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2009/02/10)

2010年02月26日 09:55  节目文稿集 我要评论

  

解说:文理要不要分科,教育部问及全社会,分学生素质不全面,和学生负担太沉重,一道选择题大家左右为难,也或许是道论述题,分不分,民众开出哪些药方?《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这两天关于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上至国家的教育部门,专家学者,下到每一个普通的百姓,特别在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看法。那么我们在高中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取消了文理分科是否能够解决中国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今天我们将就此事展开评论,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何帆和张鸿,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各位发表您的看法,您可以登陆央视网、腾讯搜搜网和搜狐网,在节目当中,稍候我们将会来关注各位的网络留言。    节目一开始,我们还是一起来关注一下,引发了全民大讨论的,关于高中阶段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     解说:进入2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归纳,以20个重大问题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开始寻求全社会的智慧。20个重大问题中,关于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倍受关注。它让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沿袭了30年的高中文理分科制度,再次接受全社会民众的讨论与考量。    问题公布几天的时间里,教育部官方网站上,有400多人留言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投票比例中约55%的网友表示赞成,但同时也有超过40%的网友,则对取消文理分科表示反对。      赞同取消文理分科的声音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就明确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我国现行教育中有三大“病症”。首先是文理分家导致人文情怀缺失;其次是教育行政化使知识分子无心学问;最后是阅读能力下降导致国民素质降低。    著名教育专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许智宏此前也表示,现时的教育高中文理分科,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才接受通识教育,使得学生的功底不够。     但反对的声音也很多,一些在校老师认为,文理分科如果取消,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必然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业压力已经很重的现在,如果高三继续修9门课程,学生将不堪重负。面对社会的争论,读书的高中学生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高中学生(男):文理分班不太好,那些偏科现象非常严重了。    高中学生(女):术业有专攻嘛,你肯定有自己擅长的科目。所以我觉得这样文理分科还是挺好的。        解说:文理分科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题目,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分类选拔人才,高中部的文理分科开始。    三十年来在文理分科制度下,社会专业人才的缺失得到了迅速补充,然而同时文理分科制度一直在引发人们的讨论,专家从理论上讲,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既具有科学精神,也具有人文精神,文理分科不合理,但从实践上讲,学生中“全才少,偏才多”,是培养“什么都学都不精”还是培养“专业人才”,也值得民众思考。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背后都牵扯着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和整个社会的人才理念。    教育部这次重提文理分科的讨论,是否预示着沿袭了30年的文理分科时代的将会终结,或者还会延续,也或许将有更大的政策调整?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文理分科:激辩百年 困局犹在     主持人:其实这样一场全民大讨论当中,大家会发现,支持的观点和反对的观点似乎是不相上下的,二位在关注这个全民大讨论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你们感兴趣的地方?    张鸿:我(感)兴趣的就是这个讨论特别热闹,很多人愿意参与进来,如果简单地分,它就是赞同和反对,这一次提出来的,就是说把它合到一块的主要的理由就是一个,就是通常教育,他们认为,高中阶段应该是一个通才教育阶段,有利于整个的学生的什么呢,就是说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这个培养。    主持人:没错。    张鸿:那就是说过去我们这种物理归物理,中文归中文的这种模式,可能会让理科的人,他缺少一些人文精神,可能会让文科的人缺少一些科学的这种。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何帆发现什么?    何帆: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规律,就是基本上是那些站得比较高的人,是在赞成取消,站得比较低的人,大部分是在反对取消,然后站在外面的人,是赞成取消,站在里边的人,是反对取消。    主持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何帆:学生是赞成取消,学生是在反对取消,如果说老师的话,大学的老师是赞成取消的,但是中学的老师是反对取消。如果说学生的话,是那些已经考上大学的往届生有一些是赞成取消,但是正在高中读书的那些学生是反对取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实际上如果你取消的话,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现在正在教高中的那些老师,和现在正在读高中的那些学生。    主持人:甚至马上要面临着分班了。    何帆: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实际上他们反对的理由就是,我的负担会更加加重,现在这些高中的老师,和高中的学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活得最累的这样的一群人。那么现在如果是分科的话,那一个学生要高考的时候,基本上要准备6门课,那如果是不分科,那就是9门课,它就会活得更累。所以我想这个讨论呢,实际上我们还要看到,这些来自最基层的这些老师和学生的呼声。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在网络上也来搜集一下,这些来自基层的呼声,也许他们就是刚才你所说的,各个方阵当中,不同的代言人,马上来关注一下第一个网友留言,这个署名叫“麻辣教师”的网友说,“我从事中学教学20年了,我认为分文理科是抹杀中国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机会,在学生进入高二之前,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多少,有关文理科目的知识,他们很多是盲目地进入高二的文理科学习的,等到高三,才知道自己在哪些科目学的得心应手,同时我们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天性和教师的因材施教的机会也被彻底地抹杀了。”这是来自教师的一个观点。    “超级动物园”说,“取消文理分科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兔子要学会吃肉,狮子要学会吃草。”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您觉得。    何帆:这个讨论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    主持人:对。    何帆:这个讨论已经讨论了一百多年了。    主持人:它真的是有历史严格的一个话题讨论。    何帆:对,1902年,那个时候还是清朝,当时的时候清政府就出台一个亲定中学生堂课程,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文理分科,不过那时候不叫理科,叫实科,就是实业的实,那么后来没有实行几年,后来发现不行,就又把它合并了,取消了这个文理分科,但是取消之后呢,取消有取消的问题,因为取消之后呢,当时的时候,中学的学时很短,然后要学的课程特别多,学生受不了。所以到1909年的时候,又开始发生了一个变化,那个时候是学习德国的模式,又重新把它分成文科和实科,那再过了几年,就到了中华民国了,中华民国的时候,1912年的时候,当时的教育部,当时管教育部的是一个赫赫有名的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那么他呢。    主持人:他的做法是什么?    何帆:他的做法就是开始把这个文理分科取消了,取消了之后呢,做一个普通教育,这个时候我们把全部合在一起,但是实行没几年发现,又出现问题,所以又取消,所以我们看到一百多年来围绕着文理分科,一直合了分,分了合,每一次改革,好像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次改革好像都是一次进步,但是进步了一百年到现在我们发现还是在原地踏步。    主持人:其实我想我们不必说到那么早之前,就是在最近这些年当中,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不少的地方,也做了改革方面的尝试。    张鸿:对,最近一些地方,一些省市都在有这样的尝试,你比如说江苏,它最近10年来已经用了5个方案,这5个方案平心而论,我是觉得,它好像是离素质教育的考试越来越近了。    主持人:都是什么样的方案?    张鸿:高考方案,比如说它08年的时候,实行了一个新方案,叫“三加学术水平测试”,就是基础三门,学术水平测试一门,然后,综合素质评价一门,学术水平测试里面,包括了很多门课,然后综合评价包括你的社交能力等等这些评价,这个呢,我们看上去从考试的角度来说,确实有点考你的综合素质,什么都有,但是呢,在执行起来遇到了麻烦,就是第一,当年参加高考这些学生,他们被弄蒙了,因为你想想十年五个方案,就是我还没参加高考,我就要知道今年到底是什么方案,我不知道,我没法提前预测到,然后我提前的复习;第二就是在实行的过程当中,它和全国的统招的这样一个高考的招生模式,产生了冲突,比如说很多的大学甚至不知道,你江苏我到底招哪些学生啊,我的分数线怎么来划定啊。    主持人:区域的特色和全国的特色不一样了。    张鸿:因为它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所以出现什么呢,出现状元上不了北大,按说呢,好像综合素质考试,如果我们真是一个测评的话,那状元,考试状元上不了北大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个在大家传统的这么多年的一个意识里,觉得状元怎么能上不了北大呢,尤其是状元上不了北大,它后面其实意味着很多人,你本来可能可以上一本的,你上不了一本,本来你可以上二本的,你只能到三本里去。    主持人:对。    张鸿:所以就又临时又调整了方案,让这些人能够到他的最低分数线里面去,所以这个就是说对于这些当年参加考试,尤其是改革当年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讲,他们和他们的家长就蒙掉了。    何帆:所以等于这个改革来改革去,很多学生变成改革的试验品,变成了小白鼠。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对学生是不公平,那么究竟在高中教育阶段,是不是应该取消文理分科,取消文理分科究竟能不能够解决中国的教育所面临的这一系列的挑战?马上继续我们的评论。        解说:新讨论,老话题,炒了近百年,变了若干次,文理科分分合合的背后,我们究竟在关注哪些问题?《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好,欢迎回到我们的节目当中,在今天的《今日观察》里,我们和大家关注的是现在在全社会都在热议的高中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马上我们来看看几位网友上传的漫画,在漫画当中,他们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个话题的一些关注和看法,第一幅漫画,非常得有趣,当中有一个人正在发出一个疑问说,我们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才吗,大家注意看一下这两个人才,猛的一看似乎手臂很强壮,可是你注意它是一个畸形儿。     何帆:这两个都是偏科的学生。    主持人:偏科,特偏。而且这个粗和细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好像文科和理科变成了一个鱼和熊掌的关系。你只能取其一,我想这可能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再来看看第二幅漫画,第二幅漫画,是一个气喘吁吁的学生,如果在文理不分科的情况之下,他告诉我们高考制度不变,要想做全能型,苦的是我们的学生,你看他搬着这么多的书要上高考这两阶台阶,不是那么容易上啊。    张鸿:这是老师和家长普遍担心的。    主持人:对。    张鸿:就是你负担会不会相应地加重。    主持人:没错。再来看一看下面这幅漫画,这个是在一个应该类似拳击比赛的赛场上,周边有很多的关注者,但是场上的两名队员呢,他们的实力似乎相差很多,一个是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应试教育,一个是我们已经提倡很久的素质教育,但是它们的强壮程度在此是一目了然的,然后应试教育还非常轻蔑地看着它的对手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何帆:因为它不仅它强大,它是一个不倒翁。    主持人:对。    何帆:就是你怎么改革,它都会有变通的办法。    主持人:没错。所以关于是不是应该取消文理分科,包括这种讨论这个现象本身,各大媒体也都给予了关注和评论,马上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解说:2月9号,新华社发表“三问:取消文理分科”的特稿文章,文章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取消文理分科;其次,取消文理分科是否加重学生负担;最后,我们取消文理分科需要什么样的改革配套?文章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建立多元录取体系,实行自主招生,对应这样的制度,方可谈及中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问题,如果由于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改变学生评价体系,那么文理分科虽很必要,但却不可行。    2月10号,《光明日报》以“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很多人认为,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下,无论分科与不分科,区别都不大,只有把教育对准人本身,才能真正注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但有一个前提不要忽视,这样的教育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多元评价体系与升学制度上,问题才可能解决。    《扬子晚报》则以“应试教育不死,取消文理分科又何益?”为题发表媒体观点。文章说,要想实现取消文理分科的愿景,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去除应试教育,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否则单纯取消文理分科,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重学生负担,客观上助长了应试教育。    中国网文章的主题,则是集中在体制层面的讨论。文章说,体制不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就是瞎折腾,只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而不改革教育体制,我们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将会越来越重,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不会得到提高,最终会背离了我们取消了文理分科的初衷。如果是这样的话,文理分科还不如不取消呢。    取消文理分科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如今的讨论,却是日渐升温。纵观国家媒体的讨论,我们发现,当下社会各界,更多是在表达改变文理分科这个现实背后的现实性担心。    规矩真的变了,学生考试的课程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会不会由此更沉重,未来学生升学,考评体系又将如何建立?这场当下社会的大讨论,从一个问题出发,现在将该开始淹没在带出的问题之中。   文理分科与否不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到的许多的评论呢,其实都是围绕着文理分科究竟应不应该取消这件事情本身来展开的。我也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从我们节目开始到现在,虽然跟两位评论员不断地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似乎你们并没有很明确地表达出,你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的倾向性,这是为什么?    张鸿:因为它,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回答是,或者是、不是,同意或者不同意这样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只是一个浮在面上的一个问题,刚才很多评论其实也提到了,就是在这之后,它后面是什么问题,是应试教育和高考的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主持人:对。    张鸿:那么这个桥是什么形状的,大家,这些考生就会瞄着这个桥,我们叫过桥术,大家就会研究怎么才能过去,如果你是铁索桥的话,那我就得研究怎么才能通过铁索桥,如果你是木板桥的话,我怎么骑自行车过去,如果你是一个斜拉桥的话,那我开车可能就过去了。所以大家是瞄着这个,我们叫指挥棒,高考是中学教育的一个指挥棒。所以我们其实期待两种标准,一个标准是综合素质这个标准,希望所有的中学生都有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都能提高,但是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考的其实是综合素质的其中之一,就是考试素质,我们不得不承认考试也是一种素质。    主持人:应试技巧,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张鸿:对,包括记忆能力等等。就像我们在足球场上,如果我们要选拔一个好的足球前锋的话,那其实我们就要看他能不能进球,能不能射门,对不对。但是我们来一个田径的指标,说如果你要是想当前锋的话,你必须得3200米跑多少,这个中国足协原来干过这个事,就是一些优秀的足球前锋,他为了成为足球前锋,能踢上足球,他就得先去练田径。所以这个田径的指标,如果你不取消的话,那我田径运动员就会来踢足球,所以这个就是说,我们如果高考应试教育,高考的招生这个制度如果不改变的话,谈这个前面的分不分科,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我们的制度的问题。    张鸿:对。    何帆:对,其实文理分科它是个伪命题。如果没有高考制度的话,我想不会有这么多人对文理分科感兴趣。    主持人:如此在意。    何帆:对,因为我们经常会说,谁家的孩子偏科,但是你注意到没有,大家在衡量这个孩子是不是偏科的时候,他这个判断的标准是有选择性的,比如说,如果你的语文很好,数学也很好,但是你的美术很差,音乐也很差,没有人会说你偏科的。    主持人:没有人用这个概念。    何帆:对,但是如果你说,你音乐很好,但是你的英语学得很差,那不得了,这个偏科偏得太厉害。所以我倒觉得,我们现在实际上在当前的这种分科的情况下,有的孩子偏科倒是件好事,因为他偏科,反映出来他对那个是有兴趣。    主持人:对。    何帆:他表明出来,他在特定的学科,特定的领域,他是有才能的,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改革应试的教育,这时候我们就把文理分科取消,一定要去请求一个通识教育,往往会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可能最后出现的一个求全责备,然后抹杀了很多人才。     主持人:其实我想教育的本身,一定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的,有的时候我们的愿望和现实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应试教育,它一定是在很多的场合,很多的时候都是会遭到大家诟病的,但有时候你自己得想一想,可能在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之下,这也许是我们唯一可以做出的一个比较科学和合理的选择。当然呢,在应试教育铺天盖地的同时,我们也从来没有忘记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    张鸿:对。    主持人:只是刚才你们提到的制度层面,我们特别想知道究竟我们如何才能够放大这个素质教育?怎么样真正的加强我们的素质教育?    张鸿:其实这个涉及到我们到底要把中学生培养成什么人,那他往上的话,就是大学生培养成什么人,因为很多人认为,高中阶段应该是一个通才教育,甚至大学的一二年级,都应该是一个通才教育,那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标准,然后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制定我们的政策,其实分或者是不分,文理它怎么,中学怎么学,这个在国际上没有一定之规,大多数国家呢,它是不分的,但是其实你比如说在日本它是分的,那在中国的香港,在中国的台湾也都是分的,但是它们没有遇到像我们现在这么多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在美国,它是不分,但是它是讲究文理,其实是在课程上有分的,但是它每年考试的时候,究竟是怎么考的呢,是学分制,就是你是考语文,考数学,考一个科学,这个科学可能是有我们很多理科的这种概念在里面,但是其实,他其他的这些学分都要修够,然后你愿意什么时候考就什么时候考,这是我们的高考制度所不能做到的。    主持人:其实很多的国外的学生,他们是在上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进行专业的一个划分。在中学阶段可能更多的是一个通才的学习的教育的。    何帆:这个通才的教育也好,包括素质教育也好,这都是舶来品,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们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主持人:对。    何帆:现在改成了素质教育。    主持人:素质教育。    何帆:通才教育。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引进这些概念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误读,这个通才教育,在国外它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叫Liberary  education,如果我们直接翻译过来,它应该叫自由教育,如果是说我们现在还是应试教育,那我们再,不管是分科,还是不分科,其实我们培养的是什么,还是考试的能力,因为你文科是题海,理科也是题海。    主持人:一样。    何帆:如果你把这个文理把它合并之后,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题海。所以这是实际上我们培养的不是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是终身考试的能力。如果我们一定是从在考试制度没有改变之前,我们去盲目的去谈文理分科还是不分科,去谈这个通识教育,就有一点买椟还珠的感觉。    主持人:听完了二位的观点呢,我想我们也马上来听一听,我们特约评论员对于现在正在大讨论的高中教育阶段,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这个问题,他们自己独特的观点,一块儿来看。        杨振宁(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整个对于中国的教育的办法里头,我自己觉得太硬性规定的事情太多了,这个制度应该松一点,使得学生他的自由度比较大一点。我建议不把学生变成文科跟理科硬性的规定,分科不分科,数理化生物这些课,在高中我觉得要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是为将来念理工的学生,一种是为将来不愿意念理工的学生。        黄依倩(香港大学内地招生总监):香港在目前为止,还是分得很清楚,是文科学生,或者是理科学生,或者是经济类的学生,那么最近香港其实到2012年就会做一个很大的改革。这个改革就会把这个文理的概念是比较打破掉,就是说这个学生你未必这么早就去形成意识,文科班或者理科班,这个改革的做法,最主要是从大学对中学生的入学要求开始做的。那么(大学)入学的要求改变了,那么中学相应来说,它的教学设置会改变。        徐小平(新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实际上教育应该是包括文理科,包括博士,都应该是以毕业后的出路为导向的。如果以毕业后的出路为导向的话,坦率说,文理科不仅是分不分,不是个问题,有些文理科是不是要学,都是个问题,中国教育应该从以学历知识为本位,变成以技术就业为核心。这样一来,什么人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清清楚楚。        主持人:是不是应该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如何来面对我们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的困境,现在我们网友同样也发来了很多自己的看法,马上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位署名叫“飞天小丸子”的网友说,“我是一个高一的学生,我现在就等着上高二分科减轻负担呢。”这是一个观点。    来,“悠然茉莉”说,“取消文理分科,越快越好”。    “明前绿茶”的网友,他的留言,他说:“我是一名高中教师,我个人觉得只要不取消高考,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学校向教师要成绩,教师已经是在交题目,不是在教书,更谈不上育人,教师是在急功近利潜移默化给了学生。”    其实我特别想跟“明前绿茶”这位网友交流一下,我们特别感谢您踊跃地参与了我们的节目的讨论,但是呢,对于您刚才提到的,取消高考这样的观点,我个人还是不太敢苟同,所谓现在普遍的说高考是我们的一个独木桥,对于高考这种做法,有这样的或者那样的质疑,或者是不满的看法,但是毕竟呢,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在今天的现实情况下,它可能还是我们万千学子求学的一条相对来说比较公正的路。所以我想对我而言,我更希望是完善这样一个制度,而不是简单地取消这样一个制度,不知道您是否认同。好了,那我们在看完了网友的观点之后呢,也来听一听二位评论员,你们此刻的想法,对于如何来完善我们的教育制度,如果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困境,你们还有什么的样建议?    张鸿:这一次是在征求意见嘛,所以我想提一个建议,就是说我们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部一定要慎之又慎,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个高中文理分不分科,其实是它系统的一个系列问题,20个问题当中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其他的这些问题,可能都比这一个问题重要,所以在你推出了改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我们的每一个改革,可能要让具体的那一个高中生,一个高中生的家长,要承担它的改革,试错的承担,就是我们一项改革,可以说你改革试错了,那可以没有问题,但是具体承担它的,是这些高考,将要参加高考,和正在复习的这些学生,甚至已经分过科了,高一的这些学生,那如何避免或者是尽量减少他们的所承担的这些损失,是我们教育部门,主管部门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不是说轻易地就可以拿出一个方案,我们来试一试,那您可能这样一个试的方案,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何帆:我们现在看到教育部拿出来了20多个题目,公开征求大家的意见,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这说明教育部呢,自己现在也开始认清楚一点,就是教育并不是教育部一个部门的事情,教育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文理分科不分科的问题,它的背后实际上是高考制度的问题,而高考制度的问题,它的背后呢,又是整个招生制度的问题,招生制度的背后,是现在的就业市场,和包括人才评价。我们整个社会对人才评价的这个制度,所以呢,实际上教育体制改革呢,它是我们全体国民出的一个考卷,如果这个考卷只有教育部一个部门出出题,而且在教育部出的这个题里面呢,我们又只答文理分科不分科这一个题目,我想最后我们全体国民的成绩都是不及格。因为现在的这个教育体制改革,实际上应该是我们把各个部门,包括各种社会的力量,都能够融合在这个教育体制改革当中,你比如说教育是不是只能政府来公办,包括有很多民间的力量,也在跃跃欲试,也希望能够参加,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放松这个口子,能够让更多的力量都能够参加进来,我想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让更多的人能够更方便地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