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本期节目视频
骗银行7.5亿房贷,北京地产商黑手为何伸向银行,金融风险是否是楼市的新麻烦?《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一起刚刚公布的巨额房贷的诈骗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宣判,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的一年半的时间当中,虚构了257名购房者,骗取银行按揭贷款高达7.5亿元,开发商邹庆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层层设防的银行贷款制度下,7.5亿元的巨款究竟是如何被轻松骗出的呢?面对房地产市场的狂飙猛进,金融机构究竟该如何防范巨大的金融风险?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何帆和刘戈,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各位登陆央视网、腾讯搜搜网和搜狐网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会来关注您的留言。
马上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新闻背景。
7.5亿元个人按揭房贷,突破层层防线被骗出,落入北京一家开发商的口袋,最终导致银行损失贷款本金6.7亿余元。
房地产开发商邹庆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人民日报》今天发表了这则消息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人民日报》报道说,经法院审理查明,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邹庆,由于公司资金链紧张,于是产生了从银行骗取按揭贷款的念头。公司的员工透露,从2000年底开始,公司要求员工冒充购房者来购买华运达房地产开发的项目,按揭贷款都由公司来还,后来公司又让员工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冒充购房者向银行按揭贷款,每个虚假购买人,可得2000元的好处费,一年半的时间里,257名,包括下岗工人,和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在内的购房者,成为了这家公司的骗贷工具。
同时,法院还发现,负责贷款申请人资格调查的律师孔卫东和战军,在这场骗贷事件中,存在严重失职,他们为这些申贷人开了绿灯。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行北京分行零售业务处,原副处长徐维联,在审批发放这些个人按揭贷款中,同样也存在严重失职,该行的信贷员在审查中发现,有的申贷人年纪轻,学历不高,但收入却很高,于是信贷员将问题反映给徐维联,但他却表示可以继续放贷,直到2002上半年,华运达公司开始拖欠月供,并拒不还贷,而且保证金帐户里也没有钱,徐维联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但此时,巨额的按揭贷款已经落入开发商的口袋。
警惕楼市金融风险
主持人:在这起房贷的诈骗案当中,大家看到诈骗的金额高达了7.5亿元,我觉得这个数字真的是骇人听闻的一个数字,那么你们两位了解,他们的诈骗手段是不是同样也是骇人听闻的?
刘戈:我觉得不光是骇人听闻,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就是我算了一下账,就是这一次这个诈骗额是7.5亿。
主持人:对。
刘戈:那么最后伪造的个人资料是多少呢?257个人,那么7.5亿平均到257个人身上呢,每个人贷款达到多少呢?达到了290万元,290万元的贷款按照现行的利率,那么就是说意味着每一个贷款人在,如果要是贷款是20年期限的话,每个月要还2万7,如果贷款期是10年的话,每个月要还4万,那么也就是说这些贷款人,必须是那些极少数的高收入者,才可以获得的这样的一个贷款。那么我们知道,就是这样的一个高收入的人群,那么他们的资料用的是一些什么呢,一些下岗的人员,一些失业者或者是一些年轻的大学生……
主持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刘戈:身份证就去伪造了,那么其实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但是呢,恰恰就是这种这样的大规模的这样的伪造,居然通过了层层的关卡,那么我们看在这一回审判的10个人当中,除了5位是房地产公司的员工以外,还有5位,两个是律师,就是银行委托他们去审核每个客户的资料,还有三位银行工作人员,他们这两道门,按说是,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一种风险而设在这里面的,最后发现这两道门都是虚掩着的。
主持人:完全形同虚设。
刘戈:很轻易地就最后过去了。
主持人:到底这个在骗贷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一些手段,让他们如此轻易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何帆:这个案件是一个老案件,但是现在它有一些新的意义,所以这个案件老到什么程度呢,1998年的时候这个森豪公寓就已经停工了。
主持人:对,就是一个著名的烂尾楼,当时。
何帆:对,它是北京号称是最大的一个烂尾楼,但是停工2年之后,在2000年的时候,突然高调开盘,而且当时卖得还很好,一下子创出来北京的一个房地产界的一个销售奇迹,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知道,它一套房也没卖出去,它这个销售的这个业绩都是靠假造一些贷款人,这样把它创造出来的。这里头买房的名单里头,有一个其实他是一个残疾的无业人员,是拿政府的救济金过日子的,但是在买房的这个名单里头,这个假的名单里头,他变成了一个医药公司的销售总监,月收入6万元,而且这些,因为这些去贷款买房的这些假造的这些名单上的人,很多就是邹庆这个公司的员工,他强迫他们你们必须得去扮演买房人的角色,那么这样的每一个人他都给他们发一个小纸条,在这个纸条上是写着,你买的房子是几套。
主持人:几单元几号。
何帆:甚至几单元几号。
主持人:对。
何帆:你买的房子首付是多少,然后贷款的总额是多少,而且你现在的公司是谁,因为这个很多公司给他开的假的收入证明。
主持人:是。
何帆:这些公司其实都是邹庆的,跟他有关联的一些他的公司,所以你必须把这个信息背熟了,到时候银行来问的话,能够对得上。
主持人:这确实到了一个随心所欲造假的程度。
何帆:对。
主持人:马上我们接下来也来看一看网友对于这一件事情的评论。
首先看到的这位署名叫“哈密瓜”的网友,他非常的愤怒,他说“要严查银行的工作人员!7.5亿!一笔一笔这么多年,银行竟然一点都没发现!工作人员是干什么吃的呢!有没有猫腻!要求银行负上应有的责任!”
再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位署名“土豆”,他说,“我的个人观点认为,银行负有疏于管理的责任,骗贷固然可恨,但是为业绩而放纵更加可恨,正是这些管理上的疏漏,给别人钻空子的机会。”
我想很多的网友可能此刻的心情都是一样的,7.5亿元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这样的一个巨额的骗贷,到底如何是从银行轻轻松松地骗出来的呢?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呢,我们也不妨先来梳理一下,近些年来在房地产市场上屡现的一些骗贷案件。
楼市的气氛和半年前比,现在似乎是越来越热。但出新闻最多的,不仅仅有地王、楼王这样的消息,更多的是来自银行个人按揭贷款的新闻,最新是成都的四家银行。
经济频道记者调查发现,在楼市出现回暖的同时,这些银行在房贷方面,有集体违规的嫌疑。
记者:手里有一套房子,现在这个贷款能怎么办?
成都某楼盘销售人员:这边的话,可以两成的,两成7折,应该能帮你申请得到。
成都某楼盘销售人员:工商银行你不用填任何申请,直接给你变成7折,只要符合达标。
据央行和银监会的规定,对于已经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然后记者调查了解,成都十多个楼盘,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只需交20%到30%,利率优惠从7折到8.5折不等,多个楼盘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不仅是成都,在前不久的杭州,事件似乎更离奇,多个楼盘集中退房,开发商集中偿还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当地记者稍加调查就发现,当年买房子的竟然都是开发商自己,房子不好卖的时候,自己冒充购房者贷款,获得流动资金,楼市好转了,立刻退房还钱,重新上市销售。
7月10号,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调查显示,1至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了31.7%,增幅提高6.2个百分点,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增幅比1至5月份提高3.1个百分点。
楼市真的火了吗?种种新变化,对于当下楼市究竟意味着什么?有哪些新问题值得我们警惕呢?
主持人:看得出来今天我们关注的这个极端的个案,其实在房地产市场之前这些年当中,是屡有显现,只不过在过往的这些日子当中,我们注意到有骗局的出面,可是我们发现,这个骗局可出现在比如说房地产商,中介机构,或者是百姓之间,但是这次你注意到了,他们这个骗的对象已经转向了银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改变呢?
刘戈:那么我们在这个案件里头我们看,我们刚才讲到了10个人,这次涉案的10个人,其实还有第11个人,那个人在2002年的时候,他就被枪毙了,他是谁呢?是北京银行,现在的北京银行,当时叫北京城市合作银行的中关村支行的行长的叫做霍海音,这个人实际上这个森豪公寓,当时就是他开发的,那么后来他被抓起来以后,那么邹庆就接管了这样的一个,这个企业。那么在他接管了这个企业以后,那么又有一位银行的一个贵人相助,那么这个人叫什么呢?叫余建三,他是这回被判处徒刑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那五个员工里面的其中的一个。
主持人:其中之一。
刘戈:他也是在这之前帮过邹庆,帮过邹庆,从北京银行获取非法的这样一个贷款,所以呢他也被暴露以后,被判处了5年徒刑。但是他只坐了一年多,那么就被假释,假释以后,这个邹庆也很够意思,就马上把他聘到了公司里面,成为公司里面的高参,那么这是第二位银行的工作人员。第三位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也是在这次被判决的10个人里边,银行里边那一位,叫做徐维联,徐维联是中国银行的一家分支机构的处长,是处长。
主持人:负责放贷的。
刘戈:那么他负责审核这个贷款,那么最后就是因为他失职,最后导致这样的一个大额的一种,这样的一个诈骗案,那么他有一句名言,就是当底下的人向他汇报说,哎哟,我们看我们这里边的这些材料,有些人不像是挣那么多钱的人,那么他这里有一句话就说,只要那房子在那儿。
主持人:咱就不怕。
刘戈:咱就不怕。所以呢,应该说他的这句话纵容了底下,也纵容了律师,也纵容了他底下的工作人员,最后没有履行他们去监管这个贷款安全这样的一个责任。
何帆:因为银行和房地产之间出现问题,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
主持人:对。
何帆:他们一开始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商从刚刚出生那一天起,就知道去找银行要奶吃,因为他没有钱,所以你看他要是开发这个楼盘,房地产的开发的贷款需要找银行去要钱。
主持人:对。
何帆:那么他把房子卖给这些买房的人,他也是要靠银行向这些买房人提供按揭贷款,所以他是靠银行的奶水养大的,但是你发现没有,有的房地产商对这个“奶妈”说话很不客气的,有一个房地产商就曾经说,说如果房价跌下来,看谁死的早。就是到最后,我们发现银行已经被房地产商套进去了。
主持人:彻底被绑架了。
何帆:对,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银行有时候也非常愿意去接近房地产商,因为对银行来说,这个对房地产的贷款,尤其是住房的按揭贷款,对他们来说,看起来这个业务很好,你想有房子在那里,有地在那里,按他们的话说就是你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主持人:对。
何帆:所以我可以放心大胆的来贷款。那各家银行现在都想做这个业务,每个银行都想跑马圈地,所以在这个业务极度扩张的时候,几乎每个银行这个职员都有指标,都要完成这个指标,所以就在这个过程里头就出现了,往往就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我有一个研究金融的朋友,有一次见到一个银行的行长,在年初的时候见到这个银行的行长,这个银行的行长就跟他说,哎,没想到住房贷款这么业务这么好做,我三个月就完成了一年的指标,到年底的时候,又遇到这个银行的行长,那个银行的行长说,没想到住房贷款里头的骗子这么多,由于我们没有很好的风险控制,最后我们发现看起来这个业务很好,但是实际上洪水很多。
主持人:这起巨额骗贷案的发生它其实也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在目前我们看到信贷规模急剧的这个扩张,也让房地产市场的一个信贷风险成为了不容忽视的一件事。那么银行究竟如何来面对这样一种变化,在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的种种的事情面前,政府如何应对?百姓如何应对,马上继续我们的评论。
楼市升温,谁是推手?高房价,高增长,伴随而来的高风险,究竟谁来承担?又应该怎样防范?《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和大家关注的是一起巨额的房贷诈骗案,我们的网友也上传了几幅漫画,我们一块儿来解读一下。
第一幅漫画,我们看到是楼价飙升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在这幅漫画当中,有几句话是我们常常都可以在售楼广告当中看到的,比如说房源售謦、成交火爆、提前开盘等等,所有的这些楼盘热销的背后,我们看到在画面的底下,有两个人正在辛苦地劳作着,他们不断地往这个气球里打着气,来,你们看到这幅漫画,有什么样直观的印象?
何帆:我们现在都在说,楼市又开始回暖了。
主持人:对。
何帆:但是其中也不排除所谓的回暖可能是虚火。
主持人:虚火。
何帆:有一些开发商在利用各种各样的这种有造假的嫌疑,在把这个行情,看起来非常的火爆。
主持人:再来看看第二幅漫画,这是一只手,这只手上写了几个字,房地产开发商,然后每个指头似乎都代表了一个不同的个体对象,它叫不同身份贷款。这和我们今天这个主题比较密切。
何帆:对,这就是邹庆的手段。
主持人:对。
何帆:就是用了很多假的身份,然后去银行去骗取这个贷款,不过他这个手可能戴了手套,要是把这个手套摘掉的话,应该是一只黑手。
主持人:这个背后的黑手今天终于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庐山真面目了。其实我想这起7.5亿元的巨额骗贷案发生之后,各大媒体也都发表了一些评论,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一块来梳理一下。
消费者该怎样看待如今的楼市呢?《经济参考报》在“房价‘高烧’可能令楼市再进调整期”的文章中说,房价持续“高烧”,不利于楼市健康发展,目前楼市仍处于去库存进程中,持续居高的房价可能引发楼市重新进入观望,进而陷入新一轮的调整。
《东方早报》的标题是“楼市飙升绝非中国经济福音”。文章说,在房地产非理性疯狂的表象之下,一旦市场进行调整,银行会进一步被绑上房地产这个危险的战车,而一旦房地产泡沫殃及金融系统,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打击将是沉重的。
《广州日报》发表“资金回流实体经济才算真复苏”的文章。文章指出,当实体经济复苏还在亟需资金注入时,资本品市场却成为流动性资金的最爱,甚至部分信贷资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当下必须采取政策措施让狂热的股市、楼市降温,这是实现中国经济最终复苏,仍至走向全面繁荣的必然过程。
《深圳商报》的文章则更干脆的指出“楼市:监管比调控更重要”。文章说,对楼市的发展要支持,对楼市的乱象要监管,监管比调控更重要,我们应该多用日常化、精细化的监管,少用甚至不用临时性、突发性的调控。
主持人:看上去眼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火热了起来,当然我们在媒体上会看到很多虚火过热等等类似这样的描述,在一系列的事件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银行的身影,问问二位评论员,这是不是目前中国楼市虚热的一个新特点,就是都有银行的身影伸在其中?
刘戈:其实我们现在来回顾这样的一个,应该说一个很旧的案子,尽管最近它刚刚被宣判,但是它实际上我觉得是一种盛世危言,就是在整个现在的这样一种气候下面,这样的风险仍然在孕育着,虽然这个案子是一个个案,但是我们看到这种系统性的风险依然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看,就是现在和几年前来看,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模式没有变,这是一个;很多开发商都是很,为开发一个楼盘注册一个公司,都是资金很少,1000万、800万,刚才出事的几家房地产公司都是这个样子,然后大量的资金都是来自于银行,那么有统计,现在大概70%以上的资金是来自银行,那么这种,这样的一个房地产的开发模式没有变。另外呢,银行在获取,靠这个房地产贷款来获取利润,获取收入这样的一种冲动,和这样的一种模式也没有一个大的变化;还有很多买房者试图通过买房来进行投资,不是自己住,来投资,来获取高额利润这样的一种冲动,也依然没有变化,这三个因素都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说明以前存在的这种金融的系统风险现在依然存在。
何帆:那我们现在在谈到房地产市场的时候,大家可能关注都是房价太高,或者有一些房子造的质量太差,当然这些都是问题,但是作为一个研究金融的学者,我更担忧的是,在房地产市场背后,这个可能存在的金融的风险,因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开发商这个基本上就把银行牢牢地套在里头了,因为你比如说现在如果是开发商还不了贷款的话,遭殃的是银行。
主持人:对。
何帆:那如果买房的这些人还不起钱,遭殃的也是银行,所以到那个,刚刚不是我说过有一个开发商说,说如果遭殃的话。
主持人:对。
何帆:银行可能会死的比开发商死的更早,那倒不一定,但是如果是说现在经济形势不好了,房价开始下跌了,我想银行一定会比这个开发商死得更难看。因为房价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就突然跌下来,那开发商可能会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都逃掉,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受到破产的制裁,但是这些留下来的烂账和坏账,可能要用10年的时间金融机构才能够完全把它消化掉。
主持人: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何帆:而且不仅是中国,在国际上你看都是这样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就是在全世界各地,找了很多银行危机的案例,最后去看,他发现有一个爆发银行危机的先兆,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住房的市场,这个房价上涨,超过20%。
主持人:这是一个信号吗?
何帆:随后在两年的时间之内房价下跌超过15%,那银行,随后银行就会出现这个危机,无一例外,几乎无一例外。
主持人:我们来看看网友对这件事情还有什么样新的关注。
首先看到这位网友叫“向前看”,他说“建立责任制和监管制度。比如律师,为了收受那么一点好处费,居然可以做事一只眼开一只眼闭,这个行业本来收入就高,还那么昧着良心做事,所以,对于高收入职业的群体,他们在享受高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受高义务,所以法律应该规定,如果像律师类的群体触犯了法律,应该从重处罚。”
再来看下面的这位网友他的观点是“用强硬的制度去约束相关环节的职员,让他们无机可乘,各银行要平稳发展,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盲目跟风。”
大家都注意到了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了今天不容忽视的信贷风险,那么马上我们来看我们的特约评论员他们对此有什么样的观点。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银行贷款的集中度不能过高,我们现在有些银行,很明显出现了围绕着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这两块,贷款总量在它的信贷总量中占比过高的问题,有的中小银行,这两项贷款占到了现在总量的百分之三四十,达到30%,40%这个比例实在太高,从行业上来看,要讲究合理配置,防止在某一个行业,特别像房地产这种热点行业,出现贷款集中度过高的情况。
秦兵(房地产律师):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立法,我们现在十多年来,和房地产有关的专业的法律,一年出不了一部,而发达国家一般一年,就能有十部、八部,抓立法质量,抓立法速度。我想这些大概是目前房地产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华伟(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主任):对于房地产市场,产生的诸多问题,我们有两个办法,一个治标,一个治本。但是更重要,我们要治本,第一个要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大量的行政审批环节,一个项目从前到后,动不动要盖上百个章,这么多行政程序滋生了腐败。另外一块,对于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来发展的模式,也到了调整的时候,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房地产的税费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房地产的开发流程,但是治本非一朝一夕,所以当前我们也要,采取一些治标性的措施。另外,我们现有的,重要环节的监管,要执行到位,执行得力,这样才会不给奸商可乘之机,同时对于一些不法奸商,我们也要加大打击力度,要杀一儆百。
主持人: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来说,今天应该是一个更需要我们审慎的特别时间点,因为楼市可能是虚火,但是银行的风险它却是实实在在的,未来我们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地降低银行的风险,二位有什么样的建议?
刘戈:现在和银行的高风险伴生的就是高房价,就是高房价实际上酝酿着高风险,为什么我们这么担忧这个高房价呢?就是因为实际上这两年我们的这种房价增长,从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这几年这样的一个高速的增长,很多人很快的话财富进行了翻番,那么这样的话,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财富效应,就是说我买房子可以很快的致富,可以很快的改善自己的财富状况,那么也更多的人最后参与到不是自住型,而是投资型的这样一个买房的过程当中,那么再加上开发商各种捂盘等等各种手段,他不断地迎合着大家的这种心理,不断地最后把房价越推越高,甚至有一些开发商已经服务到了,帮客户来做假,那么这样的话,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如果要是房价不能够像现在这样,越涨越高的时候,总会有那一天,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怎么来的,那么所以现在这样的一种高房价,确实已经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地步。
主持人:其实我们希望有一些切实可行的,而且是确实可以执行到位的一些制度来保障这个银行的风险管控。这方面何帆有没有什么样的建议?
何帆:对,我们的金融监管的部门,其实一直是非常关注这个问题的,我记得在2006年的这个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报告里头,就非常明确地说银行业要警惕对房地产贷款里头可能会存在种种的风险,都有非常详尽的分析。那么这一次其实又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就是我们看到今年银行新增加的信贷截止到目前为止,那个增长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主持人:对。
何帆:所以在这里头,大家也都在警惕,就这样的天量的信贷是不是有的流到了房地产,那么你看,今天我在报纸上也看到,这个人民银行的上海分部,专门公布了一个调查,就是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上海的新增加的信贷流到什么地方去了?其中就谈到,主要是流到房地产,然后租赁商务业,还有一些包括………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