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新农村改革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利益

2010年02月26日 10:29  专家观点 我要评论

  

  话题回放:新农村建设

            >>>>>>>>>>>点击发表新的留言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今天解读十项措施的核心词是“农村建设”。因为在这十项措施当中,其中有五项的内容都和农村建设息息相关。30年前,我们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3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度启动新一轮经济建设的时候,我们依然没有忘记这片中国最广袤的大地。今天,十大措施半数面对新农,刺激经济,农民利益被放在首要位置,新政策如何遐想未来一个新农村?央视二套《今日观察》节目中,评论员何帆和张鸿一起关注新农村改革。

  三农新政:新举措还须解决老问题

  何帆:新举措很具体 切实改善农村初中校舍建设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次新举措很具体,具体讲到要加强对初中校舍的建设。

  现在建设希望小学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但是唯独初中的校舍,在最近几年实际上曝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初中学生上学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到需要走路三四个小时的走读中学上课,要不然就去寄宿制的学校。但寄宿制学校学费就会较高,而且很多寄宿制的学校,实际条件也非常的差。我参观过的有些学校,实际上连食堂都没有。学生都是在院子里面吃饭,一边吃饭,雨水可能都掉在碗里。这种情况非常让人心疼。

  张鸿:新举措直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今日观察》评论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里面专门把水利提了出来,除了病险水库的改造,还有水利问题,还提到灌区节水的改造。这里就涉及到农田水利的一个基本建设。

  很多农田水利建设灌溉工程是70年代建的,这么多年基本上就没有正规的大修过。在风调雨顺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旦有旱灾、涝灾,就会形成大问题。这也是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隐忧。

  今天上午发改委就公布了粮食安全中长期的规划的纲要,这里边就特别提到,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逐步理顺粮食价格,我想这才是真正解决后顾之忧。

  某种程度上,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的归城市,农村的归农村,这当中有一个壁垒,而且都已经持续很多年了。这种体制下,对农民其实一直是有欠帐的。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周天勇他曾提供了一个数据:他说不算其他的贡献,比如说像农村储蓄向城市提供有偿信贷的资金,就是仅仅以工农产品剪刀差,土地征用工资差和没上社保这些费用来算,农民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的积累,最保守的贡献估计高达30万亿。农民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了30万亿这样一个代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对农民,对农村应该心怀感恩。

  农村须加大公共设施投入

  收入预期怎样稳定,生活品质如何提高,城市发展的30年,今天弥补的是过去在农村怎样的一笔欠帐

  何帆:当农民比当经济学家更难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过去觉得当个经济学家很难。现在才知道,在中国当农民比当经济学家还更难,为什么?农民一直是受伤的。因为农民他只是在种粮食,种棉花,养猪,他是在农业这个生产链条最低端的那个环节。

  市场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非常大,因为农民是根据过去一些市场的情况来判断,我以后该生产什么,但是一旦大家判断这个市场很好,大家都去生产,那么这个时候供给增加,需求减少,这个时候价格又下降了。现在农民是很难,你要让他去种粮食,粮食的价格在波动,让他去养猪,猪肉价格在过去几年波动也很大啊。

  那如果不种粮食,不养猪,出去打工行不行?到打工的那些行业,也是受外部影响的波动最大的,到出口企业,到房地产企业,都是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很大的。这是农民致富的一个硬伤

  现在必须要把这个公共产品提供出来,因为讲要扩大内需,要瞄准农村,要扩大农村的内需。但怎样才能够扩大农村的内需?怎样能够让农民更多的消费?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增加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

  因为在农村很多消费,不是说有钱就能够消费得起了。大概在十几年之前时候,有媒体报道一位农民买了洗衣机,但是回家之后,找不着电,只好用洗衣机去装大米。前两年我去过沿海的比较富裕一个地区,有一个很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位赚了很多的钱,给他心爱的太太买了最昂贵的法拉力轿车。但那个车开不出去,因为他们那里没有路,所以那辆车一直就停在车库里。

  张鸿:启动内需不能功利

  (《今日观察》评论员)

  启动内需不能功利,比如现在给农民提供这种公共服务,提供这种基本的保障,是为了刺激内需。但其实即使没有刺激内需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农民应该享受这些公共服务也应该是政府提供的。当政府提供了这些公共服务,提供了整个保障,才能解决后顾之忧。

  何帆:农民只剩手中土地了 不要老盯着不放

  (《今日观察》评论员)

  每年一号文件,都是跟农民有关的,跟农村有关的。但过去的农业政策也看到一个弊端,这个弊端是农民的权益一直得不到保护。

  农民始终是被动的,农民始终是弱势的,农民始终是最后让他们来承担一些改革的成本的。比如说城市的人担心通货膨胀,那么最后呢,维持物价稳定的这个责任,往往是由农民来负担的。城市的人要求企业要更有竞争力,要出口更多的产品。但是价格为什么会那么低,它的劳动力为什么会那么低,也是由农民兄弟来承受的。

  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现在政府要给农民什么,还要看到我们怎么能够保证农民过去已经有了的,但是又少的可怜的权益,不要被人拿走。比如现在很多农民来说,由于我们没有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他靠是靠他一块土地活着。所以这一块土地对他来说有兼做社会保障的功能。现在出现城乡一体土地的市场,对农民是有好处的,但担心由于农民是弱势,在这个交易的过程双方的力量是不平等的。既使是一个自由交易,它也有可能会损害弱者的利益。

  所以农民只剩下最后那一块土地了,但却还有很多人在继续盯着农民手中的这块“肥肉”。

  张鸿:担心投资农村的钱是否真能花到位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的担心其实非常简单。

  第一钱够不够?第二钱能不能花在应该花的地方?比如说农田水利改造,农田水利改造.看上去好像是属于农业部门的,但其实它是归水利部门解决的。所以这个钱可能就会划到水利部门,你知道水利部门它又会有更大的任务,什么任务,大江、大河、防洪防涝等等,

  所以这个钱,是不是就用在农田水利这一块了?在水利部门里面是不是只占一个很小的一个份?还有林业部门,也是在这个整个农业的这个发展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将怎么来协调把这个钱用到实处?

  改变成就应更多与农民共享<

  面对共和国成长的一次分享,还是对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一次转变,世界经济发展加大三农投资,利好的同时,是否也面临改革的重大机遇?

  韩俊:要实实在在为农民减轻负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当前我觉得最为见效的,还是要大幅度地增加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这一方面如果加大投入力度,能够拓宽投资的来源,一方面可以夯实我们整个农业发展的基础,改善农村消费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它可以马上起到一个立竿见影的作用。

  扩大内需我们一定要立足于长短结合,除了刚才我讲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应该在着力解决农村的民生方面,还要有一些大的一些政策举措。这次十项措施里面都涉及到了,特别是在农村的提高低保标准,提高扶贫的标准,特别是在加快农村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面,我们应该说,还要继续加大投入的力度,来减轻农民在这一方面的负担。

  何帆: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福利

  (《今日观察》评论员)

  如果从长远的立场来看,从一个大的历史时段来看,到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所以我们可以把过去的60年划成两个30年。每个30年我们都有最辉煌的成绩,刚刚建国的时候,是夺取了革命的胜利,靠什么?靠农民兄弟的支持。在第二个30年时候,一开篇的时候,做了这个改革,从此创造出来一个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奇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焕发农村的活力。

  到明年,又是一个新的篇章,要开篇了。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要促进一个中国经济长久的繁荣,靠的是什么?因此,我觉得也是千方百计都要提高农民的福利。

  张鸿:城里人应该反哺农民

  (《今日观察》评论员)

  对这个新农村改革的政策充满期待。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非常完善的综合性的政策。整个农业结构上有调整。另外,还有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词叫反哺。就是我们城里人应该反哺农村,就是该反哺农民。因为他们的的确确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享受的红利是最少的。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的这些福利,也应该让他们同时享受到。

              >>>>>>>>>>>点击发表新的留言

  (CCTV-2《今日观察》,播出时间:周一到周五 21:55-22:30。重播:23:50—24:20,次日13:00)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