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日观察》首页
[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今天我们要来关注的是央行公布的最新信贷统计数据,尽管市场普遍预期6月份新增信贷将会超过5月份,但是央行公布的1.53万亿元这样一个巨额数字,还是出乎了大家的预料,至此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已经达到了7.3万亿元,有人认为如此井喷的信贷量将会有利于提振经济复苏的信心,也有人认为信贷量的激增,可能会诱发通货膨胀。究竟天量的信贷数字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一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因此而做调整?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向松祚和张鸿,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各位登陆央视网、腾讯搜搜网和搜狐网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我们会来关注您的留言。
马上我们就来关注一下最新的信贷数据。
解说:1.5304万亿元,这个二季度以来月度最新的新增贷款数据,今天再次引发了市场的热议。昨天中国人民银行打破惯例,提前公布6月份的信贷数据,据央行统计司报告,6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15304亿元,各项存款较上月新增20022亿元,详细数据将近日公布。
从上半年来看,6月新增的1.53万亿元贷款,仅次于3月和1月,仍然维持高增长。另外尽管二季度新增信贷合计2.8万亿元,较一季度的4.5万亿元明显放缓,但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总量达到了7.3万亿元,远超出去年全年4.9万亿元的水平,为历史少有。
信贷规模的不断增长,社会各界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有业界人士分析,部分信贷资金没有流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没有被带动,通胀预期反而起来,可能会导致滞胀。
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7月6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我国经济形势将继续好转,短期内通胀风险不大,中期内控制通胀风险也面临着较多有利条件。货币政策效益明显,短期内无需做重大调整。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他们可能关心的是,如何在保证货币政策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改善货币供给的,包括新增贷款的去向,把去向更加合理化,来缓解流动性上升带来的资产价格上升的趋势。
解说:新增信贷的数据究竟该怎样解读,它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变化?信贷规模是否还将继续扩张?一系列疑问,考量着前进中的中国经济。
主持人:在央行最新的信贷数据发布之后,我接触了一些学者和企业家,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大幅激增的信贷规模似乎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我们要问问两位评论员,在央行最新公布的这个信贷规模的数字当中,单月1.53万亿,和半年7.37万亿,这样的一个信贷规模,两位可以从这当中读出一些什么?
张鸿:有一个词叫大跌眼镜,这一次这个数字让很多经济学家,和一些研究机构都大跌眼镜,的确是有点高,那造成这个高的几个原因呢,我想我总结了一下,第一就是中小银行在半年结束的时候,第二季度结束的时候,出现了大规模的这个放贷。因为前几天,我刚刚看到一个数字,就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它们的6月份,新增贷款是4970亿,6月份一共是1.53万亿,也就是说中小银行在6月份的新增当中占了1万亿以上。那这些钱都投到哪儿去了呢?很多流向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因为我们知道地方政府要刺激经济,它需要掏钱,可它没有钱怎么办呢?它就建立了,尤其是一些县、市级的一些政府,都有自己的这种融资平台,成立了比如说类似建投公司等等等等,以类似财政担保的形式,然后拿到贷款,进行公用事业,市政项目的一些建设。还有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因为我看到中行的董事长肖钢他提到,说的的确确有部分的企业,包括银行啦,它们担心这个货币政策可能会收紧,然后在上半年这个不限,基本上不限制的这样一个宽松环境当中先把规模拿下来,先把这个钱拿到手。
主持人:可以先使用一下,别错过这个机会。
张鸿:对对,先把钱拿到手再说,然后以后用的时候再使用它,但是无论如何的的确确上半年的总量和6月份的1.53万亿,确实是出人意料。
主持人:大跌眼镜。
张鸿:对。
主持人:这是你刚才的一个用词。向先生从这两个核心数据当中可以读出什么?
向松祚:其实伟鸿我们看到,在这个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个期间,很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往往都是超乎人们的预料的,那么我国信用的天量的增长也不例外,确实在今年以来,每次的信贷的增长的数字都是大大超乎了人们的预料,但是我想说的就是在这个总量的,天量的增长里边,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它的合理性的。这个合理性来自几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说,过去我们曾经比较长的时间实行这个双防的,防经济过热,防通胀,这个里边确实有一些信贷需求是被抑制的。
主持人:对。
向松祚:那么在今年借这个机会释放出来。第二呢,我们4万亿的这个财政刺激的方案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它本身就是需要信贷的增加来跟它配套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我们地方政府,地方,各个地方,其实他们保增长,保就业的这个压力非常大。
主持人:没错。
向松祚:他们需要有很多的项目来上马,那么这些项目的上马,它们的资金来源,主要一部分也是希望从信用渠道来获得资金。
主持人:这是他们的重要渠道之一。
向松祚: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说,银行它的盈利的这个压力和盈利的冲动,也迫使他希望能够多放贷款,所以这几个因素加起来,构成了我们信贷天量的增长,但是即使考虑到这个合理的增长的因素,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就是说这个天量的增长,这个超乎预料,反复超乎预料的这个增长里边,确实有一些是值得我们去深刻关注的,为什么增长得这么快。
主持人:是。
向松祚:确实是引起了大家广泛的疑问,这个里面我想最关键的问题,还不是总量的增长,这个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最麻烦的问题,也是最能够引起现在大家普遍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呢,实际上是我们这个天量信贷它的结构,和这个流向,真的是流到了这个实体经济里面去了吗?还是流到了资产价格市场,会制造泡沫经济,这是最要命的问题。
主持人:那么信贷规模的天量增长,也引发了我们网友的热切的关注,所以马上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这一刻发来的这些留言和评论。
第一位我们看到这位,署名叫“猛犸象”的网友,他说“这么多的贷款刺激经济,当然是好事。最关键的部分应该是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制度,让每一分钱都向确实的流向生产部分,不要让一些人趁机可入。”
再来我们看看第二位网友,署名叫“萝卜条”,他的观点是说“要看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对资金要求还很大、很大,但是我们的银行贷款90%流向了大型国企,他们多得没地方放,只好涌向楼市和股市炒一番,就算今年银行放12万亿,中小企业能拿到的贷款也就是一万亿。”这和刚才张鸿分析得有一些接近。
再来看一看下一位的网友,他的署名叫“胜利”,他说“信贷井喷似增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第一,信贷高速增长,支持经济复苏,不可持续;第二,如果信贷资金部分流入了股市或者楼市,无疑会增加信贷的风险;第三,信贷投入对于改善就业和刺激消费,它的影响要比预期要弱;第四,信贷的高增长下更需要加强银行风险的管控;第五,信贷急剧扩张将会导致新的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
刚才我们很多网友其实都提到了股市和楼市,那么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楼市和股市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最敏感的晴雨表,那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市场的信心,到底处在什么样一个状况当中?我们不妨接下来就一块从这个晴雨表当中,来寻找一下答案。
解说:贷款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多种担心,有专家指出,这将导致进一步的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银行坏账激增问题,面对这种担心,市场行情似乎也在显露着某些迹象。
近几个月,北京、上海等地的房价都在不断攀升,一些楼盘的新房价格上涨超过三成。
《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五月,杭州楼市以火热的数字刷新历史记录,成交量高达10058套,有的楼盘出现很多温州购房者的身影,售楼小姐形容他们:一不看房,二不问面积,三不管户型,只要有房就下单,一买就是一个单元,有的一下子可以买下30几套。
而作为资本市场风向标的股市,近来也是一路上扬。
2008年10月28日的上证指数,当天收盘为1671点,而这两天,上证指数已经突破了3000点,并向着3100点迈进,股指几乎翻了一番,成交量也大幅提升。
6月底,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强调贷款发放必须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同时防止出现月末、季末冲规模现象,同时通知还专门要求,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不得脱离客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发放贷款。
主持人:刚才小片当中描述的楼市和股市的火爆,相信电视机前的各位在这些日子当中都有感同身受,那么这样的一种火爆,究竟和我们刚才探讨的信贷的规模增加,是不是有着某一种联系呢?不久之前作客我们节目的的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他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担心,就是现在这个规模不断增加的放贷量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确实是流向了股市和楼市,这也造成了不久之前,我们看到的这个股市和楼市暂时回暖的一个现象,那他们也因此提出了这种担心,而且在我看来有这种担心的人好像还不在少数,你们二位怎么来看这种担心?
张鸿:我也注意到了成先生他的这种提法,而且我还注意到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也提到说,要控制信贷资金的流向,要把这个信贷资金用在钢刃上。
主持人:对。
张鸿:当然被引用最广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魏加宁研究员他提供了一个数字,他说20%的信贷资金流入到了股市当中,所以已经产生了金融泡沫,我们当然很难具体的知道到底有多少钱流入到了股市和楼市当中。
主持人:是。
张鸿:但是从直觉的感受来说,我们能够感受到现在钱确实太多了,比如说各地的这种“地王”频现。
主持人:对。
张鸿:而且也的确是有房地产的老总说,去年是我们求着银行,今年银行求着我们要贷款给我们。
主持人:对,他们现在不差钱了。
张鸿:对,股市上的走势今天是3100点,那如果再有100点的话,可能和最低点就已经是100%的涨幅了。我们管这种行情叫资金推动型,为什么叫资金推动型呢?因为它没有实际的业绩的支撑。
主持人:对。
张鸿:从明天开始,这个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就应该开始发布了。
主持人:对。
张鸿:那在之前进行的半年报的预告当中,截止到7号是696家公司发布了预告,其中425家是预亏的,或者是预减的,就是不乐观的,这个占到了6成,也就是说,从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来说,不足以支撑股市有100%的这个涨幅,所以说我想从楼市和股市的这样的一个完全是靠资金来推动的这样一个情况来说,这些经济学家他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向先生也有类似的担忧吗?
向松祚:刚才张鸿讲的是现在人们担忧的一个方面,就是说信贷资金大量的流入了虚拟经济。
主持人:资金导向。
向松祚:对,主要是流入股市和房市进行炒作,我想从经济全局来看,另外一个主要的担忧是信用的流向和结构,它过度的集中到大的项目,国家的项目,但是很少流到一些真正对于就业,或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最大帮助的这些中小企业里面去。
主持人:这两种流向和结构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有什么影响吗?
向松祚:这个我们国家经济的结构本身就是需要很好的进行调整,以前经济结构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个信用的结构,进一步的过度的集中到这个大的项目,国家项目,集中到一些少数的领域,而不到经济的真正需要增长的地方去,这个我们已经存在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的加剧。我注意到这个,就是上个月的6号,6月6号,也就是经济频道举办的一个论坛,叫“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么一个论坛里边,公信部的部长李毅中先生,他特别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在今年一季度,在4.8万亿的新增信贷里边,只有5%是流到了中小企业,但是我们注意到,中小企业的数目总量,占了整个中国企业的是99%。
张鸿:对。
向松祚:然后占的GDP,它所创造的GDP占整个GDP是60%,就业的这个量就更大,它解决了差不多是85%以上的这个就业人数,所以你看,整个的信贷只有5%才流到这些企业里面去。
主持人:流向了它们了。
向松祚:所以这些中小企业它现在看到融资非常困难,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已经讲了10几年,乃至20年,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已有的这个经济结构的矛盾,会进一步的严重,同时信贷的过度集中,它一定会降低这个信用资金使用的效率,削弱这个信用资金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我觉得这个结构性的问题,是我们这次关注这个信贷流向的一个最麻烦的问题。
主持人:我想在这样的担心当中,也会引发我们类似这样的疑问,就是大幅增长的信贷量对中国经济来说,到底是喜还是忧?我们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未来会因此而做出调整吗?马上继续我们的评论。
解说:业界众说纷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面临新变化?《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今日观察》的节目当中,今天我们和大家关注的是大幅增长的信贷量,那我们的网友也发来了几幅漫画,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他们在漫画当中传递着自己的观点,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幅漫画,是楼市和股市的这个病房里边,旁边的支架上应该是打点滴,挂的这袋药就是“信贷”。这到底是不是一剂良药?你们两怎么看这幅漫画?
张鸿:其实躺在这个病床上的不一定是楼市和股市,可能是国有企业,但是它这个输液瓶可能通过某个渠道流到了楼市和股市,这是我们担心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能躺在床上的国有企业,可能并不是病情最危重的病人。
主持人:而且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对这个病人的身体状况并不是特别了解。
张鸿:对。
主持人:如果他太虚弱的话,用这样的“信贷”良药来注入一针的话,到底是好是坏这可能还说不准。
张鸿:可能虚不受补。
主持人:虚不受补。再来看看第二幅漫画,哎哟,这个是大量的银行信贷,你看,大水龙头,直接就浇向了楼市和股市,这也是之前向先生一直提到的,你的担忧之一,对吧。
向松祚:我想这个漫画就是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我们讲的信用结构它的不合理会加剧我们整个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所以你看它这个数据现在是很难得到,但是形象的表达了人们普遍的一个担忧,就是大量的信贷是流入了虚拟的这个经济炒作去楼市、股市,但是真正解决就业和GDP大部分的这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他们只得到了这个信贷资金的跑冒滴漏的一小部分。
主持人:对,这个真是杯水车薪。
向松祚:杯水车薪。
主持人:所以还是在延续类似这样的担心,事实上我们注意到,在央行发布了最新的这个信贷增加的数据之后,各个媒体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我们马上来看一看各大媒体的一些评论。
解说:1.5万亿的新增信贷,上半年超出7.3万亿元的巨额总量,众多媒体对此纷纷释放着各自的观点。
“天量信贷怎么看?”《人民日报》的文章指出,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时,7.37万亿元贷款有利于提振经济复苏信心,为扩内需、保增长,添柴加薪。
针对当下的通胀担心,《人民日报》的文章援引专家观点说,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下游企业仍将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会有力地抑制通胀形成;国际市场上,在世界经济出现全面复苏之前,仅仅依靠美元贬值推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难以持续,从而也不会以输入型通胀的方式传导到我国。
那么信贷猛增带来哪些风险呢?《中国经济周刊》的文章指出,需要关注的是,这样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是否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所帮助?如果信贷在产业和行业上投放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冒进,最终会造成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失衡,当这种宏观风险蔓延到整个经济实体中时,必然会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
《南方日报》的文章援引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范剑平的观点说,当前经济过快下滑趋势已经得到遏制,表明先前政策力度已经基本到位,下一步应该把贷款转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支持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在支持薄弱环节方面下更多的工夫。
主持人:在央行发布了大幅新增的信贷数据之后,很多的媒体大篇幅的都报道了这样的一个消息,同时也配发了不少的评论,我注意到有不少的媒体持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央行提前发布这样的一个数据,事实上是向公众和市场释放一个信号,告诉大家,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是有信心的,是为了提振市场的信心,那你们对部分媒体持的这样观点有什么样的评论吗?
张鸿: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今天股市上的反映应该说得到了这样一个证明。
主持人:印证。
张鸿:对,印证。就是大家觉得,哦,原来这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会继续下去,大家就可能就有一些放心了。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但是我们很难说它已经回暖了,而且即便是回暖了,那中国经济现在回暖到什么程度了,这个程度是不是已经足以到我们来调整政策,这个我们都不知道。但是不意味着我们普通的投资者也罢,还是企业主也罢,就不需要关注这个事了,因为尤其在股市上,这个政策一出,这个数字一公布,马上就会变成股市上讨论的一个热点的话题。
主持人:对。
张鸿:因为政策性的风险在股市上叫系统风险,这个系统风险往往是非常难防范的,你需要不停的关注它,才能逃掉。
主持人:去研究它。
张鸿:对对,所以我们可能很难说货币政策短期内会有更大的调整,但是显然和上半年相比,它调整的可能越来越大。
主持人:但是在这些媒体上说,短期内我们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不会轻易做改变的,这样的一些观点还是特别吸引人的眼球,向先生你做何评论?
向松祚:我想现在信用井喷式的增长,已经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不过从整体的经济来判断,宽松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这个基本的态势和主基调,短期内它不会改变。这个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现在我们从实体经济部门的数字来看,尽管现在经济开始有复苏的迹象,但是呢实际上这个复苏的基础,还是非常脆弱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我们现在出口的需求,依然持续的非常稳定,而且这个持续的时间可能会非常长,那么内需现在增长的速度也不是那么快,所以现在其实保增长、保就业、保这个8%的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现在马上就收紧信贷,改变现在这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那可能有一点复苏迹象的,这个经济复苏,可能马上又会中止掉。
主持人:这个苗头就被扼杀了。
向松祚:这就被扼杀掉了,其实这个也不仅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包括美国和其他国家,比如说美联储上一次货币政策开会,也是准备讨论,是不是我们现在要开始收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但是实际上后来没有,还是维持这个政策不变,因为美国现在的情况,它的经济复苏得也是非常非常的微弱,只是露出了一点点苗头,所以我想这个主的基调不会变,但是在这个主基调基本态势不变的条件下,面临如此快速的信贷增长,未来我想它这个增长的幅度……
主持人:幅度。
向松祚:和节奏,是会有相应的调整的,会根据通胀预期,会根据实体经济的这个指标会相应的有所微调,是可以肯定的。
主持人:马上我们也来看一看网友关于这个话题上传的最新的留言。首先我们看到这个网友,他的署名叫“郁金香”他说“他支持适度回笼货币,引导实体经济复苏,是最首要的问题!虚拟经济上半年已经完成了提振信心的使命,真正的繁荣应该建立实体经济、消费增长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过度膨胀的废墟经济!!支持银监会的警示。”
再来看看下一位网友的观点,他的署名叫“木木”,他说“信贷快速增长将会改善上市银行业绩和估值,它是中国特殊的金融体系下的产物。对于这种现象,既要看到它对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利方面,也要看到其所面临的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当这种潜在的风险并不容易在短期内显现出来的时候,更应该尽早地从制度安排上来规避。”
那么接下来我们也看一看我们特约评论员对今天的这个话题有着什么样的观点。
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放出了这么大量的贷款,银行对于这些投资项目的效益和风险的评估,有没有做到家,如果没有经过深入和细致的对于投资项目的研究,将来这样天量的贷款的中,有多少会转变成坏账,很多银行都是在压力下放款,而不是根据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来放款,就让商业银行,根据商业上收益和风险平衡的原则,让它自主的来选择贷款项目和贷款额度。
哈继铭(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这个7.3万亿元,是货币与财政政策,比较积极和宽松的综合(结果),我估计政策方向不会调整,但是这种调整贷款增长的节奏,还是有可能的。我觉得,看全年的话,我相信贷款总额轻易地就会超过10万亿,而且要想压下来,也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很多贷款,是给中长期项目提供融资的,所以可以说,这辆列车的惯性是很大的,即使踩闸,它也得再往前滑一阵。
主持人:大幅激增的信贷规模,广泛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那么两位,结合未来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判断,你们对于政府的这个调控措施,监管措施还有什么样的一些建议?
张鸿: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资人,都要越来越注意风险,银行我们已经看到了,银监会现在已经不断地在出一些措施和通知,要求严控信贷的这个流向,不要让它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当中去,而且现在也开始限制个人理财的产品进入到股市当中去。
主持人:对。
张鸿:那对投资人来说,我们要记住一个常识,就是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它都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的规律,比如说股市它是靠业绩支撑的,当然你可以投资泡沫去挣钱,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是在泡沫上挣钱,千万不要把泡沫当成实体有价值的投资。
主持人:千万不要对风险避而不见。
张鸿:对,你有这样的风险意识你到时候才能逃得掉,才能逃得快,还是那句话,别人贪婪的时候,你一定要恐惧,显然现在这个市场上贪婪的氛围越来越浓。
主持人:需要我们做出这样客观理性的一个判断和抉择。
张鸿:对。
主持人:向先生您的观点?
向松祚:我想今天我们在深入地思考和反思这个信贷的天量增长的时候,我们在制定政策,我们的思维一定要有超前性,就是我们要着力解决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现在我们讲的是要科学发展要转变这个增长方式,这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尤其是调整实体经济的这个结构,最关键的是要调整信贷的流向和结构,信贷的结构流向如果不解决,我们这个实体经济的长期的这个结构问题,它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个里面有三大重点,一个是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的支持,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加强这个力度;第二个就说要对广大农村和农民的这个信用的支持,必须要高度提到最重要的日程上来;第三个就是说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个人消费信贷的这个支持,这些制度安排,这些信用制度安排,如果我们不完善的话,其实我们从长效的刺激内需,拉动增长……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