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节目视频]
信用卡戴上紧箍咒,银监会下发通知,不激活不可收费,禁止向未满18岁学生发卡,新规定将带给信用卡市场怎样的变化?
主持人: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
今天我们要来关注的是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规范信用卡的业务。在昨天下发的这份文件当中,银监会明确地要求,全国的银行不得向18岁以下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同时呢,还在信用卡的发行、年费的收取、持卡人的信用管理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银监会的这项新政到底能不能遏制信用卡的滥发趋势呢?它将对中国的信用消费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一些影响?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霍德明和张鸿,我们也欢迎电视机前的各位登陆央视网、腾讯搜搜网和搜狐网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会来关注您的留言。
马上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银监会下发的这份通知的相关内容。
银监会再次对信用卡发威了,日前当银监会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下发之后,社会各界纷纷给予了各种关切,其中三条新规定值得市场和消费者关注。
第一、规范银行跑马圈地发信用卡。这次新通知规定,严禁对营销人员实施单一的,以发卡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的激励机制。营销人员必须充分告知申请人有关信用卡的收费政策、计罚息政策以及潜在风险等。不得以赠送礼品、换取积分、提高授信额度等为条件强制或诱导客户注销他行信用卡。
第二、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通知规定,除了附属卡以外,不得向不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对已满18周岁,但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时,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方必须书面同意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否则不得发卡。
第三、不开卡不得收费。通知说,持卡人激活信用卡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扣收任何费用。持卡人以书面、客户服务中心电话录音或电子签名方式授权银行业金融机构扣收费用的除外。
银监会这次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09年8月31日前,要对通知提到的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已发行信用卡1.2亿张,全年交易金额达到了3.5万亿元,其中消费金额1.1万亿元。信用卡从消费金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从2006年的4.8%,上升至2008年的14.8%。
银监会严防“次级卡”
主持人:我们看到银监会在相关的规定方面,还是做出了非常具体的一些限制,比如说不可以向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发放信用卡,信用卡没有激活的话不可以收取年费,发卡量不得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标准等等,两位评论员你们怎么来看这样的一个举措,为什么银监会会在这样的一个时候,从这三个方面,来对信用卡的行业发展做出一些规范和限定?
霍德明:我注意到银监会这一次,这个通知里面,第一条它就提到了,它说禁止银行对营销人员实施单一以发卡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说,还是可以把发卡数量作为一个激励机制,不过除了这个发卡数量以外呢,还必须要有其他的激励机制。
主持人:不再是唯一了。
霍德明:那当然,以前我相信很多银行,就是一种发卡数量,所谓充数量。
主持人:是。
霍德明:不重质量这么一个,作为激励机制,可以说其来有自。
主持人:所以有着“扫楼”之说嘛。
霍德明:没错。
主持人:就扫遍整座楼。
霍德明:扫遍公园,扫遍超市。
主持人:对。
霍德明:当然了,以我们国家上半年的信用卡的这一个绩效来看,坏账也就是说信用卡超过6个月还没有还钱的,大概累计下来,已经将近50亿了,这和去年的同期来比较的话,增长了133%,是相当可观的一个数字,而对于银行来讲,它肯定要占领这个市场,我还有一个数据。
主持人:对。
霍德明:美国人大概平均一个人有5张信用卡,咱们国家平均是一个人有0.1张信用卡,差不多是10个人才有一张信用卡,难怪大部分的银行对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可以说是虎视眈眈,明明的量就是绑在那儿,你要去冲这个量,可是银监会这一次呢,就把对于发信用卡这个量的指标做了一个限制,我想这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主持人:我想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个发卡量疯狂的上涨。
张鸿:对。
主持人:另一方面像霍教授介绍的,呆坏账的数量也在不断地上升,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一下,我们这样的三条规定,是不是可以破解来的一些困局?
张鸿:我想是可以的。因为为什么这一次大家都关注到这三条呢,事实上人家规定有15条,因为这三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其实前一段做过节目。
主持人:对。
张鸿:比如说银行卡的乱象,包括去年底,你看有大学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和银行单独的就给这些学生全都办了银行卡,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也造成了一些呆坏账等等,所以这一次对未成年人不许发卡,尤其单独指出说,对大学生要慎重,要谨慎。在我们节目播出以后呢,上个月又有一个个案,引发了我的关注,就是湖南有一个贫困大学生,他刚上大学的时候,银行就给他办了三个信用卡,结果他透支了2500块钱,银行就给他妈妈打电话,他妈妈一个月才挣600块钱,为了给他还这2500块钱,连上下班都不坐公交车了。我想当这样的一个一个案子出来的时候,除了引起我们媒体人的关注以外。
主持人:是。
张鸿:还一定引发了监管层的这样一个关注,那之所以有很多银行会降低门槛发信用卡,那就是它禁止的第二条,就是因为有考核的指标,所以现在就不允许你有考核的指标,我有很多同学都在各级的银行里边任职,凡是牵扯到个人金融部门的,基本上都有发卡的任务,硬性任务,在一个基层的营业网点里边,他今年的任务是去年的4倍,怎么办呢?没办法,只好发这种亲情卡、友情卡,什么叫亲情卡、友情卡呢?就是我负责发卡,我说霍老师您帮我办一个吧,办一个卡。
主持人:赞助一下。
张鸿:对。然后激活了以后,我再给您销掉,反正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这个呢,它第一个使这个发卡量成了虚无的泡沫,第二可能也增加了银行的一些风险,那至于第三条,说信用卡激活之前不能扣任何费用,这个原来就不允许扣任何费用。
主持人:对,但是有的银行好像扣。
张鸿:对,有的银行很不像话。它在现在,没激活,就你没成为客户呢,我就开始收你的年费了,收你的费用了,所以引发了一些纠纷。我想这三条,它总体来讲,一是为了降低风险,第二呢,就是为了减少纠纷。
主持人:我们也来看看网友对于银监会的这个通知有着什么样的一些关注。
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网友,他的署名叫“盒子”,他说,“非常支持!同时呢,对商业银行对于信息卡营销员的考核机制提出了质疑,不顾申请人的资质情况,引起的大量坏账让国家埋单吗?这就等于让纳税人埋单呀!”
再来看一看下面这位叫“呼啸山庄”的网友,他说“我孩子刚大学毕业就办了几个卡。他一年就透支五万,我们全年收入只一万多一点,如果没有按时还,还要交滞纳金,然后统一算利,我真不知道何年何月还得清啊。”真是,所以我们现在有不得向18岁以下的学生发卡。
主持人:就是要减轻家长的这种突如其来的负担。
张鸿:对。
主持人:再来看一位网友他署名“草莓控”,他说“我的建行信用卡就是没有激活…也被扣费了…打电话过去问…银行说只要你把卡开通了…刷3次…扣掉的钱就退还给你…这不是强行要你刷卡吗?”
确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信用卡的普及给很多人都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像我们刚才网友所说的,信用卡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各大银行争抢信用卡用户的过程当中,一些问题也随之浮出了水面。
信用卡市场的混乱在这几年时间里,一直是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随着银行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迅速扩张,信用卡市场的不良率,也从前几年的1%左右提升到近两三年的3%左右。为了抢占市场,银行在招揽信用卡用户的的方法上,不断地突破规定的限制,形成市场的风险,在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大型写字楼内,都能看见推销办理信用卡的银行工作人员。销售手法也是花样翻新,办卡免首年年费,消费送积分,赠送小礼品,很多消费者仅仅只为获取礼物,就申请办理信用卡,而没有重视办卡之后的诸多问题。
除了在社会上推广,各家银行还在校园里争夺学生用户,办卡门槛非常低,凭身份证,甚至学生证,一纸当场填写的申请书,就轻松完成办卡流程,校园信用卡激增之后,一些没有还款能力的学生高额透支,过度消费后无力还款,只能由家人承担后果,这样的事件不断发生。
《上海金融报》日前报道,某大学大三的学生小冯,用信用卡消费近一万元,因为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巨款,最后被银行告上法庭,无奈之下,冯妈妈只有替女儿还清这笔欠款加利息。
当地媒体还报道,上海黄埔区法院,有时一天收到上百起信用卡透支纠纷执行案件,相当一部分当事人是已离校大学毕业生。
据央行公布的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49.7亿元,同比增加133.1%。央行在报告中提醒金融机构,在大力推进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警惕信用卡逾期未偿还金额持续上升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主持人:看着信用卡市场的乱象,也许我们就会发现这张小小的卡片,如今似乎已经正在无限接近我们社会的道德底线,按理来说,信用消费就是要以信用为基础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现在当今的中国信用消费市场却是这样的一些混乱的局面出现?
张鸿:当然一切都是因为利益,因为有人测算过,说中国这个市场,它的信用卡的饱和应该是能满足20亿张,可是现在中国才1.3亿张,所以它是一个巨大的一个市场。
主持人:对。
张鸿:所有的银行是发现了未来的可能有的商机,那现在先跑马圈地。然后对于这些发卡的银行的这个银行部,信用卡部门的具体的人来说,他要把这个圈地先占上,另外一个方面,我记得通用的前CEO瓦格纳在接受美国的议员质询的时候,议员就说他,说你难道不知道那些贷款买你车的那些人,他是没有任何还款能力的吗?你把钱贷给他们,这不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吗?我想这种追问是适用于我们的银行的。因为信用卡刚才你说了,它的基础是信用,首先是银行破坏了这种信用,就是如果我没有还贷能力,按照我们这样的一个商业的标准来说,你不应该让我享受这样的一个权利。
主持人:你应该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资信证明等等,做出一个非常详尽的尽职调查。
张鸿:对,这是一个基础。所以当这个基础被打破了,那你不守信用了,那我的还款人,可能也就对信用也就无所谓了。所以这个均衡就打破了。
主持人:那如果说我们听任这样混乱的局面继续下去的话,它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危害?
霍德明:我想张鸿刚刚讲得非常对。信用卡的基础是信用啊。我记得前一阵子发生的所谓次贷危机,导致后来的经济危机,后来现在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也就是信用的危机,所以我说银行发行信用卡,如果信用有问题的话,将来可能会发生“次级卡危机”。
主持人:是。
霍德明:跟过去的次贷危机可能会有一样的效果,对于国家,对于金融机构,对于个人都会有很大的乱象出现,像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去年9月份开始,它的银行的信用卡的坏账比率由去年10月份的5.5%,增加到现在的8%到9%,这已经叫很多美国专家觉得非常警惕了。这个对于美国现在的这个所谓经济景气的低迷肯定是一个坏消息。再我举一个例子,2003年韩国也发生了信用卡危机,韩国发行信用卡,是信用卡的专门机构发行的,结果它最后很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卡发行的金融机构倒闭了,而这么一个信用卡机构的倒闭,连带到很多银行也很危险,所以这是韩国2003年到2004年,最大的一个金融危机。所以这对于不仅是国家或者金融机构,甚至对个人,它的危害如果是不处理的话,它会很久远,拖得很长很长。
主持人:没错,确实像两位评论员刚才所说的,信用卡也许是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的全新的市场,但也许同时它还是一个有着巨大风险的黑洞,对于中国的信用卡业发展来说,我们怎么样防范风险,健康发展呢?马上继续我们的评论。
上亿张信用卡,巨大的市场,增长的业务,信用卡市场该如何走向规范?
主持人:欢迎各位回到我们的节目当中,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关注的是银监会刚刚下发的通知,来规范和限定信用卡市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网友上传的漫画,第一幅漫画是银行和申请信用卡人之间的一个关系,但是我们看到这是有点放长线钓鱼的意思。
张鸿:对。
主持人:两位评论员怎么看?
张鸿:但是看上去有点妖魔化银行,怎么画的跟海盗似的。事实上如果说银行不为持卡人负责的话,它和海盗是差不多的。
主持人:来我们看看下一幅漫画,哎哟,这个就说到强盗,强盗怎么就真的出现了。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对话,他说,胖子,叫你望风,你去哪儿啦?你注意一下这个胖子解开了他的衣服给他看,他这个怀揣着那么多的信用卡,说,老大,现在办卡啥都不要,可以透支了,还用打劫吗?
霍德明:我觉得这个漫画里边,这两个贼里边,可能有一个是就是银行的内神通外鬼的银行的本身的人,这就是银行本身风险防范上面肯定要注意,因为往往我们看到信用卡出问题,都是这种现象。
张鸿:对,而且这个是其实是现在信用卡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恶意的透支,恶意的套现。
霍德明:对。
主持人:确实信用卡的市场也许就像刚才漫画反映的,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风险,我们的媒体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评论,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
“信用卡戴紧箍咒 激活方可收费”,这是《新京报》亮出的态度。文章说,在过去5年,信用卡发卡量成了商业银行最关心的一个业绩指标,而银行对信用卡营销员,一直以发卡量作为考核指标,也导致营销员不顾申请人的资质情况,大量发卡。银监会下发通知,给银行戴起了紧箍咒。
《国际金融报》认为“提高信用卡申请门槛是银行必然选择”,文章援引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的观点,中国信用卡坏账率的上涨,和遭遇金融危机的美国一样,在于推广过度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改变。然而,特殊的因素是,中国的消费者并没有受到严厉的信用体系的约束。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文章认为,次贷危机表明,任何业务创新都要基于现实经济状况来开展,同时还要与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相匹配,目前中国国内信用卡产业在支付渠道、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虽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其中的风险也在同步产生和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说“信用卡真正的风险是系统性偿还能力的风险”。文章指出,尽管中国信用卡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目睹了发达国家刚刚所经历的一系列因信用而起的危机事件后,我们应该对这样的“潜力”抱有戒心,刺激消费也不应突破能力可支撑的范围,不能因一时的经济红利而为将来埋下危机的种子。
主持人:我们一直都在讨论现在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当中的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不足,但是不要忘记,这个业务,这个市场在中国才是刚刚起步,所以我们也不希望因噎废食的事情在这个领域再现。所以刚才大家也看到媒体在肯定信用卡业务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更多的提高了对于滥发信用卡带来的这些隐忧的一些担心,那你们两位怎么来看未来我们如何防范这些信用卡滥发造成的一定的风险?
霍德明:的确,信用卡它是一种金融商品,而在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的确是有无限的商机,吸引这些银行来发行信用,这里面的风险,我把它归类成三类,一个金融监管机构它要担负的风险,一个是银行发卡机构它要担负的风险,第三个当然个人他使用信用卡,他要担负的风险。在金融监管单位,我们这里就是银监会了,它对于这个信用卡发行,这一次出台了这些通知,就已经是在金融信用卡上面的行为,对于这些单一的或者是比较具体的行为做了一些规范,我还是希望能够对银行业,它在信用卡发行上面,绝对不能把它当做是个纯粹的市场行为。
主持人:是。
霍德明:好像就是为自己的利润,它要考虑到社会国家的利益,我这里有一份资料,花旗银行跟这个汇丰银行,它申请信用卡的人至少年满18岁,而且如果你是学生的话,只能申请学生卡,而且还要年满18岁,对于银行来讲,每一份信用卡,他要填一份审查报告,从申请者的顾主,银行信用机构取得的资料,以及根据这个新申请人的全年收入做评估,很多地方还限制到了这个信用卡的额度,所以这个其实我想对信用卡的风险防范,银行这一部分,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它千万不能够因为市场很大,我就去跑出去跑马圈地,发了一大堆卡以后,当然,如果说是整个经济形势在好转,在走好的方向的话,目前的信用卡没有问题,但是怕的就是万一经济形势一倒转,到时候这些信用卡的客户都是定时炸弹。我想我们这些银监会在这个时间点上,把信用卡这个事情,风险的事情提出来,应该是对我们国家有一个正面的意义,这是因为同时间国际也在发生这些现象,而他参考了国际经验,我想应该适时适地的。
主持人:所以对于这个风险的防范,不仅仅要针对我们持卡人不太成熟的消费心态。
张鸿:对。
主持人:同时也要针对银行业界这些不适当的竞争。
张鸿:对。
主持人:来,张鸿听听你的观点。
张鸿:霍老师主要从监管和银行自己的这样一个内部的情况来说,我想我还是要提醒一下持卡人,因为我们说风险,它不光给银行带来了风险,其实也给我们个人带来了风险。
主持人:没错。
张鸿:那首先第一点当然是一个常识了,就是要量入为出,你自己能花多少钱,能贷多少钱,你能还得起多少钱,首先要了解。第二,我们要意识到,虽然我们自己的整个信用意识还没有那么强,但是我们国家金融领域的信用,征信体系已经在逐渐完善,所以说你要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行为可能会对你未来的征信可能会有影响。比如说人情卡,我朋友在银行说要发卡,我来帮他办一个卡,但是激活了以后,因为只有激活才算他的量。
主持人:业绩。
张鸿:对。激活了以后,我又没有去销卡,所以可能明年就要产生年费,一年的年费往往就是一两百块钱,然后我不去还,因为我是为人情嘛,所以我不去交,不去交以后,就变成了坏账,坏账就有可能对我未来的影响。所以我想,就是从我做起,银行要从银行做起,个人也要从个人做起。
主持人:所以我们说信用是无价。
张鸿:对。
主持人:不仅对个人而言。
张鸿:对。
主持人:对银行而言同样如此。
张鸿:对。
主持人:我们也来看看网友对于防范信用卡风险有什么样的观点?
我们看到的这位署名叫“盛世大唐”的网友,他说“信用卡的风险是各家银行自己造成的,他们只把企业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所以这样的风险他们就应该自己承担,国家应该做的是完善制度保护消费者,而不是去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
下一位署名叫“麻脸小孩”的网友,他的观点是“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改变是根本原因,不能只考核办卡量,如果把坏账率和考核联系起来,信用卡营销员就不会那么不负责任的乱发卡了!”
事实上在节目一开始,霍教授也提到了这一点,这个发卡量不再作为唯一的指标。
霍德明:没错。
主持人:跟以前有一个完全的区别,那我们再来看看特约评论员对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看法。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我们银行的信用卡现在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我们看到美国这一次出现次贷危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的企业、居民过多负债消费,实际上背后反映了一个缺乏自制的个人消费习惯,以及缺乏风险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的银行发卡系统,这两者都有缺陷,所以在目前这个起步阶段,及时地进行规范,有助于这个行业,在起步阶段,在一个风险可控的状况下,有一个平稳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像给企业发放贷款一样,以非常谨慎的态度,去发放信用卡,客户也应该谨慎地使用信用卡。
殷剑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一个是银行,在自己的信用卡业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信用风险,尽管现在这个信用风险,与工商企业贷款相比,相对还是比较低的,但是还是需要重视信用风险的管理。另外一方面比较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系统,必须发挥作用,在国外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对居民个人信用的评级、评价,是防止信用风险的重要措施。现在需要充分利用这个征信系统提供的数据,来发展类似于第三方的评级这么一种机构,让银行能够识别、判断发卡对象的信用状况。
主持人:我想当我们在关注中国信用卡业发展的时候,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自然就是这个行业如何才能够健康理性的发展,听听二位有什么样的观点?
张鸿:印第安人有一个谚语叫“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就停一下,好让灵魂跟上来。”我觉得特别适合我们今天说的信用卡,我们的信用卡市场走得太快了,但是信用没有跟上,而信用恰恰是信用卡的灵魂。我想银行们一定要注意,就是你圈地是可以,面对一个未来的一个可能特别大的一个市场,我们现在跑马圈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圈地一定要圈实实在在的地,而不是要去吹泡泡,因为泡沫总有破灭的那一天。
主持人:霍教授听听您的。
霍德明:信用卡这个行业在国外都已经是相当成熟的行业,不过你看到这次在金融危机里面,美国它的信用卡危机也可能即将出现,韩国在2003年已经出现了,台湾已经在2005年出现了,你想想看,在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面信用卡即将要蓬勃发展,张鸿刚刚讲得非常好,我相信在这一次的通知里面,已经面面俱到了,但是我还是要提出来,有关于这些对银行的限制,或者是对哪一些学生级的不能发卡,如果万一有对这些人发卡了。
张鸿:对。
霍德明:或者是有这种银行万一真的触犯了这些所谓的规定的话,它有没有处罚机制啊?但我觉得通知里面,我没有看到任何处罚机制,我只怕这个市场上面,由于它那个将来的利润是如此的大,所以会有很多银行,或者是其他的金融机构会以身试法,而在跑马圈地这个行业竞争下,到最后因为没有很清楚的处罚机制,而让我们信用卡………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