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70亿,上海拍出新“地王”,天价拿地,价位是否合理?《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刚刚在上海诞生的全国新“地王”。昨天,在上海的一场拍卖会上,中海地产以70.06亿元夺下了上海的长风地块,成为了新的“中国地王”。频频出现的“地王”,到底会对楼市的走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场疯狂的“地王”游戏的背后,又会有着怎样的风险?今天我们将就此事来展开评论。
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霍德明和张鸿,同时也欢迎各位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腾讯今日话题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会来关注您的留言。
首先,我们一块儿来了解一下,这个在上海诞生的“中国新地王”。
昨天下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挂牌出让的沪西长风地区6B7C住宅地块落槌,中海地产以70.06亿元的叫价将其收入囊中。这一报价,比此前的“地王”,北京广渠路15号地块,高出20多亿元,由此中海成为“中国新地王”的所有者。
虽然有15家开发商参与了网上竞拍,但最后参与现场竞拍的只有5家开发商,不过各个实力雄厚,虎视眈眈。绿城房产、中海、保利地产、仁恒等诸多公司都给出了大大超预期的报价,先是绿城的64.11亿元,然后仁恒报65.97亿元,但最终中海得手,平均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22409元,溢价幅度高达129%。
男:200905401003号竞买人,现场书面报价金额为七十亿零六百万元。
最终中海集团已超出其他竞拍者5亿多元的价格,拍到了这个地块。
中海集团中标人:这是一个合理的价位。
其他开发商对于竞拍失败,也并不感到遗憾。
记者:遗憾吗?
竞拍开发商:正常正常,没什么遗憾。
记者:我知道您出了60多亿。为什么后来出那么低呢?
竞拍开发商1:正常价。
竞拍开发商2:我们还是理性的,一万五左右,(楼面地价)比较合理。
这次拍卖的长风6B7C地块,由两幅相连地组成,位于上海市普陀区长风商务区,属于市区核心地带,总出让面积达到14.2108万平方米,按2.2容积率计算,总建筑面积为31.2637万平方米,该地块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地块规模,都可以说是今年以来上海最吸引人的一块住宅土地,有人惊呼,“地皇”诞生了。
天价“地王”:风光?风险?
主持人:虽然我们没有身临其境,但是我想这样的一个竞买的过程,还是真的是惊心动魄,当刚才我们在片子当中看到报出70亿这样一个高价的时候,现场非常明显,你可以听到一阵惊呼声。其实这块地,它有一块背景,在去年的时候,它是一块流拍的土地,当时的起拍价是16亿元,你看当年的16亿元没有人要,现在70亿元大家抢着要,仅仅一年的时间,“咸鱼”翻身,为什么它就有可能会成为这个新“地王”了呢?这当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
霍德明:我想新“地王”的产生,当然70亿这是很重要的关键,不过你刚才也提到一年以前,这个地16亿还没有人要。
主持人:是。
霍德明:同样的,北京的广渠路15号,一年半以前,也是没有人要的地,到后来又变成一个“地王”了。而我要介绍一下,这次咱们新“地王”的开发商——中海地产,在国内也算是大牛级的地产开发商了。
主持人:没错。
霍德明:它是我们中国建筑总公司的下面一个分公司,也就是它有一个国企背景的,当然这也因为它有国企背景,这次新闻议论上面,也是比较热闹一点,而这个开发商——中海地产,在国内他是比较谨慎、理性,而且稳健,怎么说呢?他到今年8月份以前,都没有出手,到8月19号,到山东拿了三块地,也算是高价了,于是那个时候记者就访问它董事会主席,主席说,我们不玩“地王”这个游戏,8月19号以后的事,到今年9月多,不到一个月,果然创了新高,所以这就了不起。
主持人:其实这个国企背景的中海,最终成为了这场争夺当中的赢家,这个新“地王”的花冠戴在了它的头上。张鸿你怎么看?
张鸿:这事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几天其实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从昨天开始,下午我就看有媒体在报,说新“地王”要诞生了。这个新“地王”的概念,就是相对于全国来说,价格最高的这样的一块地,当时大家以为是绿城,因为绿城是有备而来,而且还跟记者说,说你看我们又回来了,因为它和平安信托有了一个这样的框架性协议,平安信托给他有资金上的一些支持,所以说我们回来了,我们能拿到这个“地王”。这个“地王”如果是,即便是绿城拿下,也是“地王”,它大概是50多亿,然后还有一个参加的,是上海的一家叫协和,它是一个外资背景,两家外资,然后也是来志在必得。
主持人:我估计没有人想到说是会以70亿元来成交。
张鸿:对,这就是为什么刚才这个片子里面有那一声惊呼。
主持人:炸开了锅。
张鸿:大家会觉得叹为观止。
主持人:对。
张鸿: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这个视线再拉宽一点的话,这也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从这个北京的广渠门10号开始拍以后,全国的“地王”频现。
主持人:对。
主持人:光这个节目我们观察就观察过好几期了。
主持人:对。
张鸿:前一阶段最有意思的是在南京的一个“地王”拍卖上,拍卖师拍着拍着,拍卖师自己说,这和拍卖师的这种职业操守是不一致的。
主持人:他说什么了?
张鸿:拍卖师说投资有风险,举牌必谨慎。这让我想起……
主持人:这个举牌的力度把拍卖师都吓着了。
张鸿:对,这让我想起了股市上,就是当股市一片火热的时候,分析师跟你说,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基本上没有人听,因为大家有钱,第二,还有挣钱的预期。
主持人:其实对于这个全国新“地王”的诞生,各界都是看法不一,我们接来,来看一看一位业内人士的看法,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在9月3号,他也是刚刚花了40亿元的巨资,在北京拍下了一块地,他对于这个新“地王”的诞生,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观点?来看一看。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我觉得最近(地价)翻得都不正常,应该出现泡沫的苗头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钱太多,钱太多的话,别的行业流不下去,是个行业就过剩,其实这个土地的价格,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市场的承受能力。另外一个就是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对房地产公司的评价指标发生了问题,对一般公司的评价都是它的销售收入,都是它的利润,而对房地产公司就是,认为比利润和销售额更重要的,是它的土地储备。只要你储备的土地多,你的股价就高,上市之后的表现就好,融来的钱就多,这不就出问题了吗。
主持人:大家一定记得在竞拍会的现场,当时70亿元出现的时候炸开了锅。我们看看这个信息在网上会不会炸开锅?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位网友的观点。
他的署名叫“花花”,他说“地王是拍出来的。虽然有些疯狂,但我们无法左右。只是会带来预期,地产商更有信心去抬高房价,消费者又开始了新的观望。楼市接下来会怎样呢?真是有些担心……”
张鸿:对。
主持人:我想和他有同样担心的人一定不在少数。再来看看下一位网友的观点,他说“哈哈,只是为了推高房价,又没有什么成本,还可以以此来获得贷款,提高股价……我看好这个房价是会继续飙升的。加油!”这有点正话反说。
张鸿:无奈的加油。
主持人:很无奈,这个看来他也是担心房价会不断地上升。
再来看看下一位网友的观点,他说“通过地王吸引媒体的眼球是实力开发商惯用的伎俩,他目的在于引起一种房价还是要上涨的预期,开发商可以借此来大赚一笔,而所谓的地王他们是不会开发的,过去的地王有几块开发了?”
其实我觉得网友的这些留言,透露出的是他们对于“地王”频现的一种担心。
张鸿:对。
主持人:至少对于购房者来说,这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其实我觉得在前一段时间,大家都看到了,全国很多地方楼市的成交量是停滞不前的,即便是我们到处看到这个价涨量跌这样的一个现象,但是各地的“地王”却是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
“地王”频出,民众关注,前不久南京、苏州、深圳等地的土地拍卖会也火热升温,在苏州的一场土地拍卖会中,拍卖现场竞价的激烈程度几乎让拍卖师应接不暇。
拍卖师:18亿1千万,2千万要不要,18亿2千万,18亿7千万,18亿8千万,18亿9千万。
这个位于独树湖的地块,最终拍出19.9亿的高价,楼面地价,每平米超过7000元,据测算这块地开发以后,房价将会在2万元一平米。
在9月8号,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保利地产在经过150轮举牌鏖战之后拿下了河西金沙江地块。
昨天,深圳招商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经过多轮竞价,以5.3亿元的总价拿下了深圳宝安区的豪宅地段,折合楼面地价每平方18874.64元,地面地价,每平方米22649.05元,为目前深圳最高地价。
高价拿地,再度引发人们对房地产业的利润的关注。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房地产业当然是个暴利行业,如果没有暴利,为什么各类企业都来搞房地产,哪个地方羊最多,哪个地方的草一定最好,这是很简单的市场规则。
房地产行业现在普遍实行预售制,一个20亿元的项目,自有资金有5亿元就行了,其他可以通过预售来解决,如果以项目结束时的总的投资额来计算,利润率可能有15%到20%,但如果以自有资金来计算,利润率可能高达100%到200%。
主持人:在刚才的这个短片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创新高的数字,让我想起了王朔的一本书叫《玩的就是心跳》。
张鸿:对。
主持人:当然针对这个现象,也有人持比较平静的观点,比如说有人认为说,其实在这个房地产市场它也是一个细分的市场,它也有这个高端的消费。
张鸿:对。
主持人:所以可以让这个“楼王们”、“地王们”来扮演一下奢侈品的这种角色,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顺着他的这个观点来理解,就是我们出现这个“地王”其实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每当任何一个地方“地王”出现时候,总是会引起一片的哗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出现?
张鸿:因为我想普通老百姓,就像刚才那个网友一样,其实担心的还是地价能推动房价,虽然我也听说过,你刚才说的这种观点,就是奢侈品,奢侈品它的价格涨就涨吧,我们反正不消费那个奢侈品,它可能是LV包,你就买你平常的包就行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土地基本上是一定的,而LV的包它那个生产的,比如说它用人造革也罢,还是皮革也罢,还是布也罢,它那个是无限的,我可以替代,我可以不选择它那个东西,我选择别的包,但现在土地,如果你整个奢侈品的这种楼盘多,价高的楼盘多的话,它相应的这种价低的楼盘,我们能买得起的楼盘,就一定,那个土地一定会减少。
主持人:是,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之下。
张鸿:对,所以它一定会推高,某种程度上会推高这个房子价格。
主持人:霍教授您的看法?
霍德明:张鸿你刚刚说地价推动房价的这个事,我要提出点不同的意见,记得去年8、9、10月,正处于房地产低潮的时候,那个时候房价是下跌,而很多土地拍卖的时候,是拍不出去了,那个时候基本上是房价拉低了地价。所以我觉得这一次“地王”这个事,第一个,它是70亿,金额是非常大,而且一般小的开发商是玩不起的。这种大金额,大数字的投资,跟国企这种开发商有关系,而它关系在什么地方呢,它基本上是一个企业投资的一个噱头,怎么说呢?它靠这么一个大的金额来去取得银行的贷款,或者企业的融资,当然它可以顺便坐一下“地王”的宝座。
主持人:这看起来好像好处多多,对他们。
霍德明:对于他这些企业来讲,他应该是要在计算这个一本万利的事情,他花了70亿,100亿,将来的话,他肯定还是要将本求利的,所以这是为什么大部分社会的民众,会关心将来他如果求利的时候,会不会又把房价,或者是再后的地价再抬高上去。
张鸿:我和霍老师的争论,好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是那是最出的问题。当一旦鸡和蛋都有的时候,这个时候,它就是互相推动了。
主持人:其实……
张鸿:鸡蛋的规模,可能决定鸡孵出来的规模,然后鸡的多少可能又会决定蛋的多少,就像前一阶段广渠门15号地拍出来以后,周边的价格都跟着一起涨。
主持人:对。
张鸿:它有一个示范的效应。
主持人:不管是现房或者是二手房。
张鸿:二手房,很多二手房,卖二手房的马上跟中介打电话说。
主持人:别给我挂出去了。
张鸿:对对对,赶紧,我这个要涨价了,所以它这个示范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可能普通的民众,会觉得“地王”的出现,它一定会带高房价,但是对于这些参加“地王”拍卖的人,他们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张鸿:对。
主持人:我觉得不管对于这些“地王们”来说,他们如何乐观地看待未来楼市的发展,以天价拿下的这些地,未来一定是要有人来埋单的。那么在这样一个疯狂的“地王”游戏的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高风险呢?马上我们继续评论。
竞拍升温,“地王”频现,民众关注,新“地王”是否推高房价?哪些风险不容忽视?《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来收看我们今天的《今日观察》,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和各位关注的是刚刚在上海诞生的溢价幅度高达了129%的一块全国新“地王”。我们的网友上传了一些漫画,我们来看看他们是从什么样的视角来关注这件事的,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幅漫画当中的这个“地王”,正在举着杠铃,我看起来他好像有点吃力,因为你看他还洒出了几滴汗水。
张鸿:多虑了,他没那么吃力。
主持人:真的吗?
张鸿:那个杠铃没那么重。他不需要掏那么多真金白银,其次这个杠铃如果一旦断了,可能会变成一个降落伞,就是开发商可能会安全地着陆,但是就不知道谁会被套在天上。
主持人:来,再看看第二幅漫画,这个旁边有很多观望者也很焦虑,但是呢,这个稳坐钓鱼台的是某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人。
霍德明:你可以看到房地产开发商很努力地踩,很努力地炒热这个房地产市场,虽然他现在还没有流汗,但是我们可以预计到他将来汗如雨下,而里面的房地产会如火一样的热,铁一样的红,最后老百姓还得乖乖掏钱出来买这个房子。
主持人:所以可能继续炒下去的话,对这些等待购房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张鸿:对。
主持人:我们继续再来看看媒体刊发的一些相关的评论。
针对“地王”频现,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地王频现:是泡沫还是回暖”。文章提出,不仅仅是地价在逐步攀高,“地王”身边的房价也“鸡犬升天”。任何一个房市媒体、业内研究机构或是房地产消费者都不会放过眼前一丝一毫的“地王”群像。因为很多人都在担心“登基”的“地王”势必推高房价,并且将再次吹起一个让人眼红的泡沫。
东方网发表文章,对于开发商来说,除了要预见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之外,更要考虑到购房者的承受能力,如果一味地靠“地王”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最终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也有媒体对“地王”是否会产生信贷泡沫表示关注。
《广州日报》文章担忧,开发商乐观后市预期和宽松的信贷政策,可能让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从而加大楼市的进一步泡沫化。地王频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相反,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结束、房价仍然虚高的情况下,地王的荣耀背后,暗藏的是楼市泡沫的风险。
还有媒体对监管房价提出建议。
“调控房价要有个谱”。《上海证券报》评论说,高房价,这些年来一直是困扰在社会大众心里的一道魔咒,地方政府再处理高房价问题上日益处于两难的被动处境。政府应明确以房价收入比为楼市调控目标,并建立房价收入比预警体系,平衡经济发展和房价调控之间的矛盾。
主持人:大家可以看到,“地王”一出,媒体是呼声一片,呼吁这些参与“地王”竞夺的企业,要警惕其中的风险,但是你也很明确地可以看到,这些企业他们似乎并不在意你的提醒,他们照样是高价去拿地。
张鸿:对。
主持人:难道这些参与“地王”竞争的企业,他们真的闻不到高价拿地,争当“地王”的背后的这些风险和危险吗?
张鸿:他们当然能闻到,但是他们即使闻到又怎样呢?他觉得很远,因为没有落实到,其实他不光闻到,其实他能看得到,你两年不开发,你这个地就要拿走。但是有多少拿走的呢?去年我们知道,那个地价都已经下来了,然后很多地方流拍,包括开发商可以到地方政府那退地,然后还有地方政府说你保证金先不交,我可以把地先给你,先卖给你,就是地方政府对开发商有时候非常像慈爱的父亲,不愿意把……
主持人:百依百顺你的意思是。
张鸿:不愿意把这个板子具体打到他身上去。你比如说像保利地产这一阶段,连续在拿“地王”,拿到南京的“地王”,重庆的“地王”,成都的“地王”,苏州的“地王”,长春的“地王”,然后7月16号他还在广州的金沙洲买了一块地,为什么单独提金沙洲呢?就在两年前的今天,他在金沙洲拍下了两块“地王”,现在都是荒地,没有开发。
主持人:依然闲置。
张鸿:对。但是不影响他继续去拍“地王”,也没有受到什么太多的处罚,所以这个成本对他来说,这是风险吗,他完全可以付得出,所以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
霍德明:我想我不知道开发商他是不是闻到了风险,我闻到的是,风险转嫁,你刚刚提到了,地方政府、开发商,还有金融机构,这三个是绑在一块的。当这个房子在涨价的时候,到最后买房子的人,他要付很高的价钱,可是当如果房子在跌价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在金融机构,由于土地价格是很高的话,金融机构就会有风险,到最后金融机构出了风险以后,谁来埋单,肯定是全民来埋单。所以也许对单独地产开发商他也没有风险,对于地方政府他也没有风险,对于银行没风险,可是整个揪在一起来看的话,你风险转嫁的结果,就是到了老百姓身上去了,而这么一个风险转嫁的风险,是应该我们要警惕的,它不是单独人面对的,可是它是群体老百姓必须要负担的。
主持人:到底转移到了什么地方?我们来看看网友对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样的评论。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位叫做“牛”的网友,他说“楼市的疯狂,地王的崛起,绝非中国经济的福音,更不是经济复苏的象征。”看得出来,他觉得这样的风险可能转移到整个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身上了。
张鸿:对。
再来“读白却空白”这位网友说,“一旦房地产的回调影响到了金融系统,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打击将是沉重的,在欧美等国快要爬上岸的时候,中国可能会因为房地产的不理性而再陷深渊,我们都不希望这一切发生!”
到底我们在提醒这些“地王”企业注意风险的时候,是杞人忧天呢?还是他们真的不顾这一切的风险?广告之后我们会来采访一下特约评论员,待会儿回来。
主持人:欢迎回到节目现场,我们接下来马上来采访一下我们特约评论员,他是人大土地管理系的主任叶剑平,叶教授您好,我们想知道您的观点,对于现在“地王”频现,您觉得这些争当“地王”的企业,它们到底有没有面临风险?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风险?
叶剑平(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我想企业它应该以市场化运作,这样的一个形式,那么企业去拿地,不管是“地王”,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也好,他拿地的话,首先应该是在理性的分析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去拿地。那么由于企业的构成不一样,所以它抗风险的能力也不一样,那么只要企业是个理性的,和我们的老百姓也是理性的,来对待这样的一个现象的话,实际上如果企业过于,所谓的过于的就是,就是非理性去拿地的话,或者冲动的那种去拿地的话,最终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了。
主持人:你能告诉,我们他的行为是非理性的话,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会是什么吗?
叶剑平(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那么毫无疑问,它所预期的价格,高于市场所能承受的价格的话,那么它的产品没办法推到市场上去,没有推到市场,那么它的利润就没有办法实现。
主持人:好,谢谢叶剑平教授接受我们采访,谢谢您。
叶剑平(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好。
主持人: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地王”频现的现象,让我们对未来房地产事业发展的健康之路,有过一些不同的担心,那么如何消除我们这种担心,如何规避在这当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听听二位的建议。
张鸿:对一个国企来说,他进入到房地产买这个“地王”,可能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比如说我钱多了,然后我没地方可投,我投到地上来,为未来做储备,可能是理性的。但是当这么多的大型的企业,都进入到这个“地王”争夺战的时候,风险就就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经济学上经常说的,个体的理性可能会导致这个集体的谬误。所以这个时候可能不光是土地部门需要来严查囤地不建的这种情况,那国资部门可能也要进来,因为它毕竟是国有企业的这个大管家,进来就像前一阶段严查国企这个投资金融衍生品一样,把“地王”这个事情也当做一个衍生品,能不能尽量减少国企的大量的进入到这个土地市场。
主持人:我想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个地价和房价的畸形发展,尤其是这种畸形发展可能会影响到房地产事业,影响到整个经济,那么您觉得怎么样做才能规避这些风险?
霍德明:在我们目前招拍挂这么一个土地制度之下,其实它有它很完整的机制设计的,不过,由于开发商,地方政府,以及金融单位,金融机构他们已经和在一起了,往往这个现有的规矩、规则,他不去遵守,比如说这次“地王”这件事情,前面就有很多“地王”,而这些“地王”拍下来,他就把土地放在那儿,经济情况好了,当然就,像你讲的,卖出去了,经济情况不好的话,找个理由跟地方政府商量一下,退了,一退了之。所以我想他对于现有的规矩、规则他不遵守,而他完全用这种投机的心理,他能够一退了之,如果我们说是……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