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节目视频<<<<<<<<<
到海外去抄底,到海外去抄底,金融风暴冲击后的沙滩,留下的是馅饼,还是陷阱?海外淘金,淘到的是黄沙,还是黄金?全球顶尖学者,齐集汇聚《今日观察》,群雄激辨,论战海外抄底。《今日观察》重磅推出。
力拓毁约,中铝出海遇挫,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为何亮起红灯?《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今天要继续我们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抄底行动的讨论。去年的2月份开始,中铝集团的首次大规模的海外出征历程,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大片。从2008年的2月1号这部电影震惊世界的开场,历时了一年半,经历了无数次戏剧性的悲欢离合,这个故事终于在今年的6月5号告一段落。然而电影的结尾却让我们感到了遗憾,开场时,闪亮登场横空出世的白衣骑士——中国铝业公司,戏剧性的成了这场世界矿产资源收购案中最后的悲情角色。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输呢?这次我们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遇挫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到底是什么呢?又能给未来的海外收购点亮怎样的明灯?今天我们将对此展开评论。
今天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何帆,以及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并购工会首席经济学家夏斌,欢迎二位光临《今日观察》。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各位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腾讯网发表您的观点,稍候我们会关注各位的网络留言,马上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新闻背景。
2009年6月5日,对于中国铝业集团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就在这一天,远在澳大利亚的合作对手——力拓矿业集团,单方面撕毁195亿美元的注资协议,一个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宏大计划,划上了句号。
故事是从4个月前开始的,今年2月,澳大利亚力拓矿业集团,这个雄居世界第三大的矿业公司,却处于一个困难的境地,一方面世界经济正处于低谷,矿产资源价格不断下跌,力拓股价处于历史低位,同时高达387亿美元的高额负债,让力拓感到力不从心。四处融资无门的力拓与一直以来想进入力拓的中铝,经过几轮协商,最终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在协议中,中铝将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并将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
3月份,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组成了一个银团,专门向中铝提供总额为210亿美元的并购贷款,但谁也不曾想到,就在3个月之后,这个被包括中铝在内的中国企业寄予厚望的融资计划,却将面临夭折的噩耗。
6月5日,力拓宣布,集团董事会以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中铝注资力拓的战略合作交易的推介,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公司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力拓毁约于中铝,而中铝又被动违约于4家国有银行,力拓仅仅给了中铝1%的违约金。尽管4家银行尚未对中铝发放这笔并购贷款,而中铝要赔偿给4大银行的违约金要远远高于1.95亿美元。至此,这宗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从当初的一片欢呼,到戛然而止后的落幕,中铝的海外并购究竟是在哪一点上输给了对手,抄底的策略到底是失败在什么地方?中国企业当下最热衷的海外抄底行动,究竟应该进行怎样的思考?这是中国经济面对的问题,更是世界经济需要回答的问题。
海外抄底——中铝折翼的启示
主持人:这次的中铝海外并购之路,真的就像我们片子当中所说的,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现在电影是告了一个段落了,但是我想未来一定不排除还有续集的可能,毕竟这个故事还在继续上演当中,但是我想刚才大家看到了,这个电影的结尾是让大家多少感到有一些遗憾的,因为毕竟在这个电影当中,中铝是一个输家,这样的一个结局,我不知道何帆你最初预料到了没有?
何帆:这是一场没有感情基础的谈婚论嫁,所以最后的失败我想也是在预料之中的。对中铝来说这是一场突然发生的爱情,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资源进口的大国。
主持人:是。
何帆:所以我们一直希望想提高我们的在资源进口方面的定价权和话语权,那你现在想力拓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带着丰厚的嫁妆,现在要下嫁到到你们家,那对中铝来说肯定是喜出望外的。
主持人:是,应该说是一个美满的姻缘。
何帆:对,对中铝来说,可能是情窦初开,但是力拓他在资本运作的方面是一个情场老手,他为什么一开始会找到中铝呢,其实就是因为他没有钱了,所以他急于找到一个替他还债的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跟你要踏踏实实的居家过日子。
主持人:白头偕老。
何帆:对。所以可以说并购的双方是各自怀着各自的心思。力拓是一个卖矿石的,中国是一个买矿石的,那中铝最想力争的就是铁矿石的营销的权益,但是对于力拓来说,这是最不愿意触及的一个底线,所以正是因为中铝想买的,正是力拓不想卖的,我想这可能是最后失败的一个根源。
主持人:确实在最后我们看到他毁约毁得那么决绝,即便我要多赔上很多的钱,我也愿意撕毁这个有可能成的婚姻合同,真的是让很多的人都觉得意想不到,那么从这样一个没有完成的婚姻当中,夏先生你可以读到一些什么样不同的信息吗?
夏斌:我的感觉呢,一个就是说,从这个收购事件中间,中国的企业如何提高并购的那些艺术、策略,也就是提高经验,这一点可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毕竟我们这方面还是刚刚开始走嘛,时间也不长。
主持人:是不是你觉得像中铝他们可能喜出望外得太早了,一下子看到别人带着嫁妆而来,一下子高兴得太早了一点?
何帆:也许。
夏斌:但是我更也读到另外一个信息,就是从各种媒体来看,包括海外的媒体的报道,其实对于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多是纯市场行为,纯商业行为的,现在被很多认为,背后是政府意图,政府控股,当然企业有的是政府控股,但是这个行为本身是纯粹的商业与市场行为,那么因此出于保护主义,出于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可能我们在对外的收购上面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想尽办法如何化解这方面的难处,要动点脑筋。
主持人:我们也马上来看一看我们的网友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样的关注。
第一位网友,他的署名叫“小心陷阱”,我觉得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好,已经基本上表达了他的态度,他说“这只是一个教训,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是必须交学费的,刚开始遭遇损失是肯定的,外面的竞争力更大,陷阱更多,中国的企业要特别小心啊!”。
再来看一位署名叫“还有谁”的网友,他的观点,他说“从1%的违约金和长达4个月的合同生效期,这两个简单的数字可以看出,他们对风险评估是那样的幼稚或者说轻视,如此低廉的风险代价,是力拓毁约的直接原因。长达四个月的时间,给了对方喘息、观察、从容不迫的选择,筛选对其最有利的方案的足够时间,到底是谁得了好处呢?”
其实我想我们从头来看整个中铝和力拓最初希望联姻的整个过程,你会发现,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戏剧性波折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关键的结点,可能导致了整个事件的一个走向,我们在下面这个短片当中,也回望了一下这段历史,我们一块儿来梳理一下,整个过程,帮助大家了解整个并购过程的全貌。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这起中国最大海外收购案的每一个结点,四个月的时间,的确发生了太多的故事。今年2月2日,全球第三大矿产企业,身负387亿美元巨额债务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首次对外证实了,与其第二大股东中铝公司商谈融资事项的消息,随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友清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10天之后,2月12日,中国铝业公司与力拓集团发布联合公告,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合作共投入195亿美元。由此,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9.3%增至约18%,但交易的成功完成,尚需要获得多方的批准,但无论如何,195亿美元的投资,创下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新纪录。但仅仅四天之后,2月16日,中铝和力拓的联姻新增种种变数,力拓部分机构投资者向必和必拓摇起了“橄榄枝”。
力拓主要股东向媒体称,必和必拓收购力拓资产比中铝收购更为理想。3月17日,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将把原定的30天审查期,延长为120天。
但在危机中,好消息也在不断出现,3月26日,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明确表示,将不反对中国公司的注资交易。紧接着,4月2日,德国政府放行中铝注资力拓。5月15日,中国铝业公司与力拓公司宣布已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交易批准。然而2009年6月5日,中国铝业公司确认,力拓公司董事会已撤销对2009年2月12日宣布的双方战略合作交易的推介,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公司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
主持人:看了整个事件的全貌的时候,我们都会思考,到底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失误在哪里,从一开始我们的暗度陈仓,主动出击,到接下来的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再到峰回路转,我们重新掌握了主动权,可是突然间等待我们的就是突然死亡,这样的一个过程,不能不说是跌宕起伏了,那何帆在你的分析当中,你觉得哪一个环节我们没有把握好,导致了后面的这样一个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何帆:我觉得中铝最大的失误可能是目标暴露的太早,而且求爱的方式过于直白,最后把人家给吓回去了。就当中铝在第二次想要收购力拓的时候,当他一下子把195亿美元拍出来,拍到桌子上的时候,别人看到的不是你财大气粗,你很有实力,别人感觉到的是压力,感觉到的是威胁。
主持人:就担心你背后可能还有别的想法。
何帆:对,所以到5月份的时候,我们看到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委员会,他把原来原定的30天的这个审查的时间,一下子延长到120天,那么这个时间一延之后,这个就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攻守之势就改变了,那在这个时候,经过商议的算计,力拓就毫不犹豫地当机立断地抛弃了中铝。所以我想这个可能一个中铝的失误就是操之过急,有时候你为了在并购中获得这种控制权,那么不是说,你要一下子就能够拿得到的,我们要想最终获得这种控制权,那么应该是把时间变成我们的朋友。所以在这个方面,其实也有一些,海外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一些经验,你比如说像日本的汽车的企业,那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时候,日本的汽车企业也遇到很多阻碍,比如说美国当时对他进行贸易的制裁,禁止日本的汽车出口到美国去,日本的企业他是怎么去做的呢?他开始悄不出声的投资到美国的国内,建立一个敌后根据地,然后他做的时候非常的小心谨慎,包括他做了很多雇佣美国当地的工人,雇佣美国当地的经理,就可以说他在所有的这些方面,都是含而不发的,但是你别看,他做事这么低调,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发起营销攻势的时候,是毫不手软的,攻势非常之伶俐,你现在看美国汽车销售榜排名在最前的,都不是美国的汽车,都是一家一家,都是日本的汽车的品牌,而且尤其是我们现在看到,在美国这些通用汽车都破产之后,全世界突然一下子醒悟过来,日本的汽车变成了全球的霸主,他怎么样能够到今天呢,就是跟他前期在缓慢的做这些工作,能够等待时机,能够有一段很长的潜伏的时间,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个阻碍是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我看到过一些分析力拓毁约的一个文章,在这当中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其实力拓是欢迎来自中国的资金的,但是他们最害怕的是受到中国政府的控制,我就非常地不理解,原本是企业之间的一个非常稀疏平常的并购行为,为什么就会被打上这样一个烙印,会得出这样一个评价,说有可能政府在后面会是有一种控制的力量?
夏斌:所以对于这种状况,刚才何帆也讲了应该如何含而不发等等。从这件事,并购事件以及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诸多的并购事件看,我们可能也要讲一点策略,我认为,因为毕竟人家总认为你是国有企业,是国家控股的,政府控股的,所以我在想就是说,能不能国有和民营企业一块出去,能不能甚至于民营企业出去,政府给以并购贷款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做的很差,还不够,还包括比如说我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包括香港的港资,甚至于是台湾的资金都没关系,特别是美国的资金也没关系,我们在香港成立一个收购,收购股权基金这样的,股权收购基金PE,用这样的形式出去收购,可能对于要挡住一些金融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这样延迟,就相对可能要好一些,我认为。
主持人:我想大家都在分析,从中铝并购力拓的过程当中受到的挫折,我们究竟可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因为未来我想在走出去的这个大势当中,肯定还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会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来壮大自己,那么未来我们将会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来进行我们的海外扩张,马上继续我们的评论。
到海外去抄底,到海外去抄底,金融风暴冲击后的沙滩,留下的是馅饼,还是陷阱?海外淘金,淘到的是黄沙,还是黄金?全球顶尖学者,齐集汇聚《今日观察》,群雄激辨,论战海外抄底。《今日观察》重磅推出。
产业扩张,海外并购,好时机为何就不能得出好结果?中铝案例,海外抄底的另类启示录。《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节目现场,今天的《今日观察》当中,我们和大家共同关注的是中铝海外并购的得与失,马上来看一看网友对于这一事件的最新看法,看一看网友在网络上的留言。
“潜水员”,他说“力拓最大的市场是在中国:力拓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救命符就是中铝。但是在力拓稍稍走出困境的情况之下,力拓就迫不及待地抛下了中铝,又在铁矿石谈判桌上对中国说不,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中国不应该继续被动下去了。”
再来看看这位“凭什么”,这位网友这两天都积极参与我们的节目,我们看看这次您的观点。他说“汲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种种教训和国外企业并购中国品牌的成功经验,必须要记取的要诀就是,要韬光养晦,要以智慧取胜,切不可操之过急!”
我想所有的人都不希望看到中铝我们并购案当中的第一主角,作为一个悲情的角色来收尾,当然我们同样也不愿意看到,作为另外一个主角的力拓和作为配角的必和必拓他们之间的一个联手。那么从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这种变化将会给未来的世界铁铁矿石的发展格局带来什么样的新变化,我们在下面这个小片当中一块儿来梳理一下。
中铝和力拓的分手,力拓和必和必拓联姻,正如中铝一位内部人士所说,这是一个最糟糕不过的结果。如今的中铝面临着一系列的麻烦,首先是中铝需要支付给4家银行的巨额违约金。其次还要承受每股60美元收购来的价值150亿美元的力拓股票在不断缩水的事实。
抛开资本运作方面的毒药不谈,目前对中铝甚至对中国钢铁产业来讲,最致命的一把匕首是两拓组建了新的铁矿石合资公司,因为这直接影响着目前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2009年,铁矿石谈判期间,中国一直坚持粉矿合同价下降40%的谈判底线,然后6月11,谈判场上再次传来消息,世界第二大铁矿石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宣布,已与日本新日铁公司和韩国浦项制铁达成一致。其中最主要的粉矿合同价下调28.2%。全世界铁矿石需求量最大的中国钢铁企业,再次被逼上了尴尬的境地,如果一旦中国被迫接受力拓首发价,33%的降幅,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将面临全面亏损。
中铝这一次失败的海外并购,并没有如愿改变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话语权,然而这次大手笔的尝试,却是真真正正开了一个头,从尝试到成功,中国企业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我们原本最不愿意看到,并且极力阻止的局面,最后还是出现了,我们想问问夏斌先生,从这样的一个受挫的海外收购过程当中,你觉得我们需要汲取的教训究竟是什么?
夏斌:如果说从教训角度说,简单讲我们还是在并购的技术,并购的策略上面,我们积累的经验太少,不精。
主持人:比如说呢?
夏斌: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曾经见过一个美国有一个高管谈到,是去年还是什么时候,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其中这个整个是我们工商银行提供的并购贷款,然后我就跟美国高管说,我说你们这个完全是保护主义,这是两个企业的商业行为,他说,不,你们有政府支持,包括贷款都由你们政府银行,我说这个时候如果我的并购贷款,有我工商银行,也有花旗,也有汇丰,这样的银行贷款进去可不可以,他说如果这样就可以,哦,这就说明我们有些微妙的,微小的细节、策略,我们有时毕竟刚刚走这条路,不熟,当然也包括有一些法律风险,包括《工会法》,包括我甚至于认为文化、宗教,这边更有整合中间的一些问题,这都是我们作为这样一个国家走出去中间难以犯错误,难以有教训,同时也是能够吸取教训,能够慢慢成功,成长的道路。
主持人:对,我觉得这样的一个个案,其实它有着更为普遍的一个价值,我们可以暂且抛开这样的一个个案,因为未来还有很多的中国企业会踏上海外并购之路,我们看到通过并购可能在产业格局上会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比如说他们力拓和必和必拓他们现在的一个联手,如果换成是中铝和力拓的联手,那么产业格局肯定不一样。所以问问何帆,是不是未来我们海外并购的过程当中,这个追求新的产业格局的形成将会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何帆:那当然是了,因为对中国来说,实际上现在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不仅仅要谈经济的利益,而且我们要谈经济的权利,包括你这个定价权,你的话语权,你的规则的制定的权,这些实际上都是从长期来看,是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关键。中国的利益其实也符合很多其他别的国家的利益。所以我们看,在中国对于这个矿产品,我们的要求是什么呢?我们要求矿产品的价格要公平合理,那么这个也是大多数国家都所要求的,我们要求矿业市场,能够开放竞争,那么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国家,都愿意能够接受的,所以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矿业市场的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一个来捣乱的人,我们现在看如果是中铝和力拓能够,真的是能够合作的,那么对世界矿业产业的格局,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所以这个中国所追求的利益,其实也是很多别的国家要追求的利益,我们要把这一点说得很清楚,要说得很透。
主持人:确实我想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确有需要反思的地方,你希望让世界了解自己海外并购的真实意图,不要让世界对我们产生新的误读。
何帆:对。
主持人:这一点可能也非常关键,那么在对海外并购的过程当中,中国企业目前还存在什么样的一些不足呢?我们也采访了特约评论员,听一听他们的分析。
乔治•索罗斯(LCC索罗斯基金会董事会主席):我认为中国得到的经验是,应该更多地鼓励那些独立企业和独立投资人去海外投资。因为不能再重蹈中铝和力拓的覆辙了。如果不是政府决定,应该收购那些资产,保持多元格局,那更容易让人接受,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也更容易接受。
王庆(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从国家整体战略上来讲,对并购国外企业的行业,以及区域的分布应该做一个战略性的规划,总体上来讲,从中国整体来讲,中国缺乏的是自然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企业应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尽量地收购和获得一些对国外生产自然资源,生产大宗产品企业的控制权,这样有利于保证中国自然资源,大宗商品的长期供给的持续性。
主持人:其实中国企业的海外产业扩张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这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我们也想听一听两位评论员对这方面还有什么样的建议?
夏斌:刚才何帆讲了就是说在收购中间我们要讲中国利益,同时向世界讲,这也是世界利益,我这点宣传很重要。那么索罗斯刚才也讲了就是多元化,外资,就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块儿出去,甚至在海外,和海外投资者共同搞基金出去,这都是一种技术和策略。
主持人:不要让现在的这个角色太过单一了。
夏斌:对。但是从总体上说,对于中国当前的媒体,中国整个并购市场的情况,昨天刚刚开中国并购工会联会,我也被他们邀为所谓首席经济学家,在会议上我也谈到就是对于我们整个社会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并购,现在更多的,我们在介绍什么呢,介绍海外资金,海外基金进来,并购、收购中国的企业。那么这方面的活动,中国企业怎么出去,我们活动组织的太少,给企业介绍太少,毕竟从孩子到成熟、长大,他毕竟要付点学费,摔几个跤,那么我们尽可能少付点学费,少摔点跤,我们一些中间组织,都要组织起来,我甚至也谈到,你比如说,因为我们刚刚起步,香港这方面还是有经验,香港是国际营运的很好的一个平台,比如说香港工商总会,香港商会,我忘了,它里面的会员,全是世界各地大行业,大投行,大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就各方面的咨询是非常的多。
主持人:对。
夏斌:人脉也非常多,而会员费是很便宜,听说就一两千块钱,老板请客一顿饭的钱。
主持人:几乎人人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咨询服务。
夏斌:对,人脉咨询服务。所以这个我们也鼓励中国的企业用这个平台慢慢地走出去,走得更好。
主持人:何帆你的看法呢?
何帆: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企业从来都不是饿死的,往往是撑死的。那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在谈到并购的时候说的,所以我们现在中国很多的并购,尽管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要争夺经济权利的一个关键的时候,但是这个是一个攻坚战,既然是攻坚战,我们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所以我想呢,中国的这个企业,要调整好心态,要准备打一场持久战,不要去听有一些海外的投行的人士忽悠……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