆非。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李威 他现在用的画面是我主持的《科技苑》栏目的背景,但是他把里面的图像替掉了,原来电视的那个位置他换成了一个孩子(的图像),我主持的节目一个是《科技苑》,一个是《每日农经》,这两个节目都是讲农业知识和农业实用信息的,不可能涉及早教的内容,我想他这样的做法应该是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并且对我的名誉造成了一定损失,所以我保留提起诉讼的权利。
未经许可和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肖像,用于广告宣传,已经涉嫌侵权,而在记者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早教革命》的广告中,假冒之处还有更严重的内容,而那恰恰又是让家长们最信赖的。
在《早教革命》这部早教书籍和光盘的广告片中,还有这样的内容格外引人注目。“1978年2月的某一天,时任教育部‘儿童潜能开发’顾问的冯德全教授,接到了关于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的命令,随后的一个月,婴幼儿潜能开发课题组在武汉成立。”“2007年8月,当太阳像往常一样悄然升起、光耀大地时,一段改变中华民族未来的时刻即将来临,由教育部‘科学教育——开发儿童潜能’课题顾问、中国当代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受命编写的首套立体早教法教材《早教革命》问世。”
除了时任教育部“儿童潜能开发”课题组顾问,还有这样的字眼“由教育部‘科学教育——开发儿童潜能’课题顾问、中国当代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受命编写的”,和很多家长一样,“教育部”这三个字,深深吸引了北京的齐先生,这样的描述,无疑透露着一种权威,那么,广告中提到的这个教育部“儿童潜能开发”课题组是怎么回事,它是否存在呢?
原教育部副部长 韦钰 教育部有一个教育研究基金曾经立过这个题。
韦钰,原教育部副部长,她向记者介绍,教育部有一个教育研究基金曾设立过一个课题,但课题的全称是《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研究》,而且这个课题是在1998年她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之后开始的,与广告宣传中所说的1978年相差有二十年。
此外,广告中说,该课题组是在冯德全所在的城市武汉成立,而实际上教育部的课题组是在江苏,为进一步求证,采访中韦钰部长又给课题负责人、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张光鉴打去电话,对方明确表示,从来没有聘请过片中冠以“早教之父”的冯德全担任课题组顾问。
那么,《早教革命》以及“立体早教法”,是不是受命于教育部研究的成果呢?北京的齐先生就此也向教育部做过咨询。
齐福生:给教育部打了电话,教育部幼教处,他给我回答他查一查。过了两天,他查一查,(回话说)没有这个事,我们这儿没有这种幼教的(教材)。
记者:《早教革命》是教育部来委托你们编写的?
冯德全:不是,那是我自己编的。
再看《早教革命》的广告片,的确制作得很巧妙,全片很大程度模仿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的包装形式,并且取名为《科学探索》。
齐福生老伴:刚开始没觉得是广告,而且觉得是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国《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做广告。《广告法》第十三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显然这则广告片和宣传的内容存在诸多不实和违法之处,而在采访中,多位专家也对《早教革命》资料中的“立体早教法”提出了质疑。
采访时,冯德全一直强调,“立体早教法”的重点在“立体”二字上,让孩子“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发展,然而,专家指出,理论上没错,但仔细分析其早教法,重点其实就是强调在识字上,而很小就能认识很多字,往往是最容易打动家长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王化敏 我看冯德全的材料,他最重要的一点,对家长影响最深的一点,就是说5个月开始识字,3(岁)扫盲,才是对家长刺激最大的内容。因为他前面所说的什么健康语言发展,还有交友能力,品德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最后不是落实到这些内容上,而是落实到识字上,它和其他的不同就是识字,落脚点落在识字上,而且这种口号提出来,非常蛊惑大家的人心。
在《早教革命》书籍和光盘的外包装上,有这样一个《婴幼儿发展标准》,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刘占兰告诉记者,这个标准明显有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占兰 这个标准当中,我们很轻易能够看出漏洞来,首先我们看0到1岁的,第四条讲到0到1岁的孩子开口说话,能说出单个的字,下面就提出来能背诵五言绝句,怎么可能背诵五言绝句。上面提到背单字,后面就背五言绝句,那么,这个标准都是自相矛盾的。
依照这个标准要求,孩子两岁左右识字量达到2000个,三岁左右达到3000个,四岁能流畅地读书、看报,五到六岁让孩子掌握三年级以下的知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占兰 这是典型的超前教育,是我们学前教育当前最大的误区之一,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违背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从1978年就开始从事学前教育领域,三十多年里接触了大量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龄前儿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 冯晓霞 这个现象我们没有看到,完全没有压力的,就能够认识3000个字,我不敢说一定就做不到,但是我没有见过。
从事汉字研究四十多年的王宁教授告诉记者,只有理解掌握了音、形、义、用才能叫做真正的识字,而幼儿通过接受反复的刺激,从表面上看是能够记住一些文字,但其实是一个障眼法。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 王宁 我们知道指认,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可以被他指认,比如位置,这个字比如说我贴到墙的中等的(位置),每次我都抱着在我的前面,都在那儿,而且(字)旁边那些东西都有它的背景,你老去弄,老去弄,重复这个东西以后,他会凭借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找到这个东西。你看那个马戏团的训练那个动物,他怎么训练的,他就是不断的重复,养成了他本能一种反射性的东西。
而靠着反复的强化训练和刺激,幼儿即便形成了对某些文字的指认,由于脑部负责记忆文字表述的区域发育欠缺,也不能维持很长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 王宁 一个阿姨天天去,他就会认识了,张阿姨、李阿姨,他就会认识,好,你半年不去,你再去,他就不认识你了,何况一个字呢,这个字比人要抽象得多吧。
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总的来说你小时候的东西是不容易记住的,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大脑负责这个记忆情节的,记忆这种文字表述的回路还没有形成好。所以那个时候你叫孩子拼命地记,实际上是没有用的 ,你就是很累很累教他,他都会忘掉。
韦钰部长告诉记者,最为重要的是,现代科学已反复证明,一个人的认知发展与脑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孩子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认知发展和教育重点,必须要与脑发育的过程和阶段相适应,如果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过早地训练幼儿练习识字,看似认得了很多字,其实已误入歧途,而对孩子造成的潜在危害、弊端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北京的一位幼儿园老师,就曾经接触过两个三岁识字量达到3000个的孩子。
北京市某幼儿园老师 往往游离在其他小朋友之外的,他会自己溜达自己玩,跟小朋友的交流就会很少,还有一个孩子,他的语言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上,就会明显跟同龄的孩子相比偏弱一些,处于中等、中下等这样的状态,他对书本的兴趣、对文字的兴趣,大于他对周围的环境好奇和观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占兰:家长的中介作用极为重要,你在早期给孩子的哪一种刺激越多,他就会顺着这样的一个感觉通道来发展,而其它方面就弱化了,如果孩子只对这种抽象的、方块字那样的东西,从5个月开始感兴趣,而广泛的、对他一生特别重要的经验,没有机会学习接触了,那他的后果可想而知了。
2009年11月19日,教育部专门发布一则声明。
声明说:近期,我部经常接到各地家长来电举报和询问,国内多家电视台频繁播出题为“科技探索”、“揭秘婴幼儿大脑”等宣传片,推销《早教革命》书籍及光盘,一些报纸和网络媒体也大力宣传该书,并在其购物广告和宣传中多处冒用教育部名义,称该套资料“受教育部委托,得到教育部认可”,编写者是“教育部儿童潜能开发顾问”或“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高级顾问”,或称该书“被教育部列为中国家庭早期教育范本,并受到了高层关注”,“被教育部倡导且大力推广”等等。为此,教育部办公厅声明:教育部从未聘任过儿童潜能开发顾问和科学教育课题顾问,从未组织、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编写《早教革命》,更未鉴定、推荐和倡导《早教革命》。《早教革命》一书的编写、出版发行和推广行为均与我部无关。在儿童早期过早进行识字强化训练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请有关单位和广大家长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特此声明。
对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催生出了庞大的早教市场,但其中夸大宣传者有之,浑水摸鱼者有之,确实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心切的家长需要擦亮眼睛。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