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信贷新纪录的背后(2009.7.9)

2010年02月26日 10:06  节目文稿集 我要评论

  

 >>>>>>>>进入《今日观察》首页

[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今天我们要来关注的是央行公布的最新信贷统计数据,尽管市场普遍预期6月份新增信贷将会超过5月份,但是央行公布的1.53万亿元这样一个巨额数字,还是出乎了大家的预料,至此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已经达到了7.3万亿元,有人认为如此井喷的信贷量将会有利于提振经济复苏的信心,也有人认为信贷量的激增,可能会诱发通货膨胀。究竟天量的信贷数字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一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因此而做调整?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向松祚和张鸿,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各位登陆央视网、腾讯搜搜网和搜狐网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我们会来关注您的留言。

马上我们就来关注一下最新的信贷数据。

解说:1.5304万亿元,这个二季度以来月度最新的新增贷款数据,今天再次引发了市场的热议。昨天中国人民银行打破惯例,提前公布6月份的信贷数据,据央行统计司报告,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15304亿元,各项存款较上月新增20022亿元,详细数据将近日公布。

从上半年来看,6月新增的1.53万亿元贷款,仅次于3月和1月,仍然维持高增长。另外尽管二季度新增信贷合计2.8万亿元,较一季度的4.5万亿元明显放缓,但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总量达到了7.3万亿元,远超出去年全年4.9万亿元的水平,为历史少有。

信贷规模的不断增长,社会各界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有业界人士分析,部分信贷资金没有流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没有被带动,通胀预期反而起来,可能会导致滞胀。

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7月6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我国经济形势将继续好转,短期内通胀风险不大,中期内控制通胀风险也面临着较多有利条件。货币政策效益明显,短期内无需做重大调整。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他们可能关心的是,如何在保证货币政策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改善货币供给的,包括新增贷款的去向,把去向更加合理化,来缓解流动性上升带来的资产价格上升的趋势。

解说:新增信贷的数据究竟该怎样解读,它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变化?信贷规模是否还将继续扩张?一系列疑问,考量着前进中的中国经济。

主持人:在央行最新的信贷数据发布之后,我接触了一些学者和企业家,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大幅激增的信贷规模似乎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我们要问问两位评论员,在央行最新公布的这个信贷规模的数字当中,单月1.53万亿,和半年7.37万亿,这样的一个信贷规模,两位可以从这当中读出一些什么?

张鸿:有一个词叫大跌眼镜,这一次这个数字让很多经济学家,和一些研究机构都大跌眼镜,的确是有点高,那造成这个高的几个原因呢,我想我总结了一下,第一就是中小银行在半年结束的时候,第二季度结束的时候,出现了大规模的这个放贷。因为前几天,我刚刚看到一个数字,就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它们的6月份,新增贷款是4970亿,6月份一共是1.53万亿,也就是说中小银行在6月份的新增当中占了1万亿以上。那这些钱都投到哪儿去了呢?很多流向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因为我们知道地方政府要刺激经济,它需要掏钱,可它没有钱怎么办呢?它就建立了,尤其是一些县、市级的一些政府,都有自己的这种融资平台,成立了比如说类似建投公司等等等等,以类似财政担保的形式,然后拿到贷款,进行公用事业,市政项目的一些建设。还有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因为我看到中行的董事长肖钢他提到,说的的确确有部分的企业,包括银行啦,它们担心这个货币政策可能会收紧,然后在上半年这个不限,基本上不限制的这样一个宽松环境当中先把规模拿下来,先把这个钱拿到手。

主持人:可以先使用一下,别错过这个机会。

张鸿:对对,先把钱拿到手再说,然后以后用的时候再使用它,但是无论如何的的确确上半年的总量和6月份的1.53万亿,确实是出人意料。

主持人:大跌眼镜。

张鸿:对。

主持人:这是你刚才的一个用词。向先生从这两个核心数据当中可以读出什么?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