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

2010年02月26日 10:28  节目文稿集 我要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接到一个陌生人推销产品的电话,尽管呢你不认识他,但是他却对你了如指掌,无论是姓名、地址、年龄,还是职业,出现了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最近在深圳将近十万的不同小区的业主就吃惊地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了严重的泄露,甚至他们的孩子上几年级,银行账号是多少,都不再是秘密了。究竟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谁在贩卖我们的信息?该怎样来保障我们的信息安全呢?今天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
    我们现场的两位评论员是向松祚和张鸿,电视机前的各位可以登陆央视网、新浪网、搜狐网和腾讯今日话题来发表您的观点,稍候的节目当中我们将给予关注,首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深圳这些小区业主的遭遇。
   
    花500元就可买到深圳一个住宅小区所有业主的姓名、住址、电话等详细资料,日前深圳出现了买卖业主信息的交易,大量业主信息遭泄露,《深圳商报》报道该报记者从一位神秘女人手中买来的几份资料,包括深圳400多个小区,数百万名业主的信息,涉及深圳各大楼盘,其中在一份名称为福田的文件中记者发现,包含七个工作表,涵盖了深圳骏皇名居、共和世家、云顶翠峰等数十个小区,逾十万业主住户的详细信息,这些资料不仅清晰的记载了业主的房号多个联系方式,有的还反映了业主的部分资产状况,工作表最后落款是国土局2006年9月20日制表。
    江晓蚕(深圳商报记者):我们资料买回来之后,随机抽取一些电话号码打回去核实,基本上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准确的。跟我们交易的人,都是说从上一家买的,或者说从(小区的)保安员买的,很多种渠道。
    2月2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们已进行核查,发现媒体披露的含有业主信息的表格并非国土部门所制报表,部分的房地产产权登记数据库中,根本没有用户编码、家庭电话、银行名称、欠费金额等数据项,负责人表示,国土部门有严格的保密制度,相关数据资料只提供给业主及公检法等机构,房地产产权登记数据库存放在计算机中心机房,只授权一至二人可以直接操作后台数据库数据,记者获悉目前出售业主个人信息人已被警方抓获,案件正在调查,到底谁泄露了业主的信息,公众期待有关部门给出答案。

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
   
    主持人:深圳这些业主的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呢,现在细节还没有公布,但是很多人觉得这当中似乎有一些疑点,在你们看来哪些细节引起了你们的关注?
    张鸿:最大的疑点可能就是我们不太知道,用这些信息的最初的那个是谁人,就是谁把它泄露出来的?你比如说它当中有一个冯先生,业主,他是03年买的房,买房的时候他很奇怪,他用的是他媳妇的名字,但是留的是他自己的手机号,然后就会有人不断地来推销东西,然后打他这个手机号的时候,称呼他都是用他的媳妇的名字。这大概意味着什么呢?大概意味着可能是开发商,把这个信息给泄露出去,因为在别的地方他都是用自己的名字登记自己的身份证,登记自己的手机号,所以那是不是开发商呢?很难界定,因为一个开发商,不能,我们新闻已经报道了,有好多开发商现在都泄露了,而且是一起泄露的,在一个大表格里,那可能是谁呢?它这个表格里面有用户编码,说明每个业主对这个表格的使用者来说都是用户,用户呢然后上面还写着非数字用户,就是里面有非数字用户,哎,这好像是电视,和有线电视有点关系,但是有线电视的公司人家说我们不用这种编码,然后这里边呢还有就是收费是否正常,你是在哪个银行开的户,你现在是不是欠费等等,那起码说明,这些业主对这个表格的使用者来说,是他们的一个业户,就是说他是一个服务商,但是哪个服务商不知道,那还有一些奇怪的就是,它表格上写着,06年国土部门的一个制表,那国土部门也出来辟谣了说我们不是,这不是我们弄出去的,还有呢,就是它还精细到说如果你的电话号码是7位数的话,请在前面加8,这说明这是在深圳7位改8位电话号码之前很多数据就已经泄露出来。
    主持人:看来这还是有历史沿革的,而且这个详细程度真的令人匪夷所思,不知道到底是谁泄露了这些东西,松祚你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哪些细节引起了你的关注?
    向松祚:我觉得深圳报道这个事,现在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我看到这里面有一些很有趣的一些细节,这个细节第一个你看到,它这个是,出售这个信息是非常大的规模,它动辄就是很多个小区,数十个小区,数十万甚至几十万以上的业主的信息全部被卖出去,而且这个信息是非常的准确,几乎是100%的准确;第二个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信息里边它是非常的精准,这个里面我们能看出什么呢?它完全是一种经过专业化的加工,专业化的处理,这个里面就看到它可能是一个很精密的一个产业链;第二个我们还看到一个,我觉得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你看他一个小区的一个,这么多业主的信息,他能卖多少钱?他才卖500块,那么在浙江呢?170多万业主的信息,他也才卖6000块,那么还有些地方,就是说一个小区的信息甚至只卖80块,我们现在想这些信息贩子,他这么便宜的价钱卖给其他那些人,他怎么赚钱呢?
    主持人:是,这个廉价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向松祚:那么从这个现象我们看到背后什么?背后其实这种信息,我们的业主的信息其实被贩卖了多少次,这个信息贩子他不是卖给一家,而是卖给无数家,他只要卖的越来越多他才赚钱,因为每个单价成本很低。
    主持人:因为他就靠量取胜,所以他不在乎说便宜。
    向松祚:对,所以我们包括电视机前的观众,包括我们每个人你要知道你的信息可能已经被贩卖了很多次了,所以我们能看到,叫做“窥一斑知全豹”。从深圳这个案件我们能看到,这种个人信息被出卖,被出售,被泄露的这种现象在全国已经是非常的严重了。
    主持人:这个严重的程度到底如何?我们马上也从网友刚刚传来的这些观点当中一块儿来了解一下。大家看到的第一位网友叫做“杰”。他说“我无语,按落款来看这应该是从国土局出来的文档。按道理说他们是不应该也不会把各个客户或者说业主的资料,这么详细的汇总到一张表上的。我也算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这一点我相信。但我们不能排除有部分工作人员,趁着便利赚取‘外快’,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些人为了提高资料的真实性,加了这个落款,这也许他只是自己加去的一个内容。不过从资料的准确度以及详细程度,我们不可能把这个国土局排除在外。”
    再来看一位网友的观点,“不知道是不是法律不健全的原因。”大家几乎都提到了这个原因。“信息被披露的事情到处都有,在我身边就总出现保险公司的电话,而且都能准确地说出我的名字和工作单位,还有我太太在医院刚生完孩子,各种婴儿用品和服务的电话就不停地打给我,现在的问题就是就算我想去告,也没有地方受理帮我查,是哪儿泄露了我的隐私,虽然知道最有可能的是在那里流出来的信息”。
    向松祚:这就是最困扰的,就是你不知道从哪儿泄露出去,这是最困扰的。
    主持人:对,甚至有的时候你明知道有可能。
    向松祚:有可能是。
    主持人:因为你看这个产妇的信息更多地可能就是来自于……
    向松祚:医院。
    主持人:哎,你这个妇产科的医院,但是你没有确凿的证据。
    向松祚:没有证据。
    主持人: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我想刚才网友在他们的这个观点当中呈现出来的这些遭遇,对你我来说真的是似曾相识,不夸张地说,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可能都有着类似的遭遇,我们在下面这个短片当中一块来看一看个人信息泄露的相关的情况。  
   
    孩子出生不到四个月,就已经接到上百个推销电话,身份证复印件专卖信息在一些网站赫然可见,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困扰。
    樊先生(河南郑州业主):我是2008年10月份买的房,然后签完合同的第二天就开始,各个装修公司还有卖保险的不停地打电话,还有发短信,非常痛苦,一年多了,还是不停,我曾经因为这个问题,也打过110报警,然后警察说这个问题不归他们管,让我去找开发商,但是去找开发商,他们又说这个信息不可能是他们泄露的,其实这个东西大家都心知肚明,肯定是从源头泄露,这个东西现在我也不清楚到底该找哪个部门去管。
    到底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在北京华侨城小区业主论坛上记者发现,不少业主在抱怨最近频繁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记者联系了一家经常在小区开展业务的装修公司。
    记者:我想问一下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
    侯经理(北京某装饰建材公司):这是公司给的,我们公司不是有一个拓展部嘛,拓展部根据地理位置分给我们的名单,应该不是物业或者就是售楼那边,反正我们这边就等于说一二号楼的名单都有。
    个人信息被泄露,而普通百姓很难证明到底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北京青年报》去年曾报道一位姓付的先生,车险快到期前,每天都会接到15个左右的推销电话,多达五六家保险公司来推销,对方不仅知道付先生的姓名、车型,还知道车险到期等准确日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三月发布《法制蓝皮书》指出,随着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个人信息滥用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课题组认为如果不能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制度,来对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进行有效地管制,则很难从根本上遏制滥用个人信息的问题。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