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为挤进北京名校,抢占关联培训班,学校小升初题目,却难倒学生与家长,离谱的考题透视出哪些问题?《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中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一直以来,各种考试特别是升学考试都是悬在中小学生头上的一把利剑。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上一个好学校,很多的孩子他们学习的终极目标就变成了应付考试。究竟考试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和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应该起到多大的作用?在未来的教育改革当中,考试制度能不能改?怎么改?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今天我们的两位评论员是张鸿,以及来自山东潍坊市的教育局局长张国华先生,欢迎您。电视机前的各位您也可以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腾讯今日话题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会给予关注。
好了,首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一看教育改革的相关新闻。
解说:时下在北京,是新一波小升初孩子和家长们最着急上火的时候,为明年能挤进“牛”校,必须抓紧最后的时机,抢占与“牛校”相关联的培训班,俗称占坑。
在一份小升初培训班的考题中,中学教师进行评定,发现其难度竟然堪比高考模拟题,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校外培训与升学挂钩,这意味着包括奥数在内的一切校外培训,各种竞赛的成绩、奖励、证书,都不能作为入学依据。
今年年底起,北京市将严格整顿公办校,自办以及与民办机构合办的培训班,禁办小升初培训内容。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98.5%的公众表示,身边存在择校现在,上任不久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把第一把火就烧在了择校上。并表示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
袁贵仁(教育部部长):择校择的是教师,我们除了加强硬件建设之外,我们鼓励各个学校,各个地方,使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合理地交流,他所以择校,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教学好,质量高,那么如果我们合理流动,那将来整个教育资源就相对均衡。
教改之痛:考试改革难在何处?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这个片子,你真的发现现在中小学生他们面临的考试究竟有多疯狂,一道题目可以难倒高中老师,甚至是大学老师,我觉得这个已经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了。张鸿,我想你一定了解很多的中小学生,他们在学习和考试上面临的种种压力,对吧?
张鸿:对,中小学生肯定有压力,学习负担重嘛。
主持人:对。
张鸿:但是我觉得最大的压力还是家长,我现在已经体会到这种压力了,虽然我的孩子才3岁,因为需要提前去了解。
主持人:你必须要提前做准备。
张鸿:我身边很多的朋友,还有咱们的同事都告诉我说,你的孩子一旦上到了小学三年级,就要去占坑,什么叫占坑呢?就是你要去参加那个你想上的初中,它指定的一些班,这个班可能叫什么这个强化班,那个提高班,反正不叫奥数了,但是就有数学提高班这样的班。
主持人:是。
张鸿:你如果不在那占坑呢,你未来可能上那个学校他就不认,然后这个成绩他认了呢,但是你不一定还能上得了这个学校,所以你要多占几个坑,这个你占的坑一定都是什么呢?都是名校,咱们的另外一个评论员何帆,他是经济学博士。
主持人:对。
张鸿:也是著名的青年经济学家,他就觉得自己的孩子未来可能要上这样的班,他就拿了一个奥数的小升初的试题,也是做了,做了以后发现自己得了45分,那个完全是鉴别数学天才的一个题目。
主持人:所以你是经济学博士,你也白搭。
张鸿: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证明自己很傻,所以那个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学校认那个,你就必须得去占那个坑,所以它根上是什么呢?是资源的不均衡。
主持人:当然这可能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究竟为什么在现在的中小学的教育当中,大家会看到考试至上,分数至上,而这些都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我想张局长,您来自潍坊,是不是可以跟我们说一说基层的这些教育工作者大家看到的现象?
张国华:在过去,我们也确实是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应该说也可以理解,望子成龙嘛,望子成龙,这都是家长的共同心愿,包括我过去我曾经经历过一个事情,就是我的办公室的对桌,就是孩子因为上初中,然后早上,每天早上需要6点前就要起床,孩子实际上早上这么早是吃不好的。
主持人:对。
张国华:包括老师也吃不好,你说他连饭都吃不好,他有什么样的学习效率,所以说我们感觉也是,这种状态确实是,这种对分数的极端的追求,确实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个现象确实应该值得改变。
主持人:其实对分数的无限的追求,的确给我们的这些中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育这个话题也是大家都特别关注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网络上参与的人也特别多,马上我们来接进这位网友,他正在视频之上,这位网友你好。
网友:你好。
主持人:你好,看起来你非常的年轻,是不是还没有孩子啊?
网友:已经有了。
主持人:你的孩子有多大?
网友:现在不大,才1岁多。
主持人:才1岁多。
网友:对。
主持人:那你觉得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我们在现场感受到的这份压力你能感受到吗?
网友:现在实际我已经非常非常担心,因为我看到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包括我姐姐的孩子,现在已经上三年级了,但是现在每天压力很大,每天一回家就做作业,上一些其他的课,比如奥数,其他的一些课程,要补习什么什么,因为要面临着期末考试成绩,如果成绩不好,将来就不能上好的中学,所以现在,我就在想我的小孩,将来读什么学校呢,压力很大的。
主持人:所以你现在孩子仅仅才1岁,你已经为他未来上什么小学,上什么中学而烦恼了。
网友:对。
主持人:那怎么办?现在开始做了相应的准备吗?像张鸿说的,可能需要占一些坑,是不是从现在开始,你就已经为未来做打算了?
网友:是的,包括我在买房子等等一系列,尽量考虑在他读书方便的地方。
主持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谢谢你参与我们节目的讨论。张局长您分析一下,究竟这个分数至上,它背后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
张国华: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我们升学考试这个制度带来一些衍生的后果,你比如说我们小学我们升初中一个选择学校的问题,我们的初中升高中也有一个选拔的问题,高中升大学更有一个选拔问题,所以说对于家长,作为学生就是说追求分数,应当说是无可厚非,但关键因素这种追求,对人的成长,和对国家民族的竞争力的影响,就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其实它是对人的成长是不利的,应该说也是影响我们民族的竞争力,我觉得这是问题所在。
主持人:我们来看看网络上其他的这个观点,这位叫“过客”的网友说,“因为小升初的残酷,家长孩子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虽然他打了双引号,但是对很多家长来说,的确过着是这样的日子,“我们要上奥数,要考证书,要学习很多不应该学习的东西,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小升初氛围当中的‘一小撮’,我们需要去寻找真正的素质教育的老师、家长、同伴乃至于培训。”
可能在今天的中国,自古华山一条道这个现实并没有得到多大的缓解,或者是改善。所以你看到考试这种原来就是一个简单的评价学生,在学习阶段的一个手段,变成了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个难以摆脱的镣铐,但是现在令我们欣喜的是,很多地方已经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上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我们来看一看。
张鸿(评论员):清晨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在我们传统印象里,这是非常美好的场景,但是在潍坊这是被禁止的。从2002年开始,当地开始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中明文规定,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在早上七点半之前,是不允许进入学校的,现在是早上的七点二十分,这里是潍坊广文中学。
解说:推进素质教育,先从时间上解放学生,以前潍坊的中学生七点就要到校上早读课,课程安排让学生觉得既多又累。现在早上8点上课,下午4点就开始快乐大课间的课外活动,上课时间缩短了,但学生们学习效率却没有降低。
字幕:潍坊中学生英语演讲课现场
解说:轻松的学习氛围得益于潍坊的中考制度改革。
2006年,潍坊在全市推行二次中考制,初二学生就可以自愿参加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课程的毕业考试,如果成绩不理想,初三毕业时可以再考一次,减轻了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压力。
今年,七万多考生中,有一万多人进行了二次考试。在高中招生过程中,当地加入综合素质评价,例如到社区义务劳动,动手创新扎制风筝,都能够加分。
此外,中考成绩不再用具体的分数,而采用A、B、C、D几个等级比例划分,15%的学生可以获得A,广文中学学生庞澍霖虽然语文成绩得了C,但由于综合素质得了A,顺利进入了他理想中的学校。
庞澍霖(潍坊一中学生):它(中考改革)就要求我们一开始从初中就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一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解说:素质教育探索,和中考制度改革得到了85%以上的潍坊市民认同。
近年来,潍坊的高考升学率不降反升,很多中学校长反映,不用再围着考分的指挥棒转了。
赵桂霞(潍坊市广文中学校长):我们已经从过去的那种分分必争,学校之间的比例之间的分分必争当中,已经解脱出来,在勾画孩子的全面发展方面,可能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解说:教育制度创新云南省也在试水。
明年起,云南将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改革完善初中教育评价制度,全面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
主持人:当我们看到相应的考试制度改革的时候,我们也看到孩子的学习变得轻松了,他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这些年来,我们知道潍坊教育局也在力推考试制度的改革,就拿中考来说,很多人觉得它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能不能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个改革的重点落在哪里?跟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张国华:采取四项措施解放学生
张国华:我们进行的中考改革,就是很重要的就是要改变目前让家长和社会普遍感到困惑的这种加班加点对分数的极端追求,怎么从这种焦虑当中解放出来。再一个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我们要追求的改革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一个就是把原来一次的,把这个一次的中考招生考试变为可以由学生选择的两次考试,我们的学生就是说,你可以从两次考试当中,选取你认为最好的那一次,作为录取的成绩,这是一个变化,由一次考试变两次考试。第二一个就是我们把原来的由分数的表达,把学科成绩由分数表达,变成了等级表达,就是说我们原来的100分,我们变成了5个等级来表达,就是9个学科,这样每个学科都是用等级来表达,这样名次概念就退出了我们的中考,从我们的等级表达来看,大批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激励。
主持人:是。
张国华:这是第二个变化。第三一个变化,就是把原来无法在中考当中体现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各个方面的爱好、特长、个性,包括追求,就是我们说的非智力因素的东西,我们叫综合素质,然后作为中考录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份量是和语文、数学、外语是等值的,就是综合素质,就是原来是不进入中考的,这样我们作为录取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来录取,这是第三一个变化。第四一个变化,就是我们把中考录取的权利下放给了普通高中,然后让普通高中根据各个学校自己的特色,然后来确定录取标准,这样对普通高中的发展也是很有价值的。
主持人:你这么多的改革措施,归根结底,你最希望改的是什么?在它的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改革主张?
张国华:我们改革应该是说让孩子,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学习的自信,能够感受到,就是说他的这种优势和他的长处。
主持人:让学生更自信,更快乐地学习。
张国华:对。更自信,更快乐地学习。
张鸿:增强中小学生整体素质
张鸿:我觉得最重要的可能是这个教改的这样一个理念是,要增强初中生、小学生的素质能力,整个的素质,你看他们几乎所有的这种改革,他们的综合素质的评分里边,都包含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包括运动、健康、审美和表现、创新能力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是要加到,如果它变成了一个,哪怕是小的指挥棒,那它带来的一个结果,就应该是初中生或者是小学生他们在自己的这些能力上,需要加强。
主持人:其实当我们为这些改革制度鼓掌和欢呼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现在针对考试制度的这些改革,是不是能够成为治愈目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顽疾的一剂良方呢?已经被证明成功的这些改革做法,是不是可以在全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呢?稍候继续我们的评论。
解说:一些地方试水考试制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未来教育改革怎样稳步推进?《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和大家继续来关注中小学考试制度的改革,马上来看看网友上传的漫画,“报告老师,他长错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张国华:这个主要是反映了我们现在对学生评价的标准是单一的,当然学生的成长他是有多元的,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们用一个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应当说这是导致我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的一个重要根源。
主持人:确实像您说的,当前的这个考试制度,也给现在的中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我们也一块儿进入下面这个思考。
解说:教育话题总能保持高热度,因为它关系到每个家庭,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未来,这也是媒体热议的话题。
《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而考试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能否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的教育考试与评价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跨越,既是考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人民网文章说,招生考试历来被看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对基础教育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尽管争议不断,褒贬不一,但人们相信,在目前的教育生态里,这一系列改革无疑是在同应试教育博弈。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计着眼,这些改革只能深化,不可停步,即使阻力重重,也应矢志不移。
主持人:张局长我们知道在潍坊,我们的中考的考试制度的改革,持续了5年的时间了,在全国其他地方似乎很难看到有类似的一些做法,你觉得为什么其他地方很难像潍坊进行这样的改革?障碍到底在哪里?
张国华:严格 公开化解教改矛盾
张国华:大家都知道,就是说现在这个情况应该改,这种单纯的以学生,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录取学生的办法是需要改,但是如果改大了,会不会带来一些社会矛盾。
主持人:你说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张国华:就是说,比如说我们改革的时候我们也担心,我们这些变化会不会在,家长能不能接受,社会能不能接受,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个事情的时候,每一个环节,都让家长广泛地参与其中,你比如说我们当时这个方案,我们就在我们的《潍坊日报》,向全社会都公布了,让所有的社会成员家长来提意见,你包括我们改革,比如说我们的综合素质录取,大家可能关注的怕是不是不准确,因为我们只要把程序设计严格了,就行了,因为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是对社会公示的,你想在初中的时候,我们要求的初中他的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要公示,综合素质,到高中的时候,也是要把标准对家长公示,然后把打出来的结果,也要得到公示。所以这样就把矛盾实际上就化解了。
主持人:张鸿你觉得像潍坊这样的做法,我们要向全国推广,会有阻力吗?
张鸿:全面教改需要高考先改
张鸿:会有,因为改革本身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是辛苦的,尤其是当那个大的指挥棒没有改的时候,基层从下面开始改的时候,你的难度也是很大的。
主持人:对,可想而知。
张鸿:而且不改肯定是比改更容易,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所有的这些地方他们进行的这样一个关于学生素质的这样一个改革,我们都要为它叫好。但是问题是那个大的指挥棒真的是需要改一改,当我们提到素质教育的时候,就像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人的身体素质是你完全可以踢沙包,可以踢毽子,也可以跳绳等等,但是现在我们的那个指挥棒是110米栏,那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人,教育工作者都会把这些人的练习的项目都改成110米栏。因为你不评价这些东西。
主持人:其实我们很多的网友也都在这一时间关注着我们考试制度的改革,我们来看看这位网友他的观点,他说“中国的教育什么时候才能够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真正的多为孩子的个性和实际动手能力等全方位的教育出发呢?”
我想素质教育我们呼唤了很久了,究竟什么时候它才能真正地成为大家期待的现实,稍候我们也来看看我们特约评论员的观点。
主持人:好,欢迎回到节目现场,马上听一听特约评论员对今天这个话题的看法。
柳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 国家总督学):目前的考试制度已经形成了了一张非常巨大的功利网,以文凭为本的制度,深入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国家和社会给文凭制度,附加了许多与个人利益攸关的东西。现在什么都看文凭,什么都要文凭,这样就使得高学历成为了许多家庭的第一追求,所以在应试这张网里面,利益攸关方既多且广,比如讲关系到各地的领导干部,关系他们的政绩工程,关系到他们能不能保住他们的乌纱帽,除此以外,教学研究人员,教辅资料的编辑人员,社会上有一大批人是专门为应考服务的,这批人切身利益趋使着他们,不遗余力地在推动应试教育。正因为如此,阻力是十分强大的。
主持人:刚才张局长跟我们说,他们的改革目标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增加自信,能够减轻负担,更快乐地学习,我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都是我们的期待,我们的呼唤,但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是不是还有一段路要走,这段路究竟有多长?
张国华:我们应当说现在正走在这个路上,我们正走在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路上,可能就是说我们离理想还有差距,但我想现在应该是时机非常好的时候,为什么呢?我还是说我们的政策改革,当时给我们一个感受,一开始我们刚才说那个独立在哪里,我们很担心怕家长不接受,但事实证明,我们为了录取完之后,我们为了应对社会各方面的质疑,我们成立了阅查小组,准备接受社会的质询,但是直到开学的时候,也没有接到一个电话,也没有接到一个质疑,而且到现在我们5年了,也没有因为中考这么大的变化,而发生如何事情,我们就在思考,应该说家长和群众共同支持我们这种改革,他们才是改革的力量,社会有这种需求,应该说我们只要达成共识,这个步伐是会比较快的。
主持人:张鸿你的看法呢?
张鸿: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转变,就是我们现在经常会提,说我们是为了选拔人才,是为了培养人才等等,但是义务教育阶段,我觉得我们首先是要培养人,是要让一个孩子变成一个合格的公民,这里面就包含了,包括这个张局长他们提到的这个综合素质完全的概念。
主持人:对。
张鸿:就是你要有一定的道德素养,然后有学习能力,我们注意到学习能力其实当中包含了考试能力,而我们现在把这个考试能力单独揪出来,做一个非常单一的一个标准,然后你还有和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运动和健康……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