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深圳警方破获三宗绑架学生案件,两人惨遭撕票,恶性案件如何预防?公众情绪如何安抚?《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王小丫):大家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在今天节目一开始,我们首先来看一张照片和一条短信,这条短信我想在深圳的很多家长的手机里都出现过,是这样的:“为了孩子的安全,从现在开始到学期结束,请接送孩子的人员一定要固定,学校从现在开始,不让代接送孩子……”。而我们也看到这一个多月以来,关于绑架学生案件频频发生的各种传言,也在深圳市蔓延,引发了市民的恐慌。就在两天之前,深圳市警方终于公布了近期侦破的三起绑架学生的案件,其中两起已经撕票。这一系列的绑架案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之前的传言究竟是真是假?面对众多家长们的惊恐和担忧,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我们今天将就此展开评论。
两位评论员是宁向东和张鸿,同时请大家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腾讯今日话题来发表您的观点和建议,稍候我们可能会关注到您的留言。
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近期在深圳发生的几起绑架的案件。
连日来,在深圳一个有关校园绑架案的传言,让人们人心惶惶。
12月8日晚,深圳市公安局通报,近期破获三宗专门绑架当地学生的恶性案件,抓获了6名直接参与绑架学生的犯罪嫌疑人。
今年10月20日下午,深圳市南山区,一名六年级学生易某某放学后失踪,随后他的父亲接到绑匪勒索赎金的电话,警方经侦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11月12日,将犯罪嫌疑人邹某抓获,邹某交代了绑架并杀害学生易某某,并进行勒索的犯罪事实。
11月3日,深圳市福田区一名13岁的初一学生迈某某,晚自习放学后失踪,家长接到绑匪的勒索电话。11月6日,警方在深圳和长沙两地同时展开抓捕,抓获石某、张某和杜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并在长沙市成功解救被绑架的学生。
11月7日,深圳市福田区陈先生接到勒索电话,称其侄子被绑架,经调查,11月8日,警方在深圳市龙岗区某村抓获犯罪嫌疑人孔某、黄某,两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与事主陈先生十分熟识,绑架其侄子后担心事发败露,故将陈先生的侄子杀害。
随后深圳警方还根据一些学生的反映,打掉四个预谋抢劫学生的犯罪团伙,抓获15名犯罪嫌疑人。
主持人: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几起绑架案的一些具体的情况,从目前警方公布的这些资料来看,这些绑架案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张鸿:这三起是已经破了案的,当然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一共发生多少案件,但是就现在公布的这几起案件来看,大概有这样几个规律,就是特点,一个就是说作案手法比较简单,但是很残忍,就是说绑匪他们看到一些相对比较好的学校,然后针对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发现这个学生可能家里比较有钱,然后就弄个面包车在门口,用玩具,用食品等等或者是直接就把你绑上车,实施绑架。有的家长已经把这个赎金给了绑匪了,但是也可能被撕票,这三起里面有两起是被撕票的,为什么被撕票呢?这就是第二个特征,熟人之间作案,就是很多绑匪其实是认识这个孩子,或者认识孩子的家长,他们当然担心拿了赎金然后把孩子放出来以后,警察会找到他们,所以可能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撕票。
主持人:也就是说孩子会认识他们。
张鸿: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说这几起案件是没有关联的,就是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团伙,他们是非专业的,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团伙,然后铲掉这个团伙就完了,所以就说,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没法防范,就是对市民来说,他是没法防范的。你看到了这几个要素,第一就是说残忍,第二是熟人之间,第三就是你还不太好防范,这就是为什么它会引发公众的恐慌。
主持人:那么大的恐慌。
张鸿:对。
主持人:就感觉是一起接一起,又没有彼此之间相关联的地方。
张鸿:对。
主持人:那向东你最关注的是这些案件的什么问题?
宁向东:我觉得就是围绕这个案件整个开始一系列的这个事情,就是披露的过程,信息发布的过程,我比较关注。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单一事件的话,那么你可以作为一个消息在报纸上提示一下,或者是怎么样,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这种出现,它就已经变成一个公共事件,或者说是一个系列事件。这种公共事件披露及时和充分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换句话说,我们来衡量他披露的有效与否,就看它的及时性和充分性,在这一点上,我们说事先深圳的做法实际上是有可以考量,可以反思的地方,就是不及时,不够充分,所以才引发了恐慌。
主持人:在深圳有很多家长现在是必须每天去学校门口,亲自接自己的孩子,送自己的孩子,现在我们就通过电话来连线一位家长朋友,喂,您好。
伍先生:喂,您好。
主持人:哎,您好,我想请问你现在居住在深圳的哪个区?
伍先生:我在芙蓉区。
主持人:你的孩子上几年级了?
伍先生:上三年级。
主持人:三年级,你是什么时候听说有这样的绑架案件的?
伍先生:就是在最近几天。
主持人:这些传言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伍先生:现在我们上班没心情了。
主持人:每天你都去学校接送孩子吗?
伍先生:以前他们学校里安排有那个接送车,现在就是事情发生以后,我们就很不放心,现在自己送去,晚上下午要下了班又再去接小孩子。
主持人:辛苦了,辛苦了,希望你一切顺利。我们看得出来,其实这个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个接送,现在是完全就是一块心病,非常地烦恼,那对于警方来说,你在什么时机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场合,或者是怎么样来披露这些信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那其实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个家长的恐慌,也是非常的严重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在深圳的这些学生的家长,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近两天,有人在校门口拿公仔、小赛车等玩具引诱学生,校方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一方面要防止孩子过分恐慌,同时也要防止小孩上当受骗。”这是连续几起绑架案发生后,深圳一所小学给学生家长发送的提示短信,类似的短信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互相提醒,甚至被绑孩子的寻人启事,已经随着手机短信、网络口口相传,蔓延到几乎所有深圳的中小学生家长当中。
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多少孩子被绑架?在哪里被绑架?作案的是谁?是团伙作案,还是随机作案?
近期,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明显多了,好像真的发生大事情了。
一位来自福田红领中学的学生家长说,社会上关于绑架学生的谎言,已经打乱了他们的生活。一头雾水的家长们急切地想了解到真实消息,但几个月时间,也没有从相关权威部门得到说明,事件随着媒体的介入才浮出水面。
《广州日报》指出,12月6日,香港媒体首度报道深圳连续发生多起绑架学生案件,并称至少两名小学生遭到撕票。
12月8日,广州媒体开始介入对校园绑架案系列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当晚,深圳市公安局就3起绑架案的基本案情向社会作了通报,证实曾有两名学生被撕票。
12月9日,深圳学生遭绑架案引起全国媒体的重视,并进行跟踪报道。
主持人:其实我们了解到在警方公布这三起绑架案件之前,深圳全市的恐慌情绪就已经是非常地蔓延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张鸿:这一次传言又跑在了前面
张鸿:这三起公布的案件最早发生在10月20号,最晚的11月7号,就是17天之内,发生了三起案子,这三起案子发生以后,很快就有短信,就是刚才你念的那些短信,有的是学校的老师发给家长的,有的是家长之间互相转的。
主持人:对。
张鸿:我看有报道说,9成以上的家长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然后这三起案子的最终破获是11月12号,就是上个月的12号,三个案子都结案了,这个时候已经知道有两个孩子被杀害了,然后网络就开始集中地爆发这个事情,到12月6号的时候,香港媒体开始报道这个事情,因为我们知道香港有很多家长的孩子就在深圳上学,他们为此感到紧张。12月8号,也就是前天,广东的《南方日报》开始关注这个事情,然后当天晚上深圳市公安局开始发了一个通报,说的的确确有这样的事情。你看我前面说,在深圳市公安局出来之前,所有的这样的一个传言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官方的渠道,我们很难知道如果在某一个特定的点,官方出了这个消息,然后提醒大家警示的话,是不是后面的案件可以避免,但是起码这一次让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就是传言又跑到了我们官方渠道的前面,而且传言又是真的。
主持人:往往就是没有一个渠道披露一个真实的信息,这个传言就越传越厉害,越传越厉害。
张鸿:对。
宁向东:公共信息的披露是必要的
宁向东:对。所谓谣言止于知者,知者他需要信息,你没有信息的话,他也没有办法分析,没有办法判断,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这个披露是落后的,是不及时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又导致,有的时候披露出来以后呢,反而大家安了一部分心,但是可能产生了更多的疑虑,比如说我现在就在关心,除了这三个孩子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孩子?究竟有多少个孩子?那么这种信息,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在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方面,我觉得做得不够,还是一个新手。我1996年的时候在美国曾经遇到过一个类似的事情,就是两天之内有三个人被害,那么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很恐慌,后来很快就是警方和校方他就开始做一些披露,他披露的信息包括他什么地方发生了这个案件,具体的细节,警方掌握了多少,只要是有利于大家知情,不妨碍今后办案的,他都披露给你,甚至他会告诉你什么地方会有电话亭,那个时候手机还不是太多,然后甚至女生可能每个人发一只哨子,这样的话,很多信息,很多的准备有了以后,那后边大家就很安定了,就是正常的生活秩序又恢复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提高警惕。
主持人:也就是说及时地披露可能还更大地能够消除大家的一个恐慌的心态和情绪。
宁向东:是。
主持人:同时能够提醒大家有一种防范的意识包括一些具体的措施,包括你刚才说的电话亭在哪里,哪些孩子应该拿一些哨子,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刚好在这里有两位朋友给我们传来了一个他们的观点。
“品风听月”这位朋友他就说,“作为一个十岁孩子的母亲,看到接连发生的校园绑架案很痛心。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至于公安机关披露信息延后的问题,我还是能够理解。毕竟小孩作为人质还在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的手里,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公安机关尽快破案,有些时候我们的信息只能是延后披露。”
人们都说中国的一句古话是谣言止于“知者”,那么说在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的同时。我们的公众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知情权,那可能在心里就会多一分坦然,那么恐慌也就没有那么严重,稍候继续我们今天的评论。
网络短信传播恐慌消息,面对公共案件事件,公共服务部门职责何在?《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关注今天的《今日观察》,我们今天关注的是深圳的绑架学生的案件,现在有一些朋友给我们上传了一些他们拍到的照片,其实从这些照片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深圳的很多家长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了,这个是学校门前,其实对于学校门前很多家长接孩子的这个镜头,我在想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场景,很多城市都是这样,只是说在深圳可能这些家长多了一份更多的担忧和恐慌。
张鸿:对,我看到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上四年级,本来让孩子自立了,可以单独上学、放学了,但是现在又恢复到了开始接送,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就是恐慌,如果恐慌的话,能带来孩子的安全感,我觉得那就让家长恐慌一点儿。
主持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家长真的是很辛苦,你看这个眼神里头都是非常的焦虑,那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年来由于这个信息不公开,所以导致一些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之后,大家引来了很多的这个猜测,或者是恐慌,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传言止于公开,涉及民众利益时,相关部门及时的信息公开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短信诈骗案抬头,近期北京等地警方采取通过在银行等场所贴出提示信息,让人们分辨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加以防范,公开信息取得了显著效果。
截至12月2日,北京警方通过各种方式,拦阻涉嫌电信诈骗汇款2393起,涉案金额1986万元。
这次深圳出现学生绑架案,针对信息公开,媒体有话要说。
《光明日报》文章,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及时了解、掌握事关民众安危的各类公共安全信息,是公民所享有的知情权和合法权利的体现,公安机关应该主动利用众多的信息发布平台,最大限度消除不安全隐患。
《东方早报》评论,我们不妨假设有关部门把真相告诉群众了,结果会怎样?结果不过是群众强烈要求警方采取措施,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而不会是一起“恐慌”起来,总体来说不是群众在恐慌,而是有关部门在恐慌。
尽管呼吁公开信息的声音很多,但也有媒体认为,信息公开也当有所选择。
《中国青年报》,一个道理不需要讲的多深奥:有些案件是可以公开的,因为结果已了。比如抢劫、强奸,杀人、放火;但有些案件是不能公开的,因为犯罪嫌疑人还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任何信号都可能对其犯罪行为构成新的暗示或刺激。
主持人:我也注意到刚才这个《中国青年报》的这个观点和看法也有它的道理,比如说有一些事件当中有的地方部门它其实是有这样的一种尴尬,比如说在事件的起初还不是那么严重的时候,如果说公开了信息,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了公众,就担心会引起大家的恐慌,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时候你捂着不说呢,又带来了更大的恐慌,这其实是一种矛盾,那如何面对这种矛盾?
宁向东:破案率不能简单等于治安状况
宁向东: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披露,披露的好处永远是大于捂着盖着,这个我觉得这方面绝对不能动摇,尤其在公共事件上面。第二个就是我们必须要在尊重公民知情权的前提下来去办案,还有一个,我觉得要在我们说政府内部的一些考核机制上面,我觉得要彻底地放下包袱,现在很容易想象的就是说,这个破案率的高与低,披露出来的案件高与低,多与少,和我的办案水平、社会治安的状况划等号,简单地划等号,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大可不必,很多事情只要是涉及到公共安全的,我觉得及时披露,不应该简单地把破案率和地方的治安简单地等同起来。
主持人:其实我在想在中国作一个家长,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嘛,孩子很宝贝,是很辛苦的,这些日子深圳的家长也就是更辛苦了,那我就在想是不是当地的政府还能够为这些家长们能再做一些什么?
张鸿:我们需要知道案发多少
张鸿:首先是继续披露该披露的信息,比如说他现在只告诉你有三起破了案的案子,那到底发生了多少起,这个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呢?因为它可能在破案率上和警方有关,但是在安全感上和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关,一个城市里发生了一起两起的案件,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需要提高防范意识的这样的一个准备,但是如果发生了10起20起,那我就要提高防范意识了,现在警方只公布了3起,而网上包括一些媒体的报道说有10几起,但是如果真的如当地警方所说,这个案件里边80%是熟人,熟人当中90%又是撕了票,我们简单的推理一下,最起码应该有10起案子,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第二个就是现在其实需要各个部门的一个协调,因为它很可能已经演变成了一个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事件。
主持人:确实是应该这样,那接下来是一段广告,广告之后我们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有什么样的建议。
主持人:现在我们要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的观点,两位他们都是大学的教授,一位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另外一位是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一起来听一下。
杨小军(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这种做法从现在的法制和理念来讲,它既是不合法的,也是不正当的。现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里边,专门有一个规定,就是当一些信息已经在社会上盛传、流传的时候,掌握政府信息的这些部门,应该主动公布相关信息,以正视听。另外一个就是所有的办案机关也好,政府部门也好,公权力部门,你要承认老百姓有知情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客体,他就是一个权利的主体,比如说孩子的事情,应该说对于每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天大的事情,这么遮着盖着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蔑视老百姓的知情权,没有了知情权就谈不上防御权。
王大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我强烈地呼吁家长要提高防范意识,第二,我们要教会子女具体的防范技能,就是三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就要让他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记住家里的门牌号码,认识东南西北,让孩子不要分成熟人和生人,因为这一类绑架案,60%到80%是熟人所为,这是事前的防范是最重要的。事中,一旦出现问题,我们要教给孩子要斗智斗勇,智为先,观念预防记心间,要吃要喝足睡觉,争取同情适度谈,学会留下小标记,拔腿就跑要果断,要教他们身上有一点狼气,而不是像一只小绵羊那样。
主持人:王大伟教授反复地强调,就是说现在要教会孩子们这种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甚至要有一点狼性,不要像那个小绵羊一样,那我们现在为这些正在担惊受怕的家长和孩子们来出出主意,还能为他们做一点儿什么?
宁向东:从历史上来看,凡是在社会转型期,在经济发展快速的时候,通常犯罪率都会有所增加,这个从全世界的经验上面都可以证实这一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觉得很关键的一件事,就是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所谓全民协防,这样的一套机制,而在这个机制里很重要的一条,就在这个案件上面,这个事情上面,我们觉得需要汲取的,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信息沟通的机制,让公民享有他必要的知情权和他的防范能力,而这一点我们还是一个新手。
主持人:还需要学习。
张鸿:坦率地说,在第一时间,前天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下意识地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说晚上接孩子的时候要小心一些,我还不在深圳那个氛围里,所以我特别能理解深圳那些孩子的家长,因为绝大多数家长只有一个孩子,他们面对这种可怕的传言,他们是无力和无助的,但是政府部门如果这个时候缺位的话,如果他们保持沉默的话,那我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消失了,所以我们会更感到无力,无力会让恐慌感加大,所以这个时候所有的传言会放大整个社会的恐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政府在面对公共安全问题上,它无权保持沉默。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信息不对称”,就是我们公民个体是没法改变这种无力、无助的,那依靠谁,依靠政府部门他们提供相关的信息才能让我们……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